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张涛

身份证号: 37091119900103****

摘要:随着混凝土技术不断的被施工单位所应用,该技术也渐渐地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会对建筑施工的整体性能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人们开始寻求结局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首当其冲的肯定是混凝原材料的选择,但是除此之外,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把控也是尤为重要的,只有很好的解决其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点,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实现建筑物的各项优良性能。这里我们也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以此来帮助提高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技术的基本概念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将混凝土作为施工材料,然后对建筑结构进行科学的填充技术就是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除了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外,还常常被用作辅助材料。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技术的使用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强韧性以及安全性。

2混凝土技术的优点

在整个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技术是不可或缺的,该技术的是能能够提高建筑结构的坚固性能以及强韧性能。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施工方法,以及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建筑结构的强度。此外,混凝土的原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且普通的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作用,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混凝土材料可以显著改善建筑的防水功能,进而很好的解决了建筑漏水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建筑的使用年限。再者,混凝土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的技术,能够大大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成本。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3.1混凝土制备技术

(1)配比技术。在混凝土配合比方案制订环节,应以工程施工要求、相关施工规范为基准,各类搅拌原材料施工采购价格与用量为主要依据,合理制订配合比方案,既要确保所制备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质量符合工程施工要求,并将材料采购成本及混凝土施工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应将各类搅拌原材料的用量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如将拌和水用量误差控制在±1%以内、骨料用量误差控制在±2%以内、水泥与外加剂用量误差在±1%以内。此外,企业可选择组织开展小规模混凝土试生产作业,根据试验结果,不断对配合比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2)拌和技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选择恰当的混凝土搅拌方式,常见搅拌方式分为自落式、强制式。在所制备混凝土为低流动性混凝土,如轻骨料混凝土或干硬性混凝土时,应优先采用强制式搅拌法。此外,根据气候条件,合理设定混凝土拌和作业时间。如在冬期施工中,应将混凝土拌和时间控制在3min以内。而在常规施工情况下,将混凝土拌和时间控制在2min以内即可。

3.2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中,提前对所制备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检测,重点检查混凝土是否存在离析、泌水现象,在必要情况下,重复开展混凝土搅拌作业;将搅拌机漏斗与料斗的间隔距离控制在2m以内;将混凝土垂直浇筑高度控制在3m以内。

在施工准备阶段,提前向底部填充适量的水泥砂浆,根据施工情况,合理设定混凝土填筑厚度。将混凝土浇筑高度数值作为主要依据,对混凝土坍落度及水灰比加以适当调整;提前对所安装模板、钢板支撑结构、预埋件的位置及数量进行检查,开展清理作业,并对模板缝隙进行封堵。待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开展混凝土浇筑、振捣作业,严格控制浇筑速度与混凝土浇筑量;在振捣环节,保持振捣棒与模板内壁、预埋件之间的安全距离,遵循“快插慢拔”施工原则,待混凝土表面泛浆,即可完成振捣作业。开展实时观测作业,重点监测模板与支撑支架的变化情况,在出现模板偏移、倾斜等问题时,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并在必要情况下停止浇筑作业;在采用分层浇筑施工方式时,应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后一层混凝土浇筑作业,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与结构整体性,减少施工缝;同时开展梁、板混凝土浇筑作业,如梁构件高度超过1m,可选择单独进行浇筑。

3.3振捣技术

在混凝土振捣环节,应结合实际施工情况选择适当的振捣技术。如在采用插入式振捣方式时,使振捣移动最大间隔距离设定为振捣半径150%左右。将振捣器与模板、预埋件之间保持50%振捣半径的安全间隔距离,禁止振捣器与模板板面及预埋件直接接触。

针对轻骨料混凝土,将实际移动最大间距控制在振捣半径以内。施工人员可选择将已完成混凝土振捣部位边缘处作为一次振捣启动起点,开展混凝土表面振捣作业;根据混凝土振捣质量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作业时长。如出现超时振捣问题,将对混凝土均匀性与结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并引发混凝土离析现象的出现;在配置附着式振捣器时,施工人员应提前开展试验检测作业,合理设定振捣间距;在混凝土下沉变慢、表面无气泡时,即可完成振捣作业。

3.4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振捣作业结束后,及时进行混凝土养护作业,人为营造适当温度与湿度条件的养护环境,确保所浇筑混凝土保持预计加速度或正常速度凝结硬化,充分发挥水泥水化作用。常用混凝土养护技术分为自然养护技术与蒸汽养护技术。应用自然养护技术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组合采取浇水、喷淋洒水、带模包裹、覆盖洒水等技术措施,保持混凝土表面潮湿及模板接缝处的潮湿性。同时,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结束24~48h后,可选择略微松开模板、持续开展洒水养护作业,直至混凝土达到规定龄期。

应用蒸汽养护技术时,养护步骤可分为静停、升温、恒温及降温。在静停环节,将混凝土周边环境温度控制在5℃以上。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结束4~6h,且混凝土终凝后,方可升温;在升温环节,将升温速度控制在10℃/h;在恒温环节,将混凝土内部温度控制在60℃左右即可。对具体温度的设定,应视构件脱模强度、周边环境条件与混凝土配合比情况而定;在降温环节,将混凝土降温速度控制在10℃/h内。

4优化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

4.1施工条件的质量控制

外界因素很容易影响到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其中原材料的含水量是施工条件控制的核心内容,避免有材料失水等问题出现。首先,要切实做好建筑施工中的温度控制管理工作。混凝土浇筑施工防水活动中,施工人员一定要将浇筑施工重点区域的自然光照、风力、昼夜活动温差等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纳入主要考虑因素范围,避免浇筑混凝土施工基层防水材料中的含水量过高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其次,要做好施工程序控制工作。施工单位一定要及时结合不同季节天气因素、环境因素等,科学合理的施工规划与合理安排工程施工处理时间、施工处理程序,禁止长期出现施工高温高压施工等安全现象,否则很容易导致施工裂缝等安全问题。

4.2实时监控混凝土施工质量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其施工质量会受到很多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最大,所以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会采取各种方法来控制温度,例如改善骨料的配级,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施工温度的良好控制,在使用该方法时,需要对水泥的使用量和混合料的投放进行严格控制。此外,在混凝土施工的浇筑阶段,施工人员为了降低温度会在混凝土中加入碎石或者水。除了要控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外,还要使用一些方法来使混凝土的散热速度加快。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极性实时监控,以便对发生的问题进行技术处理。

5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施工细节,同时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技术交流,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不断的完善技术,同时实现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杨超.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19(12):103-104.

[2]田润.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J].地产,2019(24):62.

[3]刘晓龙.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及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居业,2019(1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