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也需要阅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1

数学也需要阅读

顾庆春

江苏省兴化市特殊教育学校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是指学生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的方法、观念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阅读对于理解、掌握知识来说其作用是明显的。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是进行数学思维的起点,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数学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学生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阅读、思考、分析、交流、归纳等思维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收获书本知识,还能够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表达能力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

数学学习的一个中心环节是数学教材的阅读理解,我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概念课——质疑解题

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首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知道什么是三角形,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等。再让学生提出问题质疑(你还有哪些只是没有弄懂?),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再进行梳理、归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理解概念的含义。最后用概念形式反映出来的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使概念进一步具体化。

2、公式定理课——半独立阅读

指导学生把阅读教材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如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出示一条红领巾让学生计算它的面积,学生陷入了思考,接着我引导学生先带着这个问题动手操作,讨论:(1)两个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形;(2)两个同样大小的钝角三角形;(3)两个同样大小的锐角三角形,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高×1/2。紧接着,我指导他们阅读教材中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学生加深了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最后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汇报,以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3、复习课——独立阅读和小组讨论相结合。

为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复习课中,我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到的方法和知识,去独立阅读、思考、小组归纳整理、解答。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在复习课中,我常采用独立阅读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办法,低年级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较低,独立学习能力较差,对于他们来说,阅读只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自读课本,带着老师所提的问题自学教材和练习习题。中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发展,要求学生回顾一下最近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启发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答,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设置疑问,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疑,对所学新知识进行一次再认识,从而牢固地掌握了新知。

学生学习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后,就会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来扩大最近的视野。比如孩子们喜欢的《小学生数学报》《少年智力开发报》等,上面的小故事很有趣,使学生通过阅读关注我们日常生活的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研究的动态。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应当是一种意识,一种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意识,它应当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中去。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真正达到是学生“会学习”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