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2
/ 2

浅谈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尹鹏

日照锦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省日照市 276800

摘要:当前,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治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小流域作为生态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不论是在保护环境,还是在促进一方水土兴旺发达上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必须对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光南水闸重建工程给予充分的重视,变革传统技术,树立创新意识,以扎扎实实的态度、严谨精湛的技术顺利推进该项目,促使新时代生态治理体系的落地生根。本文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引言

常言道,“水是生命之源”,水与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不论是生产作业,还是生活日用,都离不开水的滋养。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根据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我国一向重视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从春秋时期都江堰到如今“可持续发展”理念,无一不体现了对水资源的重视,如今,针对水资源的建设与发展,我国也进行了一系列政策的设计和实施,但是,小流域的综合治理问题作为一个系统新的工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建设好。因此,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控制仍然是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

1概述

我国一直面临着水土流失的巨大挑战。大量的水土流失将导致下游河道及水库淤积,降低原有土壤肥力,恶化水土流失区域的生态环境。一般而言,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降雨、风力、地形地貌、气候、地质及植被等,其中降雨引起的冲刷作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尤为显著。人为因素是指人类活动对原有地表地貌的破坏,包括项目建设、不合理耕种、乱砍滥伐等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大江大河治理获得巨大成效,但绝大多数中小河流未经系统治理,存在水土流失剧烈、生态功能退化、水质污染严重、洪涝灾害频发的问题,严重威胁当地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高度重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为此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对中小河流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势在必行。小流域是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作为界限形成的独立完整的集水区域,一般面积为3~50km。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提高流域防洪能力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工程举措,可有效消除该流域存在的防洪安全短板、改善水土流失状况、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环境

2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应坚持的原则

一是坚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在充分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规划、统一治理,多层次优化利用自然资源,进而促进流域内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基于小流域内水土资源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状况,合理定位发展方向,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重视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积极促进陡坡退耕,解决造林种草用地问题,确保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三是坚持多措并举的原则。在制定治理措施时将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相融合,治坡措施与治沟措施相结合,确保各项治理措施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从而实现小流域内水土资源保护及优化利用。

3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水土流失的治理技术水平不高,就目前来看,技术水平短板一直都是影响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通常会选择较为传统的技术,这种技术往往无法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当技术本身与时代无法进行有效接轨,就会导致整个后续工作面临诸多问题。

4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

4.1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是指在小流域内为了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而进行的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等技术措施,包括造林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固沙林、水源涵养林)和种草措施(人工种植草本植物及对天然草地的改良)。林草措施的优势主要体现于保护地表、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林地的枯落物被分解成腐殖质回归土壤后可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改善流域内的小气候,减少水分蒸发,从而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发展林草产业,提高群众收入。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土壤贫瘠的干旱地区须选择柠条、苜蓿、红柳和刺槐等抗旱性能较强的林草种类,在土壤较肥沃且背风向阳的地块宜栽植经济林。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林草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可营造复层混交林。

4.2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技术控制

技术是一项工程的核心,技术是否过关,直接关系整个项目是否达标。鉴于该工程地形复杂、工作难度大,从河道行洪影响方面考虑,两类闸门方案对河道防洪影响均较小;从运行管理方面考虑,翻板闸门能够节省管理人员,但是钢闸门可以实现河道水位流量的精确控制;从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考虑,钢闸门方案较好;从工程造价方面考虑,翻板闸门较好。通过上述技术、经济比较分析,从安全性和可靠性考虑,确定本次设计采用平面钢闸门方案,单孔净宽6.0m,设3孔。该项工程还运用高压喷射灌浆技术、抓斗法成槽混凝土防渗墙技术等先进技术。

4.3统筹规划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必须是根据小流域内当前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利用现状和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合理地规划调整其中的林业用地、农村建设用地间的比重,不仅是因为它们应该能够继续保持较高的农业生产率,同时还需要提高对其水土环境的治理。各小流域都应该在此项治理原则的基础上研究出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以“防治结合”的理念,根据自身区域性的特点来开展综合治理,促进各个区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各种社会效益的和谐发展。在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对统筹规划情况要高度重视,逐渐提升统筹规划的实际应用效果,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综合考量,逐渐提升小流域治理的现实效果,发挥治理方案的所有功能。

4.4加强信息化建设

全面融合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遥感、无人机、移动智能终端等多种新型农业信息电子技术和基础设备,实现小流域农村自然水土资源保护和农业现代化。在小流域旅游景区完善生态、水土保持环境、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等服务管理网络服务平台,实现功能全面、信息互联、应用全面,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强化小流域生态水土保护和大数据应用,把握流域核心生态资源,增强生态话语权。不断提升管理现代化和信息智能化水平,加强区域基础建设工程统计数据的实时录入,提高区域水土环境保持重点项目基础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加强区域基础统计地图数据的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为广大用户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智能数字产品服务,开发数据决策和风险预警等功能强大的智能数据支撑信息系统,发挥其在大数据支持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企业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小流域区域水土环境保护数据工作管理新模式。

结束语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实施工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流域特点合理布置治理措施,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体系,在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提高流域内水土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黄艳霞,梁志鑫,王玉杰,王云琦,王彬,顾剑红,李一凡.广西西林县非石质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J].人民珠江,2019,40(09):56-61+84.

[2]任晓光,党晨席,葛翔.城市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设计[J].水利技术监督,2018(05):184-187.

[3]齐实,李月.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国内外进展综述与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39(08):1-8.

[4]卜贵贤,李凯荣,周俊.陕南秦巴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综合效益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8,18(06):231-235.

[5]张新玉,杨元辉.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J].中国水利,2018(12):58-61.

[6]刘震.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水利,2017(22):18-21.

[7]刘利年.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7.

作者简介:

尹鹏(1992-),男,汉族,山东莒县人,助理工程师,本科。

主要从事水文测验、水文与水资源,水文调查,水土保持;水文预报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