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处方用药规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处方用药规律

刘文辉 林信民 曹如意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

【摘 要】目的:分析数据挖掘研究中药治疗措施实施后,腰椎管狭窄症处方用药规律情况,对疾病相关治疗经验进行整理和传承。方法:研究样本:腰椎管狭窄症100份处方;样本入选时间: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将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汇总,建立数据库,用Excel对用药频次进行排序及分析;核心药对关联分析:IBM SPSS Modeler18.0;聚类分析:IBM SPSS Statistics21.0,探索药物分组组内的关系。结果:100份处方中,中药70种,总使用频数为1000次。使用频次最高的依次为:杜仲150次、当归130次、甘草120次、牛膝115次、鹿角胶100次、熟地黄90次、白芍89次、黄芪80次、川芎50次、地龙30次、续断12次、蜈蚣10次、赤芍8次、狗脊8次、全蝎8次;100份处方中,涉及90种中药,共总结出12个药类,分别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平肝息风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收涩药、清热药、止血药、泻下药频次分别为340次、260次、160次、71次、42次、30次、25次、19次、18次、15次、11次、9次,占比分别为34.00%、26.00%、16.00%、7.10%、4.20%、3.00%、2.50%、1.90%、1.80%、1.50%、1.10%、0.90%。结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过程中,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药处方用药规律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提升疾病治疗效果。

【关键词】数据挖掘;中药;腰椎管狭窄症;处方用药规律


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多发、常见疾病类型,常见临床表现为腰痛、间歇性跛行等,影响患者运动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对其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1]。中医治疗该疾病的措施较多,包括针灸、推拿、牵引等。中医理论认为,疾病主要是因督脉、气血受阻导致的,对疾病病机进行研究后实施针对性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加快机体恢复速度[2]。本文主要是对腰椎管狭窄症100份处方进行分析,表明数据挖掘研究中药处方用药规律价值较高,可以帮助落实针对性治疗,实现最佳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00份处方(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资料,时间: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期间。

纳入标准:(1)所有处方均符合腰椎管狭窄症相关指征;(2)本次研究内容在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实施;(3)研究资料完整。

1.2方法

建立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提取中医治疗目标数据,包括处方基础信息、辅助检查、治疗原则、主诉情况、病史、治疗方法和处方等,并通过Excel软件进行分类。数据转换:数据清理、充实等步骤。根据分步规划的数据库模型建立研究数据库。药品名称的标准化:对每一个处方逐一进行检查,参考:全国编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做好药品名称的规范。如果全部是附药名称,则使用该名称;如果是中药饮片,则仍然使用标准化的原始名称;如果药品使用频率较低,应使用主药名称。中药分类的规范化:结合临床的一般使用范围,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药物的功效进行归类。

数据挖掘内容及方法:处方用药关联分析使用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聚类分析:实施聚组间聚类分析模型,并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21.0软件进行观察,探索药物内部关系。

2结果

100份处方中,年龄分布情况显示发病率最高为51-60岁,最低为18-20岁;100例处方中,中药70种,总使用频数为1000次。使用频次最高的依次为:杜仲150次、当归130次、甘草120次、牛膝115次、鹿角胶100次、熟地黄90次、白芍89次、黄芪80次、川芎50次、地龙30次、续断12次、蜈蚣10次、赤芍8次、狗脊8次、全蝎8次。

100份处方中,涉及90种中药,共总结出12个药类,分别为补虚药(见图一)、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平肝息风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收涩药、清热药、止血药、泻下药频次分别为340次、260次、160次、71次、42次、30次、25次、19次、18次、15次、11次、9次,占比分别为34.00%、26.00%、16.00%、7.10%、4.20%、3.00%、2.50%、1.90%、1.80%、1.50%、1.10%、0.90%。

6191d3b1b99f5_html_c9b286126a1d0999.jpg

(图一)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分析,对100张首批处方进行了分类。提升度反映了关联规则的稳定性。提升度>1,值越高,则a和B之间的正相关越强。当提升度=1时,没有高相关性或低相关性,两者仅独立存在。根据提升程度,将前10名的关联规则如下表所示(置信度)≥95%),如表1。

表1 药组关联规则分析

药组

规则提升度

五加皮、牛膝、青皮

9.89

山茱萸、熟地黄、牛膝、杜仲、青皮

9.89

山茱萸、熟地黄、牛膝、青皮

9.89

熟地黄、白芍、牛膝、青皮

9.89

续断、白芍、青皮

9.89

续断、牛膝、杜仲、青皮

9.37

熟地黄、白芍、牛膝、当归、青皮

9.37

续断、白芍、杜仲、青皮

9.03

狗脊、甘草、桑枝

9.37

熟地黄、当归、杜仲、青皮

9.37


3讨论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药治疗机理为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止痛等,从而实现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气血通畅、祛瘀、消除水肿的目的[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100例处方中,中药70种,总使用频数为1000次。使用频次最高的为杜仲。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杜仲主要功效是强健肌肉和骨骼、补益肝肾。现代研究表明,杜仲可以保护关节软骨,促进Ⅱ型胶原的分泌及软骨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具有良好的抗炎和保护作用[4-7]。除此之外,该药物可以提高血清雌二醇水平,增加骨密度,改善骨微结构[8-9]。根据数据挖掘的结论,补虚药为第一类。研究显示,过度疲劳会导致肾虚,无法抵御风寒,进而导致疼痛,是疾病的根本病机,治疗当从督脉论治,可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根据数据挖掘的结论,补虚药为第一类,其中以补阳药和补气药居多,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在《藏病源证》的“腰腿痛证”一节中,有学者表示过度疲劳会导致肾虚,肾虚则无法抵御风寒。虽然许多学者对疾病的病因病机有不同的看法,但普遍认为肾虚是腰椎管狭窄症的记忆因素或始发因素,多为风寒湿邪侵袭所致,主要病变为痰湿阻络。体内阳气不足会导致体内所含的气、血、津液分布异常,使身体抵抗外邪能力弱,易患风寒湿邪。在风、寒、湿、瘀、痰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可导致督脉阻塞,引起腰腿痛。因此,腰椎管狭窄症是虚实之证,即督脉阳气虚衰,表现为湿、痰、风、寒、瘀等络阻。肝肾不足是血瘀、外恶、气血亏虚的基础。因此,肝肾的丧失会导致腰腿的一系列症状。

综上所述,数据挖掘背景下,对中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处方用药规律进行探索应用价值较高,可进行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洁, 张晓辉, 李宏九.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平乐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 25(9):1255-1257.

[2]吴佳妮,王景红,苏爽.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处方用药规律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8):161-165.

[3]贾栋,夏群,杨凯锐,等. 单纯减压与减压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中远期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1):22-25.

[4]张国磊, 刘健, 忻凌,等. 基于895份住院病例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规律研究[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1(3):30-34.

[5]李增,肖杰,古娟. 神经根沉降征对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 实用医药杂志,2019,36(5):410-414.

[6]黄琴, 钟经馨, 陈春,等.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治疗小儿惊风用药规律[J]. 中国中医急症, 2020, 29(1):60-63.

[7]唐晓菊, 张磊, 刘汝专,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黄有荣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用药规律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 2020, 29(2):221-225.

[8]高佳明, 吕明, 解微微,等. 中医药心脑血管疾病同治的方剂用药规律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9, 44(1):193-198.

[9]孙翠, 张理涛.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治疗多形性红斑中药处方用药规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0, 19(1):60-65.

作者姓名:刘文辉 性别:男 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邮编:350000 籍贯:福建龙岩 学历:硕士研究生 出生年月:1991年8月

研究方向:脊柱 职称:住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