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8
/ 2


循证护理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郝睿 1 徐碧芝 2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摘要:神经内科的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面对突发情况的快速反应和应变能力,快速且准确的实施护理,才能保证患者安全,改善疾病预后效果。护生缺乏临床实践经验,需要寻求有效的护理教学方法让其在正式进入临床工作前,拥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才能快速融入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保证高效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循证护理教学;神经内科;护理教学

神经内科的疾病病种类型多、临床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而复杂,神经内科护理人员时刻面临患者意识改变、癫痫状态、呼吸心跳骤停等突发严重病情变化,作为神经内科疾病种类多、病情复杂、变化多样[1],在实际的临床神经内科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精益的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和操作灵活运用的敏捷思维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只有具备以上能力的护士,才能良好应对科室内的各种突发情况,有效保障患者安全。循证教学模式通过循证护理应运而生,成为临床教学中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很多临床科室取得了较好效果,让护生能够将实践与理论知识有效结合,提高综合能力[2],使其能够积极应对临床突发状况。现对神经内科的教学中应用循证护理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进行相关论述。

一、传统护理教学模式步骤和弊端

1.传统护理教学方式为,将所有护生以小组的形式分组,由不同护理带教员带领学习,课堂教学时划分理论重点知识,对科室病例按照课本理论知识进行专业说教,按课时完成教学进度。实验室护理教学时,由护理带教员带领小组护生进行查房,查房前给小组护生发放患者的疾病资料,在查房时,按照真实病例给患者讲解疾病,并进行现场问答。

2.传统教学模式更突出疾病板块,教学内容上,过于偏向理论知识,缺乏真实病例作为参照,导致护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过于片面;实验室教学虽能给患者提供真实病例作为了解,但护生无法参与到实际的护理项目中,只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而无法掌握实际的护理运用能力。这种以书面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的临床思维无法扩展,因长期、单一的思维模式,导致学生过于依赖理论知识,而临床实际病例与理论知识并不完全相同,学生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会导致其在临床的实际运用中,发现理论与实际相差较大,导致其临床学习难度加大。

二、寻找高效护理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对疾病的重视,传统护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为了跟进患者需求,新型的护理模式被不断运用于临床中,并不断的跟新;护生是临床的新鲜血液,课本知识更新换代慢,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又是以理论知识和疾病为重点,这就导致护生无法跟上实际护理工作进度,无法满足实际的临床需求。为了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需开展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护理内容结合,便于护生理解和掌握,帮助护生快速融入临床。

三、循证护理教学模式的开展

循证护理教学模式:①明确教学目的观念:教学目的是帮助护生掌握实际护理操作,将理论知识和操作灵活运用,快速适应临床护理;教学观念是以循证观念为主导思想,选择5年以上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带教,首先要培养护生的责任意识,自发形成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激发学习动力,主动吸取知识。②制定教学路径:改变以往以课本为主要导向的教学方法,力求将护理理论与临床实际护理操作相结合,倡导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将知识灵活运用。③教学准备:准备各项理论知识的适用场景,以真实病例为载体,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病例充分融合,开展因材施教。带教老师事前整理好科室内的常规护理流程和操作规范,并标注护理的重点和操作要领,给护生作为参考,拟定部分操作方向。④具体实施:模拟临床护理场景,提供相关的护理设备和教室作为日常考核场景。带教老师带领护生体验真实临床查房工作,每人填写一份查房记录,后期教师会进行批改,将错误和遗漏处进行罗列,要求护生不断改进,直至独立完成一份标准的护理查房记录。抽取当日查房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日常考核内容,利用日常考核场景,对护生开展考核,如该患者的病例类型、是否属于特殊病患、对该患者该采取哪些护理手段、需要用到哪些护理设备等。每日查房结束后还需就当日查房的病例分布和实行的护理手段提出护理问题,由护生自主循证,从各大数据库中寻求答案或请教上级。

四、讨论

护理学科更注重实践,而传统教学更偏向理论知识,这与实际护理要求冲突,护理学科在临床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促进疾病康复、维护治疗效果的重要学科[3],为了让护生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更快适应临床,同时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在护生正式工作前,将护生培养为一名具有高度责任感、理论知识丰富、操作技能熟练的专业人才,是现护理教学的主要目标[4]

循证护理教学模式有四个板块,分别是明确教学目的和观念、制定教学路径、教学准备和教学具体实施

[5],明确教学目的和观念能为较为制定学习目标,提高护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6];通过制定教学路径,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高效结合,优化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准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方便为护生提供高效教学;通过教学具体实施,为护生提供专业场地,方便多次模拟临床情景,力求让每位护生实现临床体验,自主寻求问题答案,提前适应临床护理。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教学的目的性强,护生的接受度高,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护生的位置,将被动转换为主动,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更注重的是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目的是使护生能够快速、高效的掌握护理技能,方便日后快速适应临床工作。循证护理的本质是根据病例而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更具有临床意义,随着循证护理不断被纳入教学中,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去探讨、去发现,面对已有的护理理论,在新型的教学模式探讨下是否有所缺陷,其理论是否还完全适用于临床,还需不断开展研究,并一一验证。


参考文献

  1. 蒋玲贞. PBL联合导师制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34(1):128-129.

[2]刘敬楠,董桂霞. 循证护理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1):107-109.

[3]刘敏. 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过程当中实施循证护理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4):151-152,155.

[4]张红英. 运用PBL教学理念优化神经内科护理教学的效果观察[J]. 继续医学教育,2017,31(5):53-54.

[5]张海云. 循证护理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4):161-162.

[6]丁鼎. 临床护理带教中引入循证思维教学的效果探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33(11):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