小学科学应用信息技术实施基于问题的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9
/ 2

小学科学应用信息技术实施基于问题的学习

刘元香

青海西宁市阳光小学 青海 西宁 810000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投入型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与复杂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基于问题的学习( BPL)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大量信息的获取、共享及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信息技术从演示工具到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认知工具,是以资源为中心的科教学整合的有力支持。 关键词:科学 信息技术 基于问题的学习 (BPL) 一、背景

目前,小学科学学习活动开始注重探究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验过程中体验了探究的乐趣,但在探究过程中许多学生在探究前就对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并且在做的过程中按部就班,学生就会认为他们所探究的问题总有一个完美的解决的,探究兴趣随之消退。相反,BPL则提供一些真实结构不良的问题,面对片面、零碎的学习材料,学生必须想办法去研究、去解决。实施中,应用信息技术为探究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如支持学生收集信息的搜索工具;在生生和师生间交流和合作提供信息交流和合作工具;评价阶段,需要运用到各种信息技术评价工具实现绩效评估。
二、从问题的情境开始
用少量的信息来给提供学生一个复杂问题,问题应尽量与生活实际相接近,能吸引学生。选一人做记录员,负责在网络平台的学习日志上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问题中的事实信息、学生们的想法和假设以及所确定的学习要点和活动计划。在解决问题的开始,学生和教师要对问题解决的目标形成共同的理解。教师可能会问学生:“通过这个问题你想学到什么?”这个问题可以激发起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参照该目标,教师通过网络可以更好地监察小组的进步情况,及时纠偏,或提醒学生看是否需要调整目标。学生也随时可以在网上向教师提问题,以便获得有关信息,也可自己做实验或其它探究活动。教师可能要问一些元认知性的问题来鼓励学生的反省性思维

问题情境须有以下特征:1.结构不良并且杂乱。2.总是随着新信息的加入而发生变化。3.没有一个固定的解决模式。4.没有惟一的正确答案。例如,在学习宙宇太空内容时,设计让学生作为一个航天员生命保障设计师,为飞住火星探险的航天员解决长时间飞行生活的问题。问题本身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网页上没有现成的答案,所以他们必须分析问题,如飞行到火星到底要多少时间,食物如何保鲜,如何给给航天员解闷等,配什么体育锻炼器材,各个小组的设计想法都会不同。
三、解决问题阶段信息技术发展最大限度的优势
1.学生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收集大量的新的信息,可用的途径在因特网络的支持下可以查询各种信息搜寻工具、在线资源、电子书籍、电子刊物、数据库,而教师要做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率的信息搜索。而且,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经历相关网站浏览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有关生物分类的一些知识就会自然而然的在学生的思维当中建构。
2.收集的信息将形成一个庞大学习的资源,资源的评价是第二阶段的关键。教师可能要认真地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的筛选,形成他们自己的观点。教师指导后,还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们使用E-mail、BBS、邮件列表、电子通信系统、新闻组等工具进行信息共享、交流讨论,在这样的过程中分析、整理出小组的观点。
3. 信息整合,形成解决结果。在信息的分析交流后,各研究小组将信息整合,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或是方案,可以指导学生用电子板报或是演示文稿的形成来表达其设想。
、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评价。
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如进行闭卷考试等。BPL其目的就是要学生学会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灵活知识体系,发展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及成为有效的合作者。所以在使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利用PBL网络平台的学习评价模块的记忆功能可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有效与无效过程进行记忆统计,从而获得数量化的客观评价信息。此外,课堂环境下的PBL,指导教学的教师主要是学生的任课教师,但在进行PBL时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还应是一个学习专家,问题求解专家等。
五、运用信息技术促进BPL的注意点
1.  具体模式与学习内容相结合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PBL只是众多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媒体、学习方式的选择必须与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改善学生的学习为目的,切忌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只有让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将“虚拟”体验感与真实体验感相结合,学生才能在多元的学习情景中有效地实现信息交流与认知方式的多元化。
2.探究能力与信息能力相结合
PBL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着眼于学生终生的发展。信息技术与PBL的整合,可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自由,通过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学”的能力,即不仅学会探究的方法,而且要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3.自主性与引导性相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和丰富性,给予学生以选择信息的自由、选择学习时间的自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探究学习中强调由学习者自主发现、探索、分析和处理信息,但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和探究学习内容,在科学教育尤其科学课堂中,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供使用信息技术的指导,向他们提供“航标”或采用相对有限的资源库,使之能够有效地围绕PBL进行学习活动,从而“学会学习”。
六、结语
信息技术在BPL模式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的支持性作用。实际上,信息技术与BPL的整个学习过程是融为一体的,是相互整合的过程。整个BPL过程中,信息技术发挥认知工具作用,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更加即时有效的指导、点拨;各种教学媒体也掌握在学习者手中,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掌握技能的认知工具和交流讨论共同进步的沟通工具。学生在BPL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手段,这是一种终身学习能力,能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