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不是药神》看低碳艺术的建构特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从《我不是药神》看低碳艺术的建构特质

孙玉超


东北师范大学 130117

摘要:《我不是药神》作为近年来我国最受欢迎的现实主义电影,精准的捕捉到了当时的热点问题,用热点问题来引发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产生有益于审美客体身心健康的陶冶型自由情感,毫无疑问这部电影符合低碳艺术的特质。本文立足于低碳艺术原理,看下这部电影是如何表现这种艺术上的真实和情感表达的。

关键词:自由情感;客观真实;低碳艺术;

所谓低碳艺术就是在文本构成上以客观真实或主观真实为主要特质,以直观真实、超现实真实为基本辅助,在与审美主体互作中能够激发陶冶型自由情感,从而促进审美主体身心双重健康的艺术文本。从《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中,我们不难看出客观真实与直观真实的影子,也正是这些特质使得电影有了浓重的现实意味,下面我们就“真实”场景的营造、情感的设置和现实主义精神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真实”场景的营造,深入浅出的人文情怀

《我不是药神》通过营造客观真实和直观真实,围绕着“药”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叙述,在给观众故事叙述的同时给观众强烈的情感冲击,也凸显出了强大的人文情怀,给与审美客体审美愉悦的同时,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审美客体的身心建设。

《我不是药神》所具有的客观真实通过本土化的影像表达, 在影片的空间场景中展现的淋漓尽致。首先电影本就取自于真实的故事,真实的原型人物和故事皆有迹可循。另外,病人、医院和天价药的存在,因此将“药神”这一形象呼吁出来,预示着对病人拯救的开端。影片中除了对在医院中病人的描述之外,还描写了许多病人在日常生活中等待买药的场景,也凸显出了深切的人文关怀。

这种基于艺术客体形式元素所产生的艺术真实称为直观真实或直觉真实。在直观真实方面,《我不是药神》一开始就是对程勇的居住环境的一个描写,从杂乱的环境中我们不难看出是程勇自己一个人居住,从最开始对佛像的特写我们不难看出是对印度的一个象征,杂乱的环境我们也可以看出程勇是社会底层的一个小人物,经济水平比较低下。在吕受益去世后,程勇前来吊唁,作为昔日最早的伙伴,吕受益的去世对程勇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此时的镜头对准程勇和前来吊唁的病人们,此时带给人们沉重的氛围,在看到这个画面是,观众仿佛被牢牢的吸引在了这个影像世界里,甚至于物我两忘。很显然,观众在这里产生的是一种感官型的自由情感,是因为影片本身呈现的画面具有很强的生活经验,人们对于这个生活场面是十分熟悉的,受到了艺术客体内在和外在两种形式的引导。

正是在这种客观真实与直观真实相结合的情况下,对于病人们的关怀以及程勇及众人身上的人文情怀和光辉,才能完美的表现出来,也大大提高了影片的低碳艺术特性。

  1. 真切的情感设置,彰显人性光辉

根据低碳美学原理,《我不是药神》之所以能够如此受到观众的欢迎,是因为人与人之间那种最真实的情感流露,人性的光辉也在一次次的“买药”中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出有益于观众身心健康的陶冶型自由情感。

在影片中是一直存在着对立的,情理与法理对峙巅峰在于对程勇的追捕,就连最开始坚定信念抓捕程勇的警察在见到白血病人,并听到白血病人一番谈话后,也动摇了在影片中存在着无处不在的对立,就拿程勇来说。一边是需要不断吃药的兄弟和病人,另一边是被抓捕的危险。两者该怎样取舍,是一个比较艰难的决定。

不求名,也不是为了利益,在程勇身上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英雄主义的个人精神,更是在艰难困苦面前挺身而出的担当,是人性光辉的凸显。使得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不仅是在自己精神上受到感染,受到鼓舞,也使观众能够转换为一种陶冶型的自由情感,使得观众的思想情感受到影响,从而达到身心上的审美愉悦。

  1. 植根本土的影像表达,开始现实主义电影新篇章

影片的核心故事就是程勇为了救人私卖药物,最终被抓,直至最后格列宁被纳入医保。我们国家积极的采取措施,让更多的白血病人活了下来。看完整部电影,我们不只是为程勇拯救病友卖“假药”而感动,而是清楚的看到了在被病魔纠缠下人们的生活状态,我们更为那种在重压之下仍然坚持生活希望的人们所感动。

在《我不是药神》中,吕受益是位资深的病友,已经被病魔缠身多年。他有个家庭,有个贤惠的妻子,更重要的是他有个刚出世不久的儿子。在他看来,只要这病不遗传给儿子就行。哪怕是去世的前一秒,吕受益看了一眼睡熟的儿子,才安心的离开了。光是这个眼神,我们既可以看出那种命悬一线的无力感,又可以看出他作为父亲的那种天真和慈爱。为了家人而活着,不仅是吕受益一位病人的慰藉和希望,更是每一位白血病人的写照。

作为现实主义电影,《我不是药神》并没有把过多的镜头语言用在批判这种“天价药”现象上面,而是在用镜头表现在这种情况之下病人的生活,导演也没有过多的对这种现状进行批判,而是通过病人只是想吃上药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表现出来。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看到了善意。而且用更加有笑点和泪点的方式表达出来,在与观众进行精神交流的同时,使观众看到希望,看到了爱。

  1. 总结

《我不是药神》与之前现实主义的最大不同,不仅在于题材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更重要的是客观真实和直观真实相结合、巧妙的情感设置、植根本土的影像化表达,让人们在观看电影时更多的是收获情感上的愉悦,即获得陶冶型自由情感。它的出现使得电影不仅是视听语言的组合,更多的是与低碳艺术相结合,从而创作出具有低碳艺术特质的现实主义电影。

参考文献

①马立新.论高碳艺术及其本质特征[J]浙江艺术学院学报

②马立新.论高碳艺术与低碳艺术[J].艺术百家.2014,

③马立新.论低碳艺术的本质特征及其建构机制[J].现代传播.2014,

④何姣.浅析《我不是药神》的真实事件影像化重建[J].辽宁师范大学


个人简介:

姓名:孙玉超

出生年:1996

性别:男

籍贯:山东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历:研究生

研究方向: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