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后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模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4
/ 1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后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PDA介入封堵后血小板减少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20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39例PDA介入封堵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并以同时期就诊的138例PDA介入封堵后未发生血小板减少病例作为对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PDA介入封堵后发生血小板减少可能的危险因素,建立随机森林模型预测PDA介入封堵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结果患儿PDA介入封堵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为术后1~7 d,血小板恢复时间为术后2~22 d。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患儿动脉导管肺动脉端内径大小(OR=9.54,95%CI:2.08~48.84,P=0.004)和术前血小板计数(OR=0.99,95%CI:0.98~0.99,P=0.001)与PDA介入封堵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相关。随机森林模型显示,动脉导管肺动脉端内径对PDA介入封堵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相对重要性最大。结论患儿动脉导管内径大是导致PDA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危险因素,术前血小板计数增高是PDA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相对保护因素,动脉导管肺动脉端内径对预测PDA介入封堵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相对重要性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