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疫情与老龄化背景下大健康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7
/ 2

基于疫情与老龄化背景下大健康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周瑞祥、蒋一帆、唐盈盈、刘潇、钟民

成都东软学院,本科,四川成都 610000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在疫情与老龄化背景下大健康产业现状分析,着重研究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分析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提出一定对策建议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从而带动产业结构性改革升级,拉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促进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疫情 老龄化 大健康产业 产业融合


一、疫情与老龄化双背景下大健康领域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当下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的引擎助力点,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加之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人们对“身心健康”对重视程度、需求程度、标准要求与日俱增。医疗的水平与国际化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与其他产业融合程度不深、相关配套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凸显,但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与健康产业的财政投入持续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逐渐增多。大健康产业医疗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在疫情和老龄化背景催生下不断涌现,大健康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二、疫情与老龄化背景下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

2.1国家政策和相关制度的鼓励与支持

疫情与老龄化背景下,党和国家对人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都表示了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引发了公共卫生治理能力与水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给大健康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直接与疫情、老龄化挂钩的行业,大健康产业在政策与科技的双重推动下得到高速发展,产业上下游也涌现出诸多新的趋势和机会。

2.2新冠疫情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

在全面抗疫时期,线上经济、无接触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完成就医与救助相结合,比如智能问诊服务推动医疗信息到医疗智慧发展,人工智能对医疗数据的精准分析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诊疗手续,提高救治效率,;二是通过远程治疗进行专家会诊,了解疫情的实时情况。疫情期间,针对医疗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技术在医疗健康行业应用发展情况,以及数字化患者联接、个性化医疗保障等业务的发展趋势,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并且,在此期间也有医院举办互联网医院线上义诊咨询活动,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医疗行业,为疫情防控献策献力。那么,在后疫情时代,通过前期“互联网+医疗”的充分灵活运用,并随着我国“5G”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个性化”必将成为大健康产业的一大亮点。

2.3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健康医疗重视程度提高

通过慢生活的节奏被疫情打破,人们不断在寻找新的健康生活方式,也不断在提高自身健康素养,比如防范于未病的健康意识,提倡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等,疫情倒逼人们增强健康意识,牺牲健康储蓄金钱的观念得到转变,“储蓄”健康的需求得到不断释放。

2.4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健康医疗重视程度提高

人口老龄化趋势和政策引导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而新冠肺炎疫情则是刺激大健康消费的催化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面对老年消费人群,消费市场会出现膨胀的趋势,如此巨量需求,不断吸引各路资本介入,其中涉及智慧养老以及智能养老新模式的企业仅有460家,这无疑会成为竞争的新焦点。

加强疫情与老龄化背景下大健康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3.1创新改革大健康产业结构体系建设

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健康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产业,因此,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健康经济的必要前提。首先,需要延长产业链,加强大健康产业上下游发展,通过对设计、研发、销售、服务等渠道增添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其次,依托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结合发展。比如“金融+互联网+健康”的产业模式,利用不同的经济优势,实现利益的多样化,同时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3.2加强大健康产业与新兴科技产业技术融合创新

面对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是在众多竞争力中拔得头筹的绝佳点,因此,需要积极推动产业向科技创新型转型升级。可运用科技手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深度参与包括医疗救治、健康服务等各方面的全面交流,进一步提升产品服务关键点,聚焦公众健康保障领域,开发健康管理产品。

3.3培养大健康产业复合型人才队伍

人才是医药卫生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因素。那么,对于人才培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健康产业专业化人员。高校要立足于创新发展培养超越一般学科的专业人才,提升专业人员占比,为健康产业输送创新型科研人才,保证新业态的竞争优势;二是基于地方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体系发展不完善的短板,加大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队伍专业化和核心能力建设,培养既具有公共卫生知识,又有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使之成为“能医善防”的专业复合型疾控人才,既能为企业服务,又能在医疗事业中发挥作用。

结语

本文基于疫情与老龄化背景下大健康产业现状分析,对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进行一定程度的挖掘,结合发展趋势提出一定的建议机制促进大健康产业在疫情与老龄化双背景下产业结构创新与改革升级,从而整体提高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厉小菠,李晓强,方纪元,柯洁萍,马海燕.杭州市健康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建议[J].卫生软科学,2019,33(09):7-11.

[2]薛敏.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健康产业——关于铁岭市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考[J].辽宁经济,2014(06):62-63.

[3]鲍娟,刘向阳,魏明俊.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科技风,2021(22):175-176.


作者简介

1周瑞祥(2001——)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单位:成都东软学院,本科,物联网工程,研究方向:人工智能

2.蒋一帆(2000——)男,汉族,江苏南京人,单位:成都东软学院,本科,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教育

3..唐盈盈(2002——)女,汉族,四川资阳人,单位:成都东软学院,本科,健康服务与管理,研究方向:健康管理

4.刘潇(2002-3-15)男,回族,河北邢台人,单位:成都东软学院,本科,市场营销,研究方向:营销

5.钟民(2000——)男,汉族,四川内江人,单位:成都东软学院,本科,信息工程,研究方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