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桥梁施工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5
/ 2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桥梁施工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李志彦 王军 李文权

湖北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56

摘要:交通运输事业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而路桥工程是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遇到软土地基的情况下,如果不能进行有效处理,会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造成影响。为了全面加强钻孔灌注桩施工,应当对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予以讨论,以此提升施工质量与安全。本文围绕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展开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技术;桥梁施工;工程;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时期国家交通运输网络不断扩大、完善,公路桥梁数量也随之增加。为满足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交通需要,必须构建满足大众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是公路工程常见施工技术之一,且该技术适用性突出,在各种地形均可有效应用,能够提高工程建设稳定性。对钻孔灌注桩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以及施工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为类似路桥工程的施工建设提供借鉴。

1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特点

在公路桥梁施工建设中,钻孔灌注桩技术会直接影响施工工程质量与安全。钻孔灌注桩属于隐蔽性工程,为了维护工程建设质量,必须全面控制和管理施工全过程。公路桥梁施工建设期间,技术人员按照工程区域气候环境、地理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施工方案。由于施工过程流动性较强,不能维护施工建设稳定性,相应加大工程建设难度。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通过钻孔灌注桩技术,可以维护工程建设稳定性,同时改善工程区域地质情况,对项目技术运行结构予以优化。

2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桥梁施工工程中的应用

2.1前期准备工作

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应当全面发挥出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效果,必须注重前期准备工作。第一,按照施工现场实况,做好多角度、全方位勘察工作,将其作为基础设计,明确施工设计图纸。制定施工设计图样,联合设计图纸、地质报告、施工规范标准,全面监管和审核施工方案依据、技术指标、工艺流程、安全措施等。制定标准化处理方案,问题处理方案,同时组织人员做好专业培训与考核,以此维护施工方案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避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第二,合理管控施工质量,钻孔灌注桩技术原材料质量要求高,从前期采购、检验、入场等环节,都必须确保材料性能质量满足标准。第三,项目施工建设期间,保证桩位偏差满足标准要求。钻孔入场之前,注重检查护筒位置、埋设高度,确保其满足设计预设标准。钻孔入场之后,组织检查装置稳固、水平状态,确保钻杆垂直,抽检进出泥浆指标,将其作为基础依据,优化调整操作。施工企业派遣专人,详细记录各项指标,确保记录准确性、客观性与真实度,及时上报相关问题,以此维护施工建设顺利性,降低意外事件率。

2.2护筒埋设

在对护筒进行埋设前,应做好现场测量,借助专业设备(如全站仪)保证测量放样的精准性,对桩体的位置进行明确,保证桩体施工的顺利进行。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钢卷板护筒,厚度为 6 mm,顶部高出地面部分 30 cm。护筒埋设深度为 1.5 m,在埋设完成后,需要使用黏土来对护筒的四周进行填充,以保证护筒的稳定性。

2.3泥浆制备

技术人员需要依照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泥浆进行合理制备,控制好泥浆的性能和质量。应结合地质勘察结果,选择恰当的泥浆制备方法,确保泥浆的稠度能够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通常来讲,可以使用黏土对泥浆进行调制,放在提前埋设好的护筒中,借助冲击锤的作用完成泥浆制备,再加入添加剂和水,对泥浆的配比进行调整,以满足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要求。

2.4钻孔与清孔作业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钻孔施工属于关键环节。钻孔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钻孔灌注桩工程质量,所以必须加大关注度。第一,全面做好钻孔前期准备工作,按照施工场地土质、地质情况,合理选择钻孔设备,同时联合标准化钻孔方式,将钻机固定在钻孔一侧。第二,钻孔施工期间,当遇到无法冲钻障碍物,需要使用黏土填平表面,之后开展钻孔操作。操作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详细记录施工情况,同时填写施工记录。施工人员观测土层发展变化,同时对地质剖面图进行核对,维护工程施工安全性、可控性与安全性。钻孔作业完工后,遵循标准化规范,做好钻孔检查工作,同时清理钻孔沉淀物,对孔内水位予以控制。同时,注重泥浆密度、含砂率、黏度监测,维护清孔质量。

2.5 钢筋笼安装

钢筋笼制作的钢材质量需要提前检测,依照技术要求对钢筋的数量、直径、长度等进行检查,如果钢筋笼本身的直径或者长度较大,为了保证结构整体稳定,需要在主筋内侧额外设置加强筋,然后在适当位置设置支撑,将支撑结构与主筋焊接在一起,形成框架。从方便钢筋笼吊放的角度,应分 2 节进行钢筋笼的制作,主筋选择通长钢筋,接头位置对焊,确保主筋和箍筋牢固焊接,4 个方向上主筋的间隔不能低于 0.5 m,在适当位置设置耳环为吊放提供便利。在对钢筋笼进行吊放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平稳缓慢,避免强行压入,这样可能造成孔壁的损伤。钢筋笼下放完成后,对护筒和上端进行焊接,避免在混凝土浇筑环节出现钢筋笼上浮的问题。如果钻孔灌注桩的直径较大,可以采用内弯下端主筋的方式来保证钢筋笼下放的效果。

2.6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的配比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应结合含水率以及水泥类型做出适当调整,确保所有桩体的配比合理。在混凝土浇筑环节,需要做好配比参数的验证工作,对首批混凝土的浇筑量进行控制,确认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后,才能正式进行施工,这样能够避免混凝土离析问题。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将其坍落度控制在 180~220 mm,规避堵管或断桩的现象。为了防范导管空拔问题,需要将导管的埋置深度控制在 2~6 m。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在没有突发状况时,不能中断施工。

2.7钢筋笼制作、吊放

制作钢筋笼时结合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要求,控制钢筋笼外形、长度、直径、规格、焊接方式、质量,使钢筋笼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规范。吊装必须确保清孔到位,由专业吊机吊装到钻孔灌注桩上方,调整钢筋笼位置,保持垂直吊放。为避免吊装过程中碰到孔壁,影响钢筋孔及孔壁质量,也避免导致杂物掉落到孔内,需及时匹配好清理工作,钢筋笼下放由人工协作完成,吊装完成之后要及时加固钢筋笼,确保钢筋笼安装整体稳定性,也避免其对孔壁造成破坏。

2.8钢筋笼上浮

当泥浆比重严重超出设计要求,增加钢筋笼浮力,混凝土流动性不足。当导管埋深过大时,导管出料口和钢筋笼底部间距小于 1m,混凝会对钢筋笼产生反冲力影响,此时沉渣就会带动钢筋笼上浮。为了避免出现钢筋笼上浮问题,灌注施工期间,确保混凝土流动性,适当提升灌注速度。添加外加剂,避免混凝土进入钢筋笼时影响流动性。当混凝土接近钢筋笼时,需要将导管埋设控制在 1.5-2.0m。混凝土浇筑期间,必须明确浇筑标高与导管埋深,若混凝土渗入到钢筋笼低端 2m 时,则应当将导管提升至钢筋笼低端上部。

结束语

将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到路桥施工中,能够切实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考虑到钻孔灌注桩技术本身的施工环节众多,对于细节要求严格,施工人员应树立质量控制意识,严格依照工艺流程和标准进行施工作业,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工作,尽可能地消除质量问题,确保钻孔灌注桩技术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刘长杰.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9(09):62-64.

[2]张卿.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市政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9(26):70-71.

[3]邬东海.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9(24):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