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2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护理干预

徐林花 陈小翠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心脏中心 510010

摘要:目的:探析强化护理干预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效果。方法:将本院中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间出生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抽选出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当作实验对象,采用掷币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中各有50例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强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新生儿心脏病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治疗期间应用护理干预能明显提升心脏病治疗依从性,并且同时提升患儿生活品质,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病;护理干预;治疗依从性

  先天性心脏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这种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在胎儿期儿童的心脏以及大血管出现发育异常而导致的先天性畸形[1]。每年我国大约有15~20万左右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出生是出生缺陷病种的首位,也是围产儿死亡以及儿童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并且在近年来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对儿童进行护理时,做好有效的强化护理是保障儿童康复的关键[2]。探析强化护理干预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心脏病训练依从性的效果,且取得优良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中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间出生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抽选出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当作实验对象,采用掷币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中各有50例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实验组中共包含男新生儿23例,女新生儿27例,日龄于15-32天之间,平均日龄(7.8±2.4)天,对照组中共包含男新生儿26例,女新生儿24例,日龄于14-30天之间,平均日龄(9.2±2.8)天。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患者资料符合实验标准;患者知晓自身资料被调取可能性;患者符合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标准;患者资料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验证。
  排除标准:患者入院时存在严重原发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患者基本资料不满足本次实验要求;患者由于主观因素可能无法进行后续的实验调查或参加后续随访。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基本资料由医务人员进行统计,将其录入Excel表格,并确认患者资料可进行后续的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在此不做具体说明。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本上添加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以后,面部以及全身皮肤的颜色,其实是衡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状态的标志,如果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面色红润并且皮肤状况良好,十分顺滑,则说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个体状况良好。例如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皮肤进行观察,能够有助于医务人员了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黄疸出现的情况。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以后的3~4天内可以出现,而在7~10天以后,这样的黄疸症状会逐渐消失,但如果在临床上发现黄疸的出现时间过早,大约在24小时内就出现,并且发展速度极快,需要及时发现并且做好相应的报告,这种现象可能是病理性的黄疸。如果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现了病理信号,例如面色苍白或者皮肤湿冷的症状,说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微循环灌注量有明显的不足,病情可能会进一步的发展,导致面部和四肢冰冷,体温会出现不升高的情况,对于外界的刺激反应会消失,说明患儿的病情正在恶化。

其实在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护理是护理人员需要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生理指标作为一项重要的观察内容,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护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呼吸频率和心率,注意呼吸节律和心率等多方面的改变,一般情况下来说,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每分钟呼吸40~45次,并且呼吸状态十分均匀,心率则每分钟120~140次左右,如果出现了病理信号,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会出现呼吸以及心率的增快,并且面色有明显的发挥或者呼吸浅促的情况,这种现象说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肺部有效通气不足,但由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呼吸状态是在不断的吸入氧气,则说明肺泡的气体交换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护理时,需要及时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呼吸道的分泌物进行清理,并给予有效的氧气吸入。如果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现双吸气或者抽气样呼吸或者出现呼吸暂停的问题,则说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出现了中枢性的呼吸衰竭,这种现象在早产儿儿童中较为多见。

一般情况下来说,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睡眠时较为安静并且十分舒适,呼吸状态也较为均匀,面部可能会出现各种表情,这些都属于十分正常的现象。但如果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睡眠时焦躁不安,并且在睡眠后全身干涩,有面红、呼吸声粗的情况则需要引起警惕,这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发热的预兆,而如果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睡眠中发生了急性腹痛或者腹胀的情况,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则会表现出明显的烦躁不安,需要及时由医务人员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

1.3 评价标准

   采用我院中自主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儿童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判断儿童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实验结果中,所有患儿的心脏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实验结果采用t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说明实验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新生儿心脏病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新生儿心脏病护理满意率比较

组别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实验组(n=50)

43

5

2

96%

对照组(n=50)

26

13

11

78%


3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在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而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较为多样化,需要引起医务人员高度重视的则是遗传性的心脏病[3]。当儿童出现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的病情与儿童的症状表现密切相关,如果儿童的病情较轻,甚至不会出现任何的症状表现,但如果儿童病情较重,就有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和紫绀的情况。如果儿童年龄较大,还有可能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下出现发育迟缓的情况,对于儿童的成长会造成极大的影响[4]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接受护理是护理人员需要关注的方方面面较多,所以需要引起重视,强化管理[5]。强化护理是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在治疗期间接受护理的一个有效措施,医务人员需要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特点,并且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只有合理的选择护理方案,并将其配合应用于护理工作中,才能最大限度的使儿童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5]

综上所述,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治疗期间应用护理干预能明显提升心脏病治疗依从性,并且同时提升患儿生活品质,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娄为清,周林.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行围术期整体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5):2090-2091.

[2]黄盼盼,李丽玲,胡晓静. 54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发育支持护理实践[J]. 上海护理,2021,21(05):55-58.

[3]薛海娜,张林虹,李晓红,赵丽娜,崔存英,范太兵. 以多学科协作为基础的视频宣教联合科普图册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孕产妇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14):1868-1873.

[4]郑向华. 罗森塔尔效应护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临床研究,2021,29(05):180-182.

[5]王雪静,曲斌,段颖杰,王宁. 改良工型腕部束缚带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的应用效果[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61(02):71-74.

[6]许娟,李鹃鹃,荆攀攀. 针对性心理护理在心脏外科ICU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J]. 心理月刊,2021,16(08):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