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规律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规律探讨

申弘道

江苏省泗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邮编 223700

摘要目的:阐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证型规律表现。方法:设定实验时间2019.07——2020.12,从中调取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调查研究选定150份,将对象的所有基本资料纳入数据库中,以统计学格式分析相关数据然后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证型规律。结果:本次研究统计中发现,证型占比率相对较低的即为肝肾阴虚证型、而占比率最高的即为脾肾阳虚证型,顺位其次便为肾气虚以及脾肺两虚表现。而标证指标中构成比最高的即为湿热证、最低为水湿证。结论:及时发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证型内容可见证候规律差异明显,其中脾肾阳虚多见,多发于湿热证以此可探究治疗方法。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规律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前提,是需要准确的判断疾病,近期临床重视中医证型规律探究,能够弥补西医学在此病的治疗上的不足,分析证型类型能体征对于本病的全面防治尤为重要[1]。基于此,本文从2019年7月-2020年12月入住我院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证候规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年7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中选择15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象年龄范围主要集中在30-70周岁,平均年龄范围则大约为(45.84±2.69)周岁。患病时长最低12个月、最高18年。

本次实验中对象纳入原则:第一,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症状符合2020年西医诊断中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描述;第二,对象皆为成年人;第三,症状符合中医证候标准。排除原则:第一,基本体征不符合中医、西医诊断标准;第二,处于妊娠期、哺乳期、恶性肿瘤患病期的对象;第三,患有基础疾病,即为肝脏、脑部、心脏、血液循环等疾病。

1.2方法

得出诊断标准从而判断证型结果:

西医诊断——经核对发现对象体征符合中华医学会内科杂志编制的,关于肾脏疾病检查的拟定标准允许使用。

中医证候诊断——诊断标准贴合祖国医学的中药新药慢性肾炎治疗指南原则,将此病分成了两种类型观察,即为证型:肝肾阴虚证型、脾肾阳虚证型、脾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标证中包括湿热证、水湿证、湿浊证、血瘀证。

1.3观察指标

针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者建立临床分型和标证得出相关规律。

1.4统计

数据纳入SPSS23.0软件中分析,计数数据使用(6191d68ff0d39_html_8c46e40ec81455e2.gif )统计,通过T值检验所示,若呈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统计中发现,证型占比率相对较低的即为肝肾阴虚证型、而占比率最高的即为脾肾阳虚证型,顺位其次便为肾气虚以及脾肺两虚表现,可见于表1。

1 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型n/%

组别

例数

占比率(%)

肝肾阴虚证

12

80.0

脾肾阳虚证

73

48.7

脾肾气虚证

15

10.0

肺肾气虚证

13

8.7

气阴两虚证

37

24.7


标证指标中构成比最高的即为湿热证、最低为水湿证,可见于表2。

2 慢性肾小球肾炎标证n/%

组别

例数

占比率(%)

湿热证

34

22.7

水湿证

5

3.3

湿浊证

9

6.0

血瘀证

16

10.7


3.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以人体肾小球病变为主的疾病,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为蛋白尿。而且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病,患者常存在肾小管间质损伤以及肾小球硬化的情况,但该病发展较慢,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措施才,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肾脏损害情况,进而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而现阶段,临床医学常给予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使用西医治疗,其中有效的病情诊断也必不可少。中医认为慢性肾炎的发展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而对此,站在中医角度,分析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分型得出证型规律,和病情判断、治疗选择密切相关。找到疾病的证型规律,才有利于之后临床干预选择的准确

[2-3]。研究可知,证型占比率相对较低的即为肝肾阴虚证型、而占比率最高的即为脾肾阳虚证型,顺位其次便为肾气虚以及脾肺两虚表现。而标证指标中构成比最高的即为湿热证、最低为水湿证。

综上可见,发现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规律有利于后续治疗开展,症状分析清晰。

参考文献:

[1]梁婷玉,杨华. 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中医辨证与病理积分的相关性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0s1):14-16.

[2]杨桂中. 加味二仙汤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2020,18(24):134-136.

[3]邢晓宁,王春芳,赵利利. 益气补肾汤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气虚型患者临床观察[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2):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