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同伴间矛盾冲突问题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0
/ 2

小班幼儿同伴间矛盾冲突问题对策

刘路前 赵晓玉

山东协和学院


摘要 幼儿同伴间矛盾冲突既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处理方式不当时也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本研究根据对幼儿同伴间矛盾冲突的表现和原因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幼儿同伴间矛盾冲突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同伴间矛盾冲突;解决对策

幼儿在幼儿园进行群体生活时无法避免会产生矛盾,需要成人以恰当的方式介入,或引导幼儿尝试自己解决矛盾冲突问题。本文通过对济南市历城区蓝天领航幼儿园的小班组幼儿进行观察,分析其同伴间产生矛盾冲突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幼儿同伴间矛盾冲突问题的解决对策。探索幼儿矛盾冲突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能够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集体意识、建立和谐的幼伴关系,给幼儿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矛盾冲突表现

案例:早晨幼儿入园后教师会将玩具放在桌子上,让幼儿在玩玩具的过程中等待早餐。这天桐桐和垚垚早早地来到幼儿园,他俩见到彼此都很高兴坐在一起玩玩具,可是过了一会垚垚就哭了起来,老师过去询问情况后知道原来桐桐想给娃娃穿上粉色的衣服,但是垚垚想给娃娃穿上蓝色的衣服。桐桐生气了就说不和垚垚一起玩了,并一把抢过娃娃穿上了粉色的裙子,垚垚看到后哭了起来。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什么事情让他(她)开心或者不开心了,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们自身的行为方式。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孩子的负面情绪,从而产生矛盾冲突。

二、幼儿社会认知程度较低的矛盾冲突表现

案例:森森是一个很活泼的孩子。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依依也牵着妈妈的手来到了幼儿园,森森看见了连忙跑过去准备和依依热情地打招呼。但由于森森跑的太快,跑到依依面前时没停下来把依依给撞倒了。依依一脸委屈并说我再也不要和森森做好朋友了。森森听到也很伤心,给依依道歉说自己不是故意的。回到教室里森森拿着好玩的玩具给依依想和她一起玩耍,但是依依还在为早上的事生气,所以也没有理森森。看到依依这样森森也伤心的走开了。

因为幼儿认知水平较低,社会交往经验不足,一些身体碰触和动作幅度较大都容易导致幼儿之间产生矛盾冲突。由于幼儿身体发展不够灵活,语言表达能力水平较低,时常会不经意触碰到同伴,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无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导致矛盾冲突的产生。

三、秩序敏感期造成的矛盾冲突表现

案例:3-4岁的幼儿有序地排着队来到滑梯前。当小朋友们都在排队等待时,堃堃跑过来插队排到了最前面,而被插队的晴晴看见了非常生气,让堃堃到后面去排队。不过堃堃好像没有听见晴晴的抱怨一样继续玩滑梯,生气的晴晴见此更生气了,便过去拉扯堃堃的衣服让他离开滑梯,而其他小友见此也过去帮晴晴,这时候堃堃感觉委屈极了就哭着离开了滑梯。

幼儿在3-4岁时,会进入秩序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对事物的秩序有着和成人不一样的认知。幼儿在这个时期认为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遵守规则你也必须遵守规则。案例中,因为晴晴发现堃堃插队到自己前面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因为老师说过玩滑梯要排队才可以,这是这个游戏的规则,而堃堃没有遵守,所以晴晴去阻止,因此造成冲突的产生。

四、针对小班幼儿间矛盾冲突问题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 

1.提高幼儿的移情能力

“帮助幼儿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让他们的小拳头有所用。”[1]移情是站在对方说我角度去感受和理解对方的情绪以及想法,它可以让幼儿同伴之间产生矛盾冲突时进行换位思考。当幼儿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让幼儿自己回想矛盾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整个过程,再描述一遍当时的感受,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进行感受,促使幼儿可以感同身受,从而降低幼儿同伴间产生矛盾冲突的几率。

2.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能力的发展尤为重要,幼儿发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应引起高度重视,同时也应对幼儿更早地进行语言教育。比如,为幼儿提供宽松愉快的相处氛围,让幼儿与同伴之间轻松愉快地进行沟通;给幼儿多讲绘本故事,给幼儿观看包含教育意义的动画片,以此丰富幼儿的词汇量;最后可以开展多种语言游戏活动,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3.帮助幼儿提升规则意识 

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制定幼儿需要遵循的规则,为幼儿树立规则意识。让幼儿在园中潜移默化的接受规则,如:吃饭时的“文明餐桌”,可以做到不浪费;上课时的正确坐姿培养,做个“认真听课小达人”;睡觉时做个“安静的宝宝”。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游戏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帮助幼儿理解规则,适应和遵循规则。 

(二)培养小班幼儿自行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随着儿童学会采纳别人的观点, 感受到别人情绪的移情作用渐趋成熟, 儿童会对别人行为正确分析, 更好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行为, 这样能进一步提高儿童交往能力。”

[2]在矛盾冲突面前,家长和教师应尽量少采取高度干预和专制的解决方式,可以教会幼儿如何去面对矛盾冲突,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引导幼儿自行解决矛盾冲突,多倾听幼儿的内心想法,了解矛盾冲突产生的原委,告诉幼儿在矛盾冲突面前要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提出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

(三)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改善幼儿园活动环境 

幼儿园应当对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教师上岗前一定要先经过培训。或者可以让新老师跟着老教师一起学习一段时间,让幼儿教师可以在面临幼儿矛盾冲突问题时及时做出正确的解决策略进行处理。另外,“教师除了提高专业能力,还应学习如何介入幼儿同伴间矛盾冲突。教师介入幼儿冲突时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技能。反过来说,幼儿也正是在一次次处理冲突的实践中,学会了表达、交流,也学会了思考、妥协以及自我控制,从而提升了社会交往技能,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也在不断地提升,逐步适应了环境、促进了自我认知,社会性得到不断的发展。”[3]

(四)改善幼儿园活动环境,降低冲突发生率

“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可以让幼儿学习、掌握交往技能需要在宽松真实的氛围中进行充分的尝试与练习。”[4]例如,蓝天领航幼儿园每个班级孩子都达到三十或以上,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关注到每一个幼儿,时常会在幼儿与同伴间产生矛盾冲突时无法及时妥善处理。应增加玩具和游戏材料,可以降低幼儿因争抢玩具资源而产生矛盾冲突。活动区域设置应尽量扩宽活动空间,为幼儿创设更多的活动空间,可以降低矛盾冲突发生的概率。

指导教师:赵晓玉 山东协和学院

参考文献:

[1] 彭曦,王余娟.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S1):63-64.

[2] 胡仙娥.谈如何转移幼儿的攻击性行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46.

[3] 郑卫,胥兴春.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指导探析——以矛盾分析法为视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09):49-52+94.

[4] 朱滢. 实验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