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肺炎患儿高热期间循证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腺病毒肺炎患儿高热期间循证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游娇 罗兰 曹益均 李纪林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小儿感染科 四川省 成都市 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腺病毒肺炎患儿高热期间循证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腺病毒肺炎患儿中,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院的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选法将患者划分为2组,每组有65例。其中,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患儿65例,设置为对照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的患儿65例,设置为观察组。统计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且观察发热复发间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炎症消失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复发间隔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腺病毒肺炎患儿高热期间予以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发热发生间隔,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关键词】腺病毒肺炎;高热期间;循证护理干预;效果

肺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以儿童和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这与个体免疫力、生活习惯等存在较大的关联。从发病机制上看,肺炎主要是患儿因各种病毒侵入肺部导致的炎症反应[1]。腺病毒肺炎作为常见的一种儿童肺炎病变,其在发生后,也会使得患儿出现发热等现象,在体温达到一定高度且呈现持续状态时,临床就称为高热。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很容易危及患儿生命安全。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收治的腺病毒肺炎患儿中,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院的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选法将患者划分为2组,每组有65例。

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患儿各有36例、29例,年龄最大的和最小的分别为10岁、2岁,平均年龄(6.42±0.32)岁;

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患儿各有37例、28例,年龄最大的和最小的分别为10岁、2岁,平均年龄(6.51±0.34)岁。

纳入标准:患儿经过临床检查,符合腺病毒肺炎的诊断标准[2];患儿无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缺损;患儿符合临床治疗的标准;该次研究取得家属的同意,签署知情书。

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进行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可根据患儿的病情,结合治疗的实际需求,来予以护理干预即可。

观察组患儿予以循证护理干预,其内容为:

(1)创建循证护理小组。结合儿科的实际工作状况,选取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6-7名,作为小组成员。通过开展会议的形式,来就其既往工作经验进行探讨,并就急性期高热患儿的症状以及风险进行评估。就相关文献与临床资料进行搜集、查询,进而分析腺病毒肺炎患儿在发热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反应,并且针对性的制定护理干预方案。

(2)循证护理落实。在高热发热前,患儿可能会出现焦躁、食欲减退的现象,护理人员需要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做好情绪疏导与健康知识宣教,同时协助各项检查工作的开展。在体温持续上升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急救准备,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并且取其平卧位,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畅通,避免误吸。在高温持续期间,需要以物理降温为主,遵医嘱予以药物,来降低严重的可能。在体温下降时,患儿皮肤会出现血管扩张的现象,此时需要保证饮食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降低刺激性食物的使用。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的炎症消失时间、发热持续时间。且在发热首次消失到复发的间隔时间上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616d2dfa41daa_html_771c14a1e393ca6c.gif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炎症消失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复发间隔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下表。

表1 2组患儿的各项护理指标比较(616d2dfa41daa_html_771c14a1e393ca6c.gif

组别

例数

炎症消失时间(d)

发热持续时间(min)

发热复发间隔(h)

观察组

65

2.54±0.54

5.21±1.76

13.28±2.37

对照组

65

4.35±0.84

9.87±2.23

5.62±0.93


3讨论

腺病毒肺炎在发生后,患儿体温会有所上升,当达到一定高度且为持续状态时,临床就会将其称为高热期[3]。通常,这类患儿的临床症状病情严重,其很容易诱发其他合并症,危及其生命安全。在常规治疗措施中,以药物降温为主,忽略了高热持续存在对患儿的负面影响,这就导致疗效一般,患儿家属对医护服务的满意度欠佳

[4]。基于此,我院在腺病毒肺炎患儿高热期间予以循证护理干预,其通过诸多文献和资料的搜集,结合患儿的实际状况,制定对应的护理措施,并将其一一落实,以尽量降低患儿的体温,使之体征恢复正常,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腺病毒肺炎患儿高热期间予以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发热发生间隔,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冯碧涛,曹爱春.循证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2):113-114.

[2]王丹.循证护理对小儿发热不同时期的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04):421.

[3]靳美蓉.循证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生物技术世界,2016(05):164.

[4]彭小斌,蓝爱婷.循证护理模式在高热惊厥患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04):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