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索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3
/ 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索与思考

魏君平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北分公司 陕西榆林 邮编 719000

摘要: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破解乡村发展用地难题,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土地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发挥土地要素的保障作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以往土地整治相比,整治目标从改善用地条件转变为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山水湖林田草的综合整治。从土地整治的已有文献看,已有研究主要包括土地整治的减贫效应、典型模式、实践困境、互馈机理、绩效评价等。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发布通知在全国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正处于试点阶段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区别于以往的土地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转型发展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城市建设速度加快。为了缩小城市与农村地区的贫富差距,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建设力度,尽可能使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乡村振兴理念也应运而生。乡村振兴工作,其重点不仅仅是搭建足够完善的物质框架,其内核则是通过文化建设的方式来使乡村振兴得到进一步的充实。现代化乡村建设包括生活、文化等方面,因而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时,要做到对乡村文化合理筛选、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等。

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涵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浙江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建设生态省”两大战略决策,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融合,拓展了土地整治的内涵。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加快国土综合整治,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大行动,赋予了土地整治以“助推乡村振兴”的使命。同年,国家实施机构改革,土地整治成为履行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平台抓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土地整治发展的产物,融合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管控的先进理念,是土地整治4.0时期的特征形态。从概念来讲,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整体开展农用地、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等,对闲置、低效利用、生态退化及环境破坏的区域实施国土空间综合治理的活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必须兼顾土地空间布局优化和生态系统功能修复的需要,进行全域性、系统性的生态建设和规划,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思路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追求目标任务、整治区域、主要内容、空间布局的整体完善,促进了以“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产能”向“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多措并举的综合性整治”手段为主的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的国土综合整治活动转变。其主要思路为整合区域范围内优势资源,通过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农田周边插花林地、低效土地等宜耕地块开发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耕地集中连片,耕地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推动连片农田统一流转,有效落实耕地保护任务。同时,通过建设用地复垦和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节约集约建设用地。有重点地发展中心村,逐步调整自然村,合理进行村庄建设用地、工矿企业用地及交通水利用地等布局,并注重乡村地域风貌特色保护和塑造,项目区建设用地整体布局和结构得到优化。规划布局农业种养殖产业带和加工服务产业带,促进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旅游、服务产业实现“六产融合”发展。实施废弃矿山等生态恢复治理,加强生态建设水平,提升田园风光,引导农业休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结合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主要抓手,整合政府各部门职能部门资源优势,深入全域理念,提高综合整治水平。

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路径

3.1多功能生产空间综合整治

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保障整治工作的进度和效果,还需要积极地引进科学化的整治技术和手段,使得农村地区的位置优势和自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地区功能和价值导向得到进一步确定。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多功能生产空间来开展综合整治工作,这样能够确定限制土地整治工作开展的因素,进而使土地整治措施的实施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全域土地整治工作中,还应该给予生态良田建设足够的重视,要在土地基本功能得到可靠保障的基础上,使农村地区土地的各项社会保障功能得到更加深入地挖掘,确保多功能生产空间整治工作的开展得以实现。

3.2加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监管力度

从具体运作看,政府和企业在农村土地整治中占据主导地位,要以土地综合整治推进乡村振兴,就要加大政府对项目的监管力度。农村土地整治管理部门应向社会公开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流程、资金去向、职责权限等事项,主动接受社会和媒体监督;在规划设计、投资主体准入、新增土地指标、新社区建设等诸多环节加强政府监管,建立健全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在日常的项目监管中,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各类数据进行实时的汇总评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可追溯管理,做到动态监测。

3.3坚持目标导向,注重项目的整体性、系统性

当前,应面向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等专业门类,涵盖调查评估、规划设计、项目实施、验收评价、后期维护等全流程管理,加快研制和出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关标准和规范,注重整治项目的衔接和集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的支持、配合与协调,亟需构建以政府为主导,自然资源部门统筹,财政、农业、生态环境、林业、水利、海洋、住建等多部门参与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以保证综合效益。此外,应在实施方案中明确各项目的范围、工程布局、投资方式、投资金额、考核指标等内容,严格规范投资人的开发行为,保障整治项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4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以乡村振兴为导向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摒弃城市导向,始终以乡村振兴为根本导向,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乡村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等方面,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充分挖掘乡村的多种功能,拓展乡村的多样化发展路径;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现空间集约高效,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民收入增长,扩大农民参与推动治理有效,加大农村传统优秀文化保护,用社会主义优秀文化规范落后的文化陋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始终以乡村振兴为导向,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过程中,土地整治工作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土地整治工作的目的和要求也在动态变化。为了使土地整治工作的效果得到保障,必须要采取全面化、立体化的发展模式,提升村民在土地整治工作中的参与度,从而更好地确保土地整治、规划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严桥来,沈志勤,何佑勇.浙江:推进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J].中国土地,2019(12):57-58.

[2]刘敬财,王炳华,刘斯琦,孙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下村庄空间优化对策[J].乡村科技,2019(33):37-38.

[3]时逸,胡一婧.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高质量助推乡村振兴——以平湖市为例[J].浙江国土资源,2019(11):36-38.

[4]杨磊,郧文聚,李晨.高度城镇化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土地,2019(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