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 2

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王思学 郭波

  1. 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2.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云南 楚

  2. 雄 675000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采用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段体温(T)、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T)、血肌酐(CRE)、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并发脓毒性休克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具有以下的临床特征:①患者术后当天,体温和炎症因子IL-6水平明显上升,术后一周内逐渐恢复正常;②患者术后当天WBC、NEUT水平明显降低;③术后当天患者的PCT也显著上升;④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对患者的肾功能损伤较小;⑤患者经抗感染、休克治疗后,病情很快好转。结论:上尿路结石患者采取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的患者,病情危急,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临床还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尽早进行确诊和治疗,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关键词】上尿路结石;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术;脓毒性休克;临床特征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因此,被广泛用于临泌尿系统疾病治疗中,也是当前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常用方法[1]。但安全性再高的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尽管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仍然会引发脓毒性休克。而患者一旦发生脓毒性休克,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死亡的风险。因此,为降低上尿路结石碎石术后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还要尽早发现病症,及时采取治疗,以便提升患者的生存率[2]。本文以2018.1—2021.1区间采用上尿路结石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段的各项临床指标,对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的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根据2018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颁布的《尿源性脓毒血症管理治疗指南》将尿源性脓毒血症定义为:机体对源于泌尿系统或男性生殖器官的感染失去控制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当患者既存在泌尿系感染又并伴有系统性炎症反应两合征时即可确诊。诊断为SIRS需至少符合以下2项标准:(1)体温>38°C或体温く36°C,(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く32mHg或呼吸频率>20次/分,(3)心率〉90次/分,(4)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109/L或く4×109/L,或未成熟粒细胞>10%。研究将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27~60岁,平均年龄(43.18±10.26)岁;肾结石2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0例,住院天数19~38天,平均住院时间(22.43±13.67)天。研究纳入对象均符合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患者家属已签有知情同意书。排除术前已患有尿脓毒症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并已出现全身感染的患者。

1.2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液体复苏、抗感染治疗和去肾上腺素、控制血压等治疗,患者经临床治疗,病情好转后均痊愈出院。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患者术前、手术当天(T0)、术后1天(T1)、术后2天(T2)、术后3天(T3)、术后4天(T4)、术后5天(T5)、术后6天(T6)T、CRE、PCT、WBC、IL-6、NEUT水平变化情况,分析患者的预后及其临床特征。

1.4统计学方法[3]

研究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6191d46a2f32d_html_709a2c930081ed66.gif 检验;计量数据用(6191d46a2f32d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表示,t检验,以P<0.05表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可知,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包括以下几点:①患者术后当天体温和白介素-6水平显著升高(P<0.05),有效治疗后术后6天内体温、IL-6水平逐渐恢复正常;②患者术后当天WBC、NEUT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③患者术后当天PCT也明显高于术前(P<0.05);④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肾功能有轻微损伤;⑤患者采取抗感染和抗休克治疗后,很快痊愈。

表1患者手术前、术后不同时段T、WBC、NEUT、CRE、PCT及IL-6水平变化

时间

T(℃)

WBC(×109/L)

NEUT(×109/L)

CRE(umol/L)

PCT(ng/ml)

IL-6(pg/ml)

术前

36.5±0.1

9.45±4.63

7.68±5.32

101.86±77.91



T0

39.7±1.2

4.30±3.74

3.66±3.97

110.75±62.57

19.71±28.32

3675.22±1855.87

T1

38.1±1.3

23.21±11.32

24.51±10.34

117.78±84.96

36.67±19.91

96.10±42.84

T2

37.6±0.8

19.62±8.01

18.11±7.56

116.53±93.37



T3

37.5±0.7

14.61±6.45

12.83±6.71

114.42±93.88

15.51±0.97

6.33±8.39

T4

37.2±0.8

8.46±0.39

6.32±1.38

115.39±114.28



T5

37.0±0.8

8.74±2.95

6.27±2.84

113.74±112.87



T6

36.8±0.3

6.91±3.19

3.95±1.71

103.27±94.28



3讨论

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术作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常用方法,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但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术术后易出现感染。尿脓毒血症就是术后较为严重的常见并发症,若不及时采取治疗,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脓毒性休克,进而导致患者死亡。而脓毒性休克死亡率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患者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易出现漏诊的情况,导致患者未及时接受诊治,加重了病情。针对这种情况,临床上还要明确脓毒性休克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征,以便尽早识别脓毒性休克,及时进行治疗[4-5]

在本次研究中,输尿管软镜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术中因尿路结石中的细菌、毒素大量释放入血,导致患者被感染;(2)术中持续高压灌注,导致尿液中的细菌、病毒经肾盂、肾盏静脉和淋巴管回流进入全身血管内;(3)术中输尿管或肾集合系统受损,导致细菌和病毒扩散入侵,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有研究报道称,脂多糖(LPS)可以促使机体释放白介素-6、白介素-1等炎症因子,从而造成神经元下丘脑视前区发热。而且,出现全身性炎症反应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与其血清IL-6水平有密切关联。机体代谢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甲状腺C细胞可以释放PCT,健康人的PCT水平很低,但人体若感染细菌,PCT水平会明显升高。而PCT的生成主要受细菌、病毒和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影响,是严重性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敏感性观察指标。

有相关研究表明,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患者术后6hCPT水平明显上升,采取抗感染治疗后,术后24h后患者的PCT水平也呈持续上升的状态,本研究与该研究结果相符。因此,还要加强监测上尿路结石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术患者围手术期的PCT水平,以便及时诊断脓毒性休克,采取治疗措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黄辉健,陈毅来,赵中成,符长远.上尿路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21,48(18):9-12.

[2]向军吉,赵读泽,孙华珺,刘朋.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在输尿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创伤应激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27):53-57.

[3]秦刚,谢英金.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疗效及术后复发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05):166-169.

[4]史新莉,沈俊文.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后患者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3):52-55.

[5]卢扬柏,张泳欣,黄红星,黄亚强,曹彬,冷区,袁润强,黎卫.输尿管结石梗阻继发术前CT图像特征对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发热性尿路感染的预测价值[J].广东医学,2021,42(08):95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