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耕地提质改造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实施耕地提质改造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粟平

横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广西 横州 530300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促进城市化发展,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占用了部分耕地面积,因此,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不少。部分地区为促进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实施了“旱改水”措施,寻求有效方法实施耕地提质。旱地改水田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对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更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旱改水 耕地提质 农业发展 经济发展

尽管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但是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及近年来经济建设占用了部分耕地,导致我国现有的优质可利用耕地数量不断下降。可利用耕地减少不仅会影响我国粮食的生产数量,也减少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促进经济生态和谐发展,我国部分地区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改变这一局面,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就是其中的一项措施。通过耕地提质改造提升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占补平衡,从而推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让政府、企业、村民切实受益于该项措施。

1 实施耕地提质改造存在的问题

1.1项目启动周期长、资金不足

现阶段我国需要实施耕地提质改造的耕地多数为山地或土壤贫瘠的土地,这些耕地多位于较为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多以传统的农作业为主,经济发展模式单一,且地区中的年轻劳动力多外出务工赚钱,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这直接导致了当地村民及村政府很难有额外的钱款投入耕地提质改造项目中。另一方面,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并非一件易事,工程不仅耗资大,而且改造周期长。整个工程不仅需要研究可行性、规划、审批,更是需要施工、竣工验收,并且不同的地块因耕地条件不一,工程进度更是不一致。即使当地政府及村民意识到耕地提质改造项目是一项惠民工程,但是因工程施工周期长及缺少足够的项目经费,他们也只能望而却步。

1.2农民积极性不高

改造后的耕地多用来种植农业作物,或者要求每年至少种植一种水生农作物,但是水生农作物经济效益并不高,这就导致了村民种植意愿并不强烈。此外,因农村产业经济模式单一,经济发展水平滞后,许多年轻劳动力选择了外出打工,极少愿意留在家中务农的,而留下的多为老人及小孩。老人与小孩因年纪及身体状况等原因,极少数可以大面积的种植农作物。再加上农作物种植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小于外出务工产生的经济效益,因此,农村单一、滞后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留住年轻劳动力,他们的种植积极性并不高。

1.3后期监管难度大

耕地提质改造工程是一件长久性、系统性、专业性、综合性的惠民工程,这些特性足以说明该项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并非完成之后无须任何管理就能一直发挥它的作用。耕地提质改造目的在于通过长期的改质措施,改变耕地性质,促进耕地可持续的利用。既然如此,耕地提质改造就不能改完了就算完成了任务,更重要的在于后期监管。耕地提质改造在短期内是无法判断其是否适合于种植的,这需要相关农业部门多次、长期的进行试验检测才能明确耕地改质是否达到了目的。对耕地提质的检测不仅包括了定期对土壤的进行物理或者化学检测,同时还需要结合所在地区气候、灌溉条件等多种因素结合下的结果来综合判断耕地改质结果。这一系列措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无形之中更是加大了耕地改质后的监管难度。

2耕地改制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引入社会资本,完善改造工程市场化运作机制

为有效解决耕地改质过程中存在的资金问题,促进耕地改质顺利进行,促使辖区内耕地占补平衡,耕地改质项目应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作。采取政府主导的方式,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积极挑选有经验的、符合条件的社会资金进入到项目中,积极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开发、后期管理等各个阶段。

2.2加强政府规范化引导

耕地改质项目并非简单的项目工程,它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益,也关系到国家农业经济发展。仅仅依靠农民或者社会资本或者政府力量都不可能完成这一项伟大的工程,它需要三方主体一起努力,才能促使项目顺利有序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一方面,政府需要耐心做好农民的宣传工作,将耕地改质项目措施、作用、意义宣传告知当地村民,并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去;另一方面,政府还须通过有效方式将社会资本引进到项目中去,有效解决耕地改质项目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不足问题。除此之外,政府还需出台相应的政策,规范项目开发、实施、管理过程,切实做好各项监管工作,从而高质量、高标准的实现耕地改质工作,促进耕地占补平衡。

2.3提高农民积极性

耕地改质项目意在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更重要的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耕地改质项目要在农村中实施开来,就少不了农民的参与,如何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取得农民的支持,这是耕地改质项目重中之重。这就需要政府做好宣传工作,将耕地改质项目的目的、措施、意义及好处详细的向农民阐述清楚,并积极赢取农民的信任;此外,积极解决土地承包问题,如果通过外部人员承包,则需要保障农民的租金问题,这样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提高了他们对项目的支持力度;也可以积极鼓励本地村民就地承包改质后土地,并提供技术指导,积极指导村民进行农作物种植,最大化的利用好改质后的土地。

3实施耕地提质改造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1耕地提质改造提高了土地质量,有利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近年来我国因城镇化建设而占用了部分耕地,导致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粮食安全也产生了一定的威胁,耕地占补平衡是对城镇化过程中占用耕地的补救措施。耕地改质项目通过利用现代技术,将旱地改造后适合于耕种。改造后的土地甚至可以达到一年收割三季粮食作物的效果,通过水稻与蔬菜种植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改质后耕地种植价值。提高了粮食作物的产量,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满足农民对耕地质量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增加了我国可利用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极大的解决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耕地提质不仅解决农民、农业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也顺应了国家政策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

3.2改善区域耕地土质,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耕地改质项目并非简单的将某一小块地块进行改制,而是通过集中地块平整、修建灌溉系统、建立供水工程多位一体的方法措施实施耕地提质。在提质过程中,政府及相关的社会部门通过设计、规划,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将零散地块,不适合耕种地块集中改质,并积极完善耕地基础设施。改质完成后乡村道路通了、绿化面积加大了、排水系通连通了,极大的改变了原本交通不变、基础设施落后的村落间的基础环境。此外,耕地改质后,土地可利用率也将大大的提升,有利于当地招商引资,提高了当地区域经济竞争力。

3.3维护农民权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改质后的土地将更适合耕种,通过更加完善的排水、灌溉系统,大大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了粮食作物及其他蔬菜作物的产量。增加了农业种植收入。此外,改质后的土地如果是集体出则农民可以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承包经营者也可以借助优质的土地资源开展粮食耕种作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即使并未出租,交由农民自己耕种,农民也可以利用优质的土地资源开展粮食耕种作业,同样可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活力。

4 结束语

地改质项目意在通过耕地改质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当前我国土地数量与质量协调统一发展,既是贯彻国家对农村土地占补平衡的政策,也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也是为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一份力量。各地政府应积极结合当地地理条件,严格做出耕地改质可行性分析,合理规划耕地改质,进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韦焜泽,我国耕地提质改造中的难点与对策研究:以玉林市福绵区耕地提质改造项目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2):201-202.

[2]张鄢,长沙市望城区可剥离耕作层土壤用于中低产田提质改造潜力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3]郭树斌,深入研究耕地提质改造的痛点与改进路径[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