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对高中生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0
/ 2

校园欺凌对高中生的影响

崔玥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山东省青岛市 266061


摘要:在本文中,针对校园欺凌在高中发生的频率,方式和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高中校园欺凌常见的方式为语言暴力和冷暴力,包括孤立排挤他人和 散布他人谣言等,很少使用行为暴力。此外研究显示,校园欺凌对被欺凌者和旁观者均会产生心理影响,其中对被欺凌者的心理影响最强烈,甚至会有部分被欺凌者在遭受校园欺凌后会想要校园欺凌他人。

关键词:校园欺凌 被欺凌者 旁观者 心理影响


一.研究目的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根据东方女性网2018年11月23日的报道i,张掖市山丹县第二中学校外一名女中学生在六分钟内被两名女生轮番掌掴38次,并且旁边不时传来笑声。2019年11月28日报道ii,福建中华技师学院15岁女生小小连续2天内遭5名同学欺凌,遭受其他女生多次扇耳光、扯头发以及言语辱骂。由此可见,校园欺凌事件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然而,与西方背景下的研究相比,中国关于校园欺凌的实证研究非常有限。为了研究校园暴力对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心理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完善校园欺凌方面有关数据,本篇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对高中生关于校园欺凌的经历及影响进行研究。本篇文章中,关注的校园欺凌表现为学生间言语、人际、肢体、性、财务方面的侵犯,或通过网络工具对其他学生施暴等。


二. 研究方法

在2021年8月16日期间通过自编问卷对高中学生进行了关于高中生校园欺凌情况方面的调查,在全国调查了267位学生,因为年级不符和真实性不足,有效问卷数量为34份,自编问卷参考徐微的《河源市青少年犯罪状况调查》iii和任文华的《青少年学生校园暴力的实证研究》iv题目设置分为五个板块,其中1-5题为基本信息,7-12题与27-28题为校园欺凌的参与度,18-20题为父母教育,21-23题为自我控制,24-26题为法律意识。问卷主要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和量表题。在校园欺凌的参与度板块中采用4级量表,例如“故意推搡,扇耳光或对同学做出过其他类似举动”评分方式为1分代表从没有,4分代表总是,分数越高代表问题越严重。通过问卷星平台设置电子问卷,在网络上进行发放,用问卷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数据的研究与方法

根据数据,女生占比91.18%,男生仅占比8.82%。高三作答人数最多,占52.82%,高一占比26.47%,高二占比14.71%。答卷人中独生子女(47.06%)和非独生子女(52.94%)人数近乎相同。作答来源中城镇人数占比76.47%,农村占比23.53%。作答学生中50%的学生来自重点中学,44.12%的学生来自普通中学。


对校园欺凌的理解

从问卷调查来看,97.06%的作答者认为自己了解校园欺凌的定义。被试学生认为欺凌他人的主要动机从高到低依次为霸服(79.41%)、寻求刺激(70.59%)、物质欲望,追求享乐(61.76%)、贪慕虚荣(52.94%)、一时冲动(47.06%)、单纯觉得好玩(41.18%)、贫富差距(38.24%)、他人鼓励(23.53%)、好奇(17.65%)、其他(5.88%)。被试学生认为欺凌他人的学生具有如下特点,从高到低依次为冲动(85.29%)、有钱(38.24%)、多疑(32.35%),懒惰(32.35%)、自卑(14.71%)、内向(11.76%)、其他 (8.82%)、乐观(2.94%)、好学(0%)


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与后果

在被欺凌者和旁观者视角中,最常出现的校园欺凌行为均为和朋友一起孤立、排挤他人(被欺凌者该点评分3.67,旁观者评分2.8)和散布他人的谣言(被欺凌者评分3,旁观者评分2.4)。有所不同的是校园欺凌对被欺凌者的心理都产生了影响,有三分之二的被欺凌者表示对心理有很大影响,而对于旁观者来说,目睹校园欺凌对心理的影响相对较小,大部分旁观者(60%)认为有点影响。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有三分之一的被欺凌者表示受到过校园欺凌后会想要校园欺凌其他人。


小结:被试学生基本了解校园欺凌的定义,由于欺凌者可能不愿承认或大多数学生为成绩较好的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学生等,欺凌者比例为0,被欺凌者比例为8.9%,旁观者比例为14.7%。校园欺凌中孤立和排挤他人等行为暴力和散布谣言等语言暴力最为常见。对被欺凌者心理影响很大。对旁观者产生的心理影响相对较小。


父母教育

根据上面三个表格,大多数父母最重视孩子的学习和分数,总占比55.89%,32.35%的家长最重视做人、交友,课外爱好等,仅11.76%的家长最重视品德。52.94%的家长采取的主要教育方式是尊重孩子的想法,11.76%的家长不经常打骂孩子但要求孩子每一件事都听从他们的意见。打骂教育和并不关心孩子的家长分别占比2.94%。


自我控制

所收集的数据中,在对于看不惯不喜欢的人中,评分由高到低分别为避免于其正面相见3.44,十分讨厌2.98,不知道怎么办2.39,此外选择口头攻击(2.12)多于身体攻击(1.76),评分越高说明被试学生越认同这种做法,与前文被欺凌者和旁观者视角中常出现的校园欺凌行为答案一致。过半数的同学认为自己有较好的控制情绪的能力。


三.讨论

在本文中,调研结论为对被欺凌者和旁观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其中对被欺凌者的心理影响更大。但根据数据来说,是否参与校园欺凌中有五人选择是,但是在选择在校园欺凌中扮演的角色(欺凌者、被欺凌者或旁观者角色至少选择其一)时仅有三人进行选择,说明欺凌者可能并不愿意承认自己曾经欺凌过别人,在自己的价值观中同样不认同校园欺凌行为。或者可能被欺凌者受到欺凌后,认为这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不愿意说出。除此之外,与其他文献对比,在美国一项针对初高中学生的校园氛围研究中v,近一半的样本(43.13%)在本学年受害。而本研究中参与过校园欺凌的学生(即被欺凌者与旁观者)仅占比29.41%,受害者更是只占比8.8%,可能是由于样本数量较少或调研环境不同所导致。以前有学者曾表明vi语言暴力和精神冷暴力最常在校园发生。主要形式为散播谣言、孤立等行为让被欺凌者受到排挤。并且被欺凌者受到孤立易产生过激行为。而本文的研究同样符合这一点。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最常出现的校园欺凌行为为和朋友一起孤立、排挤他人和散布他人的谣言。故意张贴伤害他人的字条和在网上恶搞他人同样出现频率较高。此外,曾有学者vii在校园欺凌的不良影响中写到“校园欺凌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欺凌者和受欺凌者的心理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而本文中有近67%的被欺凌者表示经历校园暴力对心理有很大的影响。该篇文章中还提到由于长期受欺凌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得无法得到释放,被欺凌者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也会爆发攻击性行为,进而欺凌其他中小学生。所以欺凌现象可能“培养”出更多欺凌者。而由本文调查数据来看,平均每三个被欺凌者中就可能有一个人想要去欺凌别人并且可能会付诸于行动,由此可见校园欺凌对中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强烈。”意大利心理学家吉安·卡普拉拉( Gian VittorioCaprara) viii发现,与攻击相关最为一致的三种人格特质是: 易怒、沉思和情绪敏感性。这些人更容易做出攻击性行为。”而在本文的研究中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欺凌者的性格为冲动、多疑,基本符合。

由于样本过少,参与者身份特征较为局限,但根据本文研究和大数据,我们仍可以得出结论:校园欺凌对参与者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心理影响,学校与家庭应当引起重视。

i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903/23/43932781_783662985.shtml ;2021年9月20日引自东方女性网

ii http://www.dsj365.cn/front/article/28283.html ;2021年9月20日引自大事记资讯平台

iii徐微. 河源市青少年犯罪状况调查. (Doctoral dissertation, 华南理工大学),任文华.青少年学生校园暴力的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iv 任文华.青少年学生校园暴力的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v Garnett B R , Brion-Meisels G . Intersections of Victimization among Middle and High School

Youth: Associations between Polyvictimization and School Climate[J]. Journal of Child &

Adolescent Trauma, 2017, 10(3):1-8.

vi于阳, 史晓前. 校园霸凌的行为特征与社会预防对策研究——基于50起校园霸凌典型事例分析[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9, 000(005):4-15.

vii章恩友, 陈胜. 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学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2016(11):13-17

viii弗兰佐斯蒂芬.社会心理学[M].葛鉴桥,陈侠,胡军生,等,译. 3 版.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