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集团债券违约的成因及防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3

A 集团债券违约的成因及防范研究

李楠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南宁市 530000

摘要: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我国债券市场也日益壮大。在债券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公司债券违约数量逐年增加,违约主体也在扩大;行业主要集中在资金密集型领域,房地产企业由于行业性质,资金需求量大,项目周期长。随着外部融资环境变化,企业融资渠道受到限制,资金流动性不足,房地产行业生存危机也在加剧。本文拟选取上市房地产企业A集团作为案例,从经济环境、行业性质及公司治理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探究房地产企业债券违约的成因,对未发生债券违约的企业进行风险防范。

最后,本文通过对房地产企业债券违约的案例分析,总结相关启示与建议,希望对发债主体、监管机构有所帮助,共同促进债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债券违约 融资环境 制度因素 公司治理

A集团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具有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项目开发经验丰富,产品业态包含住宅、高档公寓、甲级办公和城市综合体等,项目主要位于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根据公司公告显示,截至 2020 年9 月末,A集团资产总额 2288.84 亿元,所有者权益 315.09 亿元,资产负债率86.23 %。截止2020年12月底,A集团未能完成六支债券本息的兑付,公司逾期借款本息约为466亿元,其中已到期未归还借款金额398.5亿元,尚未支付的利息为67.48亿元。

一 房地产企业债券违约的外部影响因素

(一)宏观政策,监管持续收紧

房地产行业调控的加强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一直以来是国家经济调控的重点对象。近几年,中央和一些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大量的政策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房地产市场先后经历了“去库存”与“去杠杆、供给侧改革”两个阶段。2017年,国家对房地产行业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加强房地产金融监管,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房地产业务作为A集团的主营业务,销售滑坡加大了其营收和现金流压力。

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的收紧,2017年以来银监会、发改委等部门陆续下发新政策,严格控制房地产行业的金融业务风险,严禁违规发放或挪用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控制房企公司债发行审核等。近期,中央及各地出台了多项地产政策,从拿地端、融资端、开发端、销售端全面的加强监管。拿地端方面,一方面限制房企拿地的强度,另一方面也对房企拿地后开发及周转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行业发展

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于行业特性,房地产产品需要经历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安装与装修、产品宣传和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多个阶段,开发周期越长,不确定性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产品具有特殊性。房地产产品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商品,具有不可移动性和区域性两大特征。土地选址和区域发展前景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产品的市场价值;资金需求量巨大,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无论是拿地还是施工都对资金有较高的要求,投资回收期长,存货变现慢,资金流动差进一步加大了资金压力;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性,易受到国家调控制约。

二 房地产企业债券违约内部影响因素研究

(一)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不足

据公司公告及信用评级报告显示,2016年至2019年,A集团房地产项目由福建省向外扩张,项目多集中于一、二线城市。根据中指统计,2016-2017年,A集团权益拿地金额分别达到244.78亿元和393.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9.5%和61%,而这两年A集团的全口径销售额分别为400.1亿元和1007.2亿元,拿地金额占销售额的比例分别达到61%和39%。快速的扩张带来的是公司有息负债的快速扩张,2015-2018年公司有息负债同比增速分别为28%、51%和80%。同时高管频繁变动,在2016年至2020年的4年时间里,A集团先后有14名副总裁、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等高管离职,其中2018年和2019年就有7人离职。

(二)资本结构不合理

公司少数股东权益和未分配利润占所有者权益比重很高,对所有者权益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根据年报显示,2019 年末,公司所有者权益为337.54亿元,同比增长 5.85%,其中少数股东权益、未分配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占比较大。其中实收资本24.89亿元,同比增长100.00%,均为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所致;资本公积 28.20 亿元,同比减少22.39%,一方面是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另一方面是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及处置子公司长期股权导致资本溢价增加;其他综合收益50.51亿元,同比增长15.33%,主要为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未分配利润为90.68 亿元,同非流动资产构成比增长1.56%;少数股东权益为140.54 亿元,同比增长4.64%。2020年3月末,公司所有者权益为333.79亿元,较期初减少1.11%,系净利润亏损导致未分配利润减少所致。总体来看,公司所有者权益中少数股东权益和未分配利润占比很高,对所有者权益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三)经营状况不佳

盈利能力分析

2018-2019年,A集团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降23.77%和80.72%,净资产收益率降低11.47%,每股收益下降1.86元,表1-1列示了A集团2016-2019年经营状况。

表1-1 A集团2016-2019年部分财务指标

A集团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营业收入(亿元)

207.28

243.31

309.85

236.21

净利润(亿元)

17.07

21.24

25.55

4.66

净资产收益率(%)

9.48

13.19

13.84

2.37

每股收益(元)

1.37

1.71

2.05

0.19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年报整理

偿债能力分析

根据公司年报显示,公司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持续显著下滑,其中 2019年末公司流动比率为120.34%,同比下降38.66个百分点,2020年3月末进一步降至111.12%;2019 年末速动比率为19.97%,同比下降4.44个百分点。同期,公司货币资金对短期债务的保障倍数大幅下降,截至 2020 年 3 月末,公司货币资金对短期债务的覆盖倍数仅为0.08 倍,对短期债务的保障能力很弱。

三 房地产企业债券违约的防范研究

(一)合理投资,适度扩张

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时,投资机会较多,资金成本较低,大多数企业会选择举债经营,大举扩张的发展战略。但长远来看,存在极大风险。当经济下行,发展速度放缓,市场情绪并不乐观时,忽视了对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盲目投资的项目可能都会成为企业债券违约的导火线。因此,企业应当合理投资,从经济效益、成本、政策等多个方面对投资项目进行客观完整的评估,避免盲目投资使得企业陷入危机,从而防范财务风险和债券违约风险。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内部控制的力度,规范公司的财务制度,杜绝实际控制人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情形发生。管理层建议需经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及必要的决策程序后再执行。公司应当根据 《证券法》、《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相关审批程序,重大事项的决策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并及时披露,杜绝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制地位损害公司和社会公众股股东的利益的情形。

(三)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意识

债券违约的实质是资金链的断裂。企业需要加强成本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企业内部应当加快资产出售,催收应收账款;从外部角度,充分运用上市公司平台,对公司优质项目积极引入战略合作者,通过重组或合作开发、合作经营等方式,拓展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增加营运资金,努力实现扭亏为盈。同时,企业要谨慎举债,评估自身偿债能力和未来发展前景,审慎举债,对发行的债券负责,不仅维护了企业的自身形象,更有利于防范企业债务风险。

四 对房地产行业及债券市场发展的启示

根据对A集团债券违约的案例分析,给房地产行业和债券市场带来一定的启示,房地产企业应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监测企业财务风险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保障财务预警系统正常发挥其预警作用。同时房地产企业还要建立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有利于提早发现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从而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另一方面,及时加强对行业经营风险的关注,警惕盲目跟风投资,举债经营,扩张规模而导致的库存积压风险。提前建立风险识别和防范体系,合理判断市场情况,积极应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降低行业经营风险,同时把国家对行业的宏观调控作为企业经营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风险因素。

债券市场准入制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反应滞后的问题,证监会和交易所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管理,要求上市企业对于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变化及时披露,对于违反规定的企业要依法严肃处理;同时,要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确保评级机构能够保持客观性和中立性,同时,评级机构也要加强内部建设,提升自身水平,给投资者提供可靠、客观、公正、及时的信用评级报告。

五 结论

本文从A集团债券违约事件出发,结合房地产企业特点,研究房地产企业债券违约过程,得出结论:A集团债券违约的发生是三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企业内部管理成因,包括企业战略决策, 企业创始人的激进扩张,疫情影响下企业财务风险防控能力以及企业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房地产行业成因,主要包括行业竞争加剧、资金压力加大;三是宏观政策成因,包括房地产行业调控的加强和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的收紧。

鉴于本文作者知识水平有限,很多看法尚不成熟。对房地产企业债券违约成因分析仍然不够深入和全面。本文仅从宏观政策、行业特征以及企业内部运营的基础上分析了A集团债券违约的成因,可能除了这些影响因素之外还存在一些殊性的因素,在债券违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还有待挖掘。

参考文献

[1]胡恒松.民营企业债券违约原因及对策研究-以东旭光电为例[J].会计之友,2020(13):29-36.

[2]罗小伟,梁晨.我国企业债券违约的特征趋势、融资特点及风险处置机制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20(04):44-53.

[3]吴涛.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探究——以宏景建设集团为例[J].财会通讯,2016(2):91-93.

[4]赵浩,鲁亚军,胡赛.基于改进型KMV模型的中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研究[J].征信,2018(07):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