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流通领域中的质量保证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2
/ 2

药品流通领域中的质量保证对策探讨

孙利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277300

摘要:近些年,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促使民众生活品质有了显著的改善,人们不再像以前一样仅仅看重温饱问题,愈加重视身体的健康状况,因而对药品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为了达到人们对药品的需求,制药企业的药品生产数量也随之变得愈来愈多,进而加大了药品流通的困难程度,如何保证药品流通的质量成为了医药行业所重点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药品流通领域中的质量保证对策展开了阐述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药品流通;质量保证;对策;探讨

引言

事实上,在药品流通领域中如何切实做好质量保证工作是值得研究的一类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质量保证优劣会直接关乎到病患用药的安全性,进而决定着其的生命安全,这对于我国制药企业、医疗事业的发展状况也会形成很大的影响。换言之,唯有加大了药品质量保证工作的探究分析力度,才能够找到药品流通中的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选用针对性强的对策保障药品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药品供应服务,以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

1药品流通领域中做好质量保证工作的必要性

基于实际情况分析,我们国家的医药产品主要由国有性质的医药企业负责流通,因而,国有医药企业是药品生产企业与患者的“枢纽”。对于经营企业而言,若想保证药品质量,就要严谨遵守相应的法规条例做好经营管理工作的同时,做好药品质量管控工作,这样才可以向医疗单位以及患者提供安全可靠、质量更好的药品。在药品流通时,首先就要对药品企业进行全面的审查,并且还要加大对药品入库阶段的质检验收工作、药品在库的管理工作以及药品出库时的验发工作,从而保证药品质量管控工作的效果达到预期标准。在此期间,药品质量检测工作的执行力度会直接关乎到药品质量优劣,所以一定要重视药品质量检测工作、加大药品质量监管力度的前提下,适时更新检测技术手段,用以为药品流通质量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基础。

2药品流通领域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在药品流通阶段,通常会涉及到多个环节,并且这些环节都会最终影响到药品得的质量,换言之,倘若没有做好各个环节的药品质量监管工作或者忽视了在某个环节中一定要做好药品质量监管工作的必要性,则很可能会致使药品存有质量风险,从而流入市场,对于患者的健康安全形成威胁,一旦如此,必然会妨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1]。所以,药品质量监管部门务必要对药品流通环节予以重视,加强对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深度剖析药品质量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选用针对性强的举措防范药品质量风险问题的产生,从而保证药品质量。在药品流通领域,主要涵盖了以下环节:

(1)采购环节。基于药品同样归属于商品的类别之一,所以具备了商品的属性,这样一来便决定了药品具有交易行为,也存在着采购行为。如果在药品采购环节中存有质量风险,不但会致使相关企的经济利益、市场形象遭受损失之外,也会诱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而如何在药品采购环节保证药品质量也成为了人们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即便如此,但在药品采购环节中,仍旧会有一部分药品采购人员为了谋取自己的私利,不顾药品质量,贸然选购价格低廉,或者回扣金额大的药品,从而造成药品质量在采购环节就埋下了隐患。

(2)质量验收环节。质量验收的目的是对药物的质量做出检测,从而进一步保证药品的质量。然而,在实际落实药品质量验收工作时,经常会因为没有依照正规的验收流程进行,加之验收技术人员自身能力不足以及个人素质较差等问题的存在,很有可能会影响药品质量验收结果的精准性,进而难以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3)贮存环节。该环节也非常重要,实际上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贮存的环境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药品的质量。但是在一些药企中,贮存设备的不完善,贮存条件的不达标等都会对药品的质量形成影响。

(4)药品流通环节。此环节是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在药品销售阶段经常会有违规经营的现象出现,一些药品销售门店非但不具备专业的销售资质,并且药品售后服务水平也很低,这样就会致使药品在流通阶段存有质量风险,最终危及到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3药品流通领域中的质量保证对策

3.1确保药品采购环节的质量

将药品质量保证视为首要前提,严格把控药品采购关,是保障药品流通质量的关键。因此,相关进货单位在采购药品时,一定要求其出具药品经营许可证明材料、工商营业执照。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药品生产企业时,所选取的企业必须要具备县级以上资质,同时在采购药品时,采购人员要重点关注药品生产日期,并且在取样化验环节,药品质检人员应首先核实药品的批准编号、生产批号、注册上表批号等,然后检查药品的外包装的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唯有药品质检达标才能准许入库。在这种状况下,才能防止次品被混入到药品库中,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这对于提升药品流通企业市场形象、社会信誉方面无疑会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助力于医药事业的进步

[2]

3.2优化药品保存条件,实现科学化管理

为了可以向各类药品提供一个最佳的储存环境,那么相关企业就加大投资金额,做好药品库的改造建设,促使药品库能够具备低温、保温、常温、通风、防湿防潮、避光、防虫害的条件[3]。与此同时,还要对储存的药品实行科学化、现代化管理,适时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药品的入库流通等行为作为动态化管理,用以为药品流通的质量保证做好铺垫。首先按剂型分库,按色标管理。对效期药品、特殊药品做出特殊管理。全部药品都应严遵从先进先出的原则,即近效期先出,以此确保药品质量。

3.3适时更新仪器设备,强化药品质量检测水平

为了提高药品流通领域的质量保证水平,则相关企业在抽检所经营的药品时,就应适时更新电子分析天平、折光仪、旋光仪、紫外分光光度计、高压液相色谱仪等仪器设备,用以优化化验室的工作条件,辅助药品质量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而提升检测能力的基础上,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准性,那么抽验样品全检的比率也会逐渐上升,如此一来就可以为进货药品质量的管控、药品储存的合理科学打好基础。与此同时,药品流通企业还应加大对药品质量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促使其能够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及时提升自身的药品质量监管技能,进一步保证药品流通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变幻,不仅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形式出现了很大的转变,相应的思想意识也随之有了明显的升高,尤其在最近这几年中,人们的药品质量安全意识日渐提升,期望保障自身的用药安全,以免有不必要的问题产生。因此,药品监管部门一定要重视药品流通领域中的质量保证工作,唯有这样,才能提高药品质量保证水平,保护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洪斌,谢刘阳.医药流通企业零售药品退货供应链管理策略[J].中国储运,2021(08):90-91.

[2]李双序.药品流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文化,2021(14):82-83.

[3]王帅,黄哲.新形势下药品流通领域事中事后监管的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20(3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