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浅谈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

吕新媛

峨山县水利局 云南峨山 653299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相对较大,是水旱灾害发生相对比较频繁的国家,水旱灾害的发生给人民的财产安全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需要认真做好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为此,笔者将在本文中对防汛抗旱和水旱灾害风险管理进行探讨,希望对提升我国灾害防范水平,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防汛抗旱;水旱灾害;风险管理

1前言

水旱灾害是人民和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水旱灾害属于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相对较高,难以从根本上制止这些灾害问题的发生。我国开展水旱风险管理工作的时间相对较晚,各种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实际实施过程各种问题还相对比较多,难以有效解决水旱灾害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为了有效降低水旱灾害所带来的问题,我国相关学者在水旱灾管理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水旱灾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然后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我国水旱灾害的特点

洪涝灾害的发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了非常直接的威胁,还直接威胁到相关流域居民的生命安全。我国国土面积相对较大,地形相对复杂,各种河流分布较多,洪涝灾害的类型多,发生范围广,其中常发生的有山洪泥石流和中下游平原河道洪水。我国大部分国土都直接受到了洪涝灾害的威胁,洪水发生频率相对较高。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工作之后,我国大江流域发生的洪水次数就超过了50次,每次洪涝灾害情况的发生,都造成了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一次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发生在2011年,在短短20天的时间内,就导致我国南方很多河流的水位线超过了警戒水位线,对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安全,构成了非常直接的影响1】。受到国土覆盖的影响,干旱自然灾害情况的发生对我国大部分地区造成了非常直接的威胁,经过相关调查发现,我国在实施改革开放之后,已经发生了大约20次左右的旱灾,饮水困难群众的数量可以占到总人口数量的70%左右。

3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意义

水旱灾害的发生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直接的威胁,每年由于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想象,只有采用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有效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不断增加,给开展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非常深厚的技术保障,也同时对开展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针对我国气候条件和地理特点,研究人员在防汛抗旱和水害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对水旱灾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深入进行了总结,然后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通过大量实践显示,我国当前在防汛抗旱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近8000亿人民币。另外,为了提升河流抵抗灾害的能力,政府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投入了非常多的资金,对河流流域的生态环境开展了恢复工程,取得了相对不错的社会生态效益。

4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问题

4.1应急管理不到位

在当前开展防汛抗旱和水旱灾害管理工作过程中,一个主要问题是管理不够到位。水旱灾害属于自然灾害,其具有突发性的特点,水旱灾害在实际发生之前,往往没有非常特别的征兆,人们不能有效阻止水旱灾害的发生,各种处理措施的处置效果也不是非常强。当前,我国水旱灾害应急防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难以有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对开展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在水旱灾害发生时,难以有效发挥自身的作用。

4.2灾害预警不够准确

当前,我国只有少数地区设置有水旱灾害监测点,监测点设置数量还相对较少,站点设置不合理,不能在开展监测工作的过程中有效发挥自身的作用,难以及时发出灾害预警警报。另外,很多水旱灾害监测点设备相对比较老旧,使用的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很多水旱灾害监测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监测站的监测能力还不能有效得到保证,监测结果分析时间过长,预报能力较低,各种预警不能及时发布2】

4.3河流灾害抵御能力相对较低

我国河流的分布相对广泛,河流区域城市发展非常迅速,导致河流流域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对河流灾害抵御能力造成了非常直接的影响。很多大江大河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其中部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严重滞后,导致河流流域容易发生各种洪涝灾害,耕地面积大量丧失,对粮食产量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另外,很多河流附近的生态环境污染现象比较严重,河流附近居民饮水安全构成了非常直接的威胁。

4.4抗灾手段相对比较单一

当前,我国在开展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抗灾手段单一的问题比较严重,很多时候是采用传统方法来进行抗灾活动,传统抗灾手段难以有效解决当前的水旱灾害问题。我国在开展防汛抗旱工作过程中,资金主要政府投入,资金渠道相对单一,对政府的依赖性过强,抗灾团队专业人员数量过少。由于政府投入资金相对不足,很多时候不得不放弃技术的研发,导致抗灾技术一直处于研发阶段,抢险和抗旱能力相对不足。

5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策略

5.1认真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为了有效避免灾害情况的发生,减少社会经济损失,就需要认真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能够经常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演习工作,对应急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为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将各种灾害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有效减少各种经济损失。

5.2提升技术水平

我国当前防灾经费渠道相对单一,作为抗灾的主要负责人,其应该能够主动争取社会的投入,有效摆脱对政府的依赖,同时多招揽一些技术人才,在现有防灾技术上,加强对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并与其他国家的防汛抗旱方式有效结合起来,能够结合我国水旱灾害的情况,认真做好相关研发工作。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以国家防汛抗旱指挥为主的科技化建设系统,对洪水保险和洪水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致力于推进水旱灾害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3】

5.3深入对灾害预警措施进行研究

通过对灾害预警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水旱灾害发生所带来的损失,为了提升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就需要研究人员收集相关信息,并总结出灾害的时期,对灾害发生的严重程度进行预测,然后对相关分析进行记录,将数据作为灾害来临的时间参考,在灾害发生时期认真做好灾害监测工作,更加及时获取灾害情况,对监测站的设备持续进行改进,加强对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保证灾害监测工作开展的准确性,提升对水旱灾害的检测能力和分析能力。

5.4认真做好抗灾管理体系建设

当前,我国已经提出了加强灾害风险管理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了灾害风险监督力度,建立了规范的灾害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了灾害风险管理水平。通过建立良好的灾害管理体系,并使用完善的防灾流程,能够在更短时间内采取灾害防御措施,避免灾害发生所带来的严重伤害。

6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开展防汛抗旱和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防汛抗旱和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然后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对问题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白成都.加强防汛抗旱工作中水情预报的措施[J]. 科技展望.2016(29):22-23.

[2]左晋中.山西省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与发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03):37-38.

[3]许时辉.浅议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几种关系[J]. 才智.2013(3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