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视频”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7
/ 2

基于“微视频”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法初探

王恩江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电化教育与技术装备中心 636150


内容提要

“微视频”以其制作的相对简便性、应用的针对性、画面的直观性和可重复性,以及学习的灵活性等优势,成为当下教师比较常见的课堂教学辅助手段。本文对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疑难问题,以及微视频如何发挥独特优势来解决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进行了探讨,还对微视频的制作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微视频 实验 教学方法


教育应当与时俱进,随着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科学课堂也应该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现代技术支持的“慕课”“微视频”“电子书包”等全新的学习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熟悉和应用。其中,“微视频”以其制作的相对简便性、应用的针对性、画面的直观性和可重复性,以及学习的灵活性等优势,成为当下教师比较常见的课堂教学辅助手段。课堂上,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建立对重点、难点的正确认知与理解;课后,将课堂研究延伸到课后,着力建设课外开放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让乐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伴随学生一生。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小学科学课的显著特点,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从而构建科学概念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微视频”辅助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疑难问题

一是学生全面参与和个体差异性很难兼顾。由于很多学校班级人数达到40—55人,教师实验示范和指导存在盲区,特别是后排的一些学生难以看清实验的细节,直接导致这部分学生实验操作蒙混过关,不能落实人人参与过关的实验要求。

二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很难兼顾,通常是踏着齐步走的节奏,通常使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感觉越来越有问题,发展较好的学生愈来愈丧失实验探究的激情和挑战性,导致高段的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越来越低。

三是学生经历实验路径方法的多样性往往被弱化,实验的自主开放性没有凸显。同时,实验获得的信息和数据比较单一与表面化,与科学家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的证据获得路径,用丰厚的实验证据支撑概念建立的科学观念存在一定差距。另外,教材中周期长的实验,由于小学生学习持续性较差,难免会丢失一些过程性的信息,为建立完整的科学认知带来困难。

二、微视频能解决传统实验教学弊端

受传统实验学习中时间、空间、视野、交互共享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以现代技术为支撑的“微视频”具有的回放、慢进、放大、缩小功能,不受时空限制、可反复的利用性,还有即时的定格和交互共享特性等优势恰好能解决传统实验教学的疑难问题,学生真正做到人人参与科学实验,经历主动探索科学实验过程,打通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的通道,从而发展学生科学实验能力。

一是微视频视觉冲击力强。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能够形象并且生动呈现课堂教学内容。视频资源能够把图片,声音,文字集中于一体,呈现形式富有趣味性,能够引起学习者的关注,便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理解、记忆,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

二是微视频信息容量大,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视频资源浓缩性强,其所用时间短、内容精悍,但是信息容量相对较大。另外,视频内容可以放大时空,放大学生观察实验视野,便于学生在实验中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建构。

三是微视频的定格、共享与交互性能,让学生学习高度自主。当学习者遇到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时,可以随时调整观看次数与时间,反复观看学习,这样有助于学习者对于内容的理解。同时,每个小组的实验信息利用视频图像定格、交互共享功能实现即时采集,再一起分享交流,能获取更丰富的证据信息,有利于概念的建构。

总之,微视频可以是实验教学的情境导入、实验实时呈现,也可以是重难点突破实验示范讲解,还可以是拓展活动等,具有短、快、精的特点,直观形象、动态逼真、声像具备的优势,给学生更多的感官刺激,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微视频类型和制作方法

“微视频”辅助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传统实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适时设计制作合适的微视频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把握课堂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检验其有效性,并归纳出应用策略。通过微视频介入实验课堂教学这个研究,能更有效地呈现教材所要表达的内涵和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促使学生实验探究更有兴趣、更丰富有效。同时使教师的实验教学体现科学学习本质,学生科学素养得以真正发展。

根据辅助实验教学用途分,微视频分为:(1)实验先学微视频;(2)操作示范微视频;(3)实验信息拓展微视频;(4)实验即时生成微视频;(5)实验拓展微视频。

根据微视频类型,具体的制作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方式:(1)使用摄像机、拍摄,然后经过后期处理并制作成微视频;(2)网络直接下载,或者下载后经过合成和剪辑的微视频 (3)利用wifi无线网络和移动智能手机即时编辑的微视频。

开展基于“微视频”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法研究来解决传统实验教学问题,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很有必要。将微视频融入传统的实验课堂教学,既不是抛弃传统实验课堂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微视频优势对在传统实验教学的实践改进,并在实践中梳理基于“微视频”在小学实验教学的样式方法,并把这些样式推广应用,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而言,在优质教师和实验材料相对比较缺乏的情况下,通过“微视频”资源和“微视频”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尽量缩小科学课在城乡教育间的差异,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教育发展提供一条新路径。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一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12)10-13.

[2] 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基于碎片化应用的微型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