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康复护理模式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成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0
/ 2

肺康复护理模式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成效

朱兴凤

重庆建议医院 400000

[摘要]目的 探讨肺康复护理模式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2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给予观察组肺康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干预后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观察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社交心理影响、呼吸情况、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康复护理模式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康复护理;肺功能;生活质量

慢阻肺是因吸烟等原因引起的肺气肿等结构改变或气道狭窄,致使呼吸气流受到阻碍。慢阻肺发病初期,患者往往无明显的不适,故错失最佳治疗时期。当其出现症状就医时,可能已伴有气道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目前,临床在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还予以患者必要的康复护理辅助治疗。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肺康复护理模式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2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经检查确诊为慢阻肺,且处于稳定期;②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②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③认知或听觉功能障碍。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2~70岁,平均(56.00±4.61)岁。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2~71岁,平均(56.47±4.70)岁。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实施,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并予以其心理、饮食、用药等方面的护理干预。

给予观察组肺康复护理模式:①健康宣讲: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告知患者慢阻肺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以提升患者的认知度与护理依从性;②心理干预:慢阻肺病程迁延,不易治愈,患者多伴有一定程度的心理负担,影响了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主动倾听并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予以相应的心理疏导,并叮嘱其家属提供必要的精神鼓励,以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③日常护理: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定期更换床单被套,注意空气流通;告知患者多摄入维生素及蛋白质高的食物,保证饮食的清淡营养;指导患者适量进行散步、打太极等运动,以提升机体的耐寒度,增强心肺功能;④康复训练:a腹式呼吸:保持坐位,将双手置于胸腹部,闭嘴以鼻吸气,吸气时,外凸腹部,降低膈肌,呼气时,内凹腹部,上升膈肌。1分钟8次,1次15分钟;b缩唇呼吸:取患者坐位,嘴唇保持口哨状,用鼻呼气,上腹部慢慢进行回缩,并将气体缓慢呼出。1分钟8次,1次15分钟。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干预后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评分标准:选取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数与其生活质量呈反向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以(616fbd7eb83c2_html_31696b0d0e41bda3.gif ±s)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肺功能比较:观察组的FEV1、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比较:(616fbd7eb83c2_html_31696b0d0e41bda3.gif ±s)

组别

例数

FEV1(L)

FVC(L)

FEV1/FVC(%)

观察组

41

0.93±0.07

1.78±0.26

63.54±6.11

对照组

41

0.86±0.09

1.64±0.28

55.96±6.04

t值


3.931

2.346

5.649

P值


0.000

0.021

0.000

2.2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社交心理影响、呼吸情况、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616fbd7eb83c2_html_31696b0d0e41bda3.gif ±s,分)

组别

例数

社交心理影响

呼吸情况

活动能力

观察组

41

40.62±6.71

42.32±5.39

43.15±6.22

对照组

41

46.15±6.68

48.94±5.26

50.01±6.34

t值


3.739

5.628

4.945

P值


0.000

0.000

0.000

3讨论

慢阻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残率,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此病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致使肺循环阻力及肺部的血管收缩增强,进而影响患者的肺功能。慢阻肺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多采取药物治疗配以康复干预。研究发现[1],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能改善其预后。

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而言,由于其受慢性缺氧、肺功能降低的影响,致使呼吸耐力明显减弱。因而,加强对患者的呼吸肌训练,将有益于缓解其呼吸困难的症状,增强膈肌肌力,还可改善呼吸肌疲劳的情况。索媛[2]等报道指出,肺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功能,若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康复效果更为理想,也有利于控制病情的进展。本研究显示,经肺康复护理后,患者的肺功能水平均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的患者(P<0.05),且其各项生理评分均明显较高,提示此护理手段在提高患者的肺功能与生活质量方面均有积极意义。分析原因:在肺康复护理中,健康宣讲能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认知,心理干预可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提示护理依从性。同时,通过予以患者腹式呼吸与缩唇呼吸训练,有利于正常呼吸模式的建立,促使呼吸肌群肌力得到提高,呼吸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得以降低,进而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其生活质量也显著提升[3]

综上所述,肺康复护理模式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田家伟,蔡丽婷,侯昕珩.呼吸训练器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2019,14(36):115-117.

  2. 索媛.呼吸康复训练操在改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中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S2):160-162.

  3. 王婷,夏菊芳,黄燕洁.健康信念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护理效果[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10):2678-2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