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配送模式的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7
/ 2

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配送模式的构建研究

梁晶晶 王文收

中国人民解放军 32707部队 北京 100071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从国家安全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明确要求 “建立军民结合的军事物流体系”。军民物流环节融合中最常见的是物流配送融合。本文将通过梳理现阶段的军事物流配送模式,分析军民融合式配送模式的意义,进而阐述对完善这一模式的基本构想。

关键词:军民融合;军事物流;配送模式

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主要是指将军事物流系统与社会物流系统中高度适配的环节部分深度嵌入融合,形成新型、高效的军事物流运行实体。其中配送环节处于军事物流系统运行中的末端,也是直面部队需求的对接环节。因此在全面建设现代后勤,保障方式不断向社会化拓展的大背景下,依托社会物流已有优势,优化融合形成具有我军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配送模式对全面提升我军后勤保障力起到巨大推进作用。

一、现阶段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配送模式

当前在我军军事物流配送中,较为常见的模式包括有自营型派送模式、第三方配送模式、军地协作配送模式三种。此三种模式用于处置的情况不同,且各具特色优势。

(一)自营型配送模式。这种配送模式主要是指由军事物资或者装备的供应方自有的物流部门提供相关物资装备配送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配送主体与客体高度适配,供应方可以根据自己产品的特性量身定制专属配送设备或流程,同时针对某些高技术含量物资装备可直接派送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前往,可以有效保障好受供部队的需求。但同时自建物流对于供应商在物流配送硬件配置方面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比如具有自己的仓库、派送中心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全程负责配送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因此一般来说这种配送模式灵活性较差、运能有限、兼容性不足,仅适用于军事性、保密性要求不高的日常配送,不适用于各种突发情况引起的应急响应配送任务。

(二)第三方配送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托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负责完成物资和装备从生产或者存储部门到使用部门之间的配送。与自营配送相比,由专业物流企业负责配送运能更大、覆盖区域广,特别是在多点配送、冷链配送、大规模配送等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的任务中,第三方配送更是有着自营配送不可比拟的巨大的优势。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第三方配送也存在着局限性,比如对所配送物资装备军事性、保密性要求不宜过高,配送路线中、目的地周边敌社情须较为稳定等。

(三)军民融合一体化配送模式。这种模式与前两种配送模式相比,依靠的是部队和地方的协同配合,因此配送优势更加显著,可以应对大多数情况下的物流配送需要。一体化配送模式对军民融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相对来说,这种模式的构建难度也比较大,是目前我国军事物流配送模式中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军民融合式配送模式要求军队和地方统筹协调同步运行,在协同互融的基础上进行优势互补,从而达到1+1>2的效果。军民融合式物流配送模式也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

二、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配送模式的意义

现代化战争中,军队的战斗力不仅考验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物流配送保障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伴随着我国物流产业迅速崛起,规模、技术、效率等方面均已达到物流大国水平并不断向物流强国靠拢。我国军地物流各成体系,均有着各自的特色优势。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配送模式,就是要恰到好处的将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军地物流优势资源,为有效提升我军后勤战斗力,提高应急备战效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配送模式不仅可以通过地方物流实现对军队的保障,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掩盖物流的属性,降低了军事目标的暴露几率,为军队的战略调整和伪装防护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持。

三、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配送模式的基本构想

(一)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既要融合、即为一体,既要兼容、又要通用。在发展设计之初,就要切实加强军地物流资源的统筹规划,通盘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有效促进资源在军地之间双向流动和转化,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整体效益。二是军队主导。军事物流服务于国防建设,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配送 的构建根本上说是为了巩固国防、服务军队,因此必须以军队需求为牵引,坚持军队需求的主导地位。三是效益优先。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配送模式,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提高军事物流效益和军事物流能力。坚持军地物流一体化保障体现效益优先原则,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军事物流效益,包括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配套措施

一是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政策依据和法律保障是军地合作的框架基础,制定配送管理、军地动员、战时征用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军地双方责任,细化责任分工、规范运行模式,才能为模高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建立统一技术标准体系。统一标准体系可以扫清配送衔接环节的技术障碍,确保平时运转顺畅,战时转换迅速,在一些军地通用技术方面,坚持军向民靠拢,实现最大程度融合,对于军事专用的配送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措施,依据规定做好配合衔接。三是建立和完善军地协调机制。借鉴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制度,设立联合管理指挥制度,进一步明确衔接重点和分工,依托军队和地方政府这一管理主体,综合协调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保证系统运行顺畅。

(三)融合路径

军民融合主要指的是人和物两个层面的军地双向融合。首先是人的融合,新的模式要求培养大量的军地物流配送通用人才,军队可以借助地方成熟的培养模式,定期选拔军地双方物流配送技术、管理骨干,开展有针对性性的培训、演练,帮助他们迅速转化成成熟适用的双向复合型人力资源。二是物的融合。采取承包租用、委托代理、征用补偿等多种方式,吸引具有技术优势的社会力量进入军队军事物流领域,特别是参与我军的一些高新技术力量薄弱且可以向地方开放的军事物流配送任务中。同时积极推进将地方先进的军事物流资源纳入军事物流动员体系,做好军事物流平时建设动员工作。

结语

总之,作为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配送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军事后勤保障的新趋势。当前,应继续坚持统筹规划、军队主导和效率优先的原则,不断完善法规制度,摸索建设高效的运行机制,推进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配送模式持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景建,姜大立.基于CALS的军民融合物流信息体系构建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8):32-34.

[2]王树礼,钟孟春,汤日才.地方物流资源在军事装备物流中运用的机制构建[J].物流技术,2008,27( 11):127-130.

[3]古贞,谭清美.军民融合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20):22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