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年人提供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为老年人提供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

胡文龙 刘恒翰 常继龙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4

摘要:以往传统的独居家庭养老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代老年群体的养老需要,面对当代老年群体人口基数大、医疗条件差、老年慢性病增多等养老现状,2019年年初,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宣布将持续、快速推进“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计划到2022年逐步形成普惠养老的新模式。力争将专业的医疗设备技术与老年人日常起居相融合,形成以医疗保障为支撑,边医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老年人;专业便捷;养老服务

引言

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目的是使人口老龄化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有利因素。但是,如果智能养恤金服务属于新兴产业并感受到新的养恤金体验服务,那么智能设备或信息系统是否真正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养恤金服务的质量将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我们利用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的观点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加深对城市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或信息系统的行为意图和影响。

1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内涵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对各项养老服务内容重新进行设计,除了日常照料服务以外,将医疗健康、精神慰藉、康复护理、文化娱乐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养为主,以医为辅”的康养形式,做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主导,以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为基础,以老年人现实养老服务和医疗需求为导向,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结合起来,使得“1+1>2”,运用现代“互联网+养老”技术,为老年人量身打造的专业养老服务模式。

2智慧养老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企业的主要需求和智能养老建设的困难具有明显的孤岛效应。研究的重点是用户在采用和使用该系统方面的意愿、经验和感受。首先,从直接用户的角度来看,对用户使用信息系统的专业数据的分析表明,智能养恤金服务目前在信息系统功能、采用和使用过程中的促进因素和阻力、基于现有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以及第二,调查结果表明,各部委和运营商对需求驱动的需求与技术能力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缺乏全面和综合的流程重组和优化计划,需求孤岛和块整合不足。第三,为了满足养恤金服务的需求,特别是满足不同养恤金群体的需求,人们对信息技术可以解决各部委和经营者的一切问题的看法有一个误解;另一方面,一些老年人不了解和不了解智能养恤金信息最后,由于受传统生活观念影响的老年人害怕未知或未知的事物,高度警惕,而且许多老年人不愿意相信现代科学技术设备,因此,智能养恤金服务的科学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3老年人提供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质量提升措施

3.1完善政策配套,加强部门协同合作

推进互联网时代下“医养结合”体制进程的首要任务在于解决医疗和养老部门权责不明晰业务管理不统一的问题,在医养结合模式改革中要逐步明确卫生、民政、人社、财政等部门在医养结合发展中的职责。应当设置区域标准化的医疗养老联合议程制度,及时沟通医养结合的交叉管理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多角度提升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协作水平,在数据化办公的过程中形成合力,打破以往的某一单位独大的局面,推动医养结合数据化资源管理融合与共享。与此同时各个部门应积极完善相关的政策,协调组织下属分管机构、行业协会等立足自身实际,规范数据化医养结合的服务标准,推动互联网时代下医养结合的标准化发展。

3.2重视人才培养,保障技术支持

一是逐步提高相关人员的薪酬福利,养老服务中的主要人员由家政、护理、信息技术等人员构成,其中信息化人才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应提高相关人才的工资福利。二是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地方学校、培训机构等为依托,进行人员培训,培育医疗、保健、技能复合型人才。三是多渠道解决人才紧缺问题。除了培育专业人才外,可组织建立慈善服务机构、倡导全民加入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志愿的活动等。

3.3健全政府管理体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

政府应当积极发挥政策主导作用,首先要做到由“多龙治水”转变为“一龙管水”,成立国家健康照护管理委员会,加强各相关政府部门间对于医养管理的统筹标准,建立统一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标准制度,落实好相关配套优惠扶持政策,政府应当进一步科学发挥好宏观调控职能,健全医养服务系列监督机制,建立以上级主管部门、卫生服务人员、机构自身以及第三方评估机构为评估主体的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相应地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政策倾斜,卫计部门、民政部门首先应当做好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融合衔接的工作,同时加强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积极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医养结合服务中,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土地出让金优惠、税费减免和补贴等多种形式,支持和鼓励民营养老机构的有序发展。

3.4制定服务的标准,转变养老理念

建立与医养结合相关的服务政策支撑体系,督促相关部门尽早出台医养结合服务标准指南,制定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准入、退出标准,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避免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资质参差不齐,政府可以建立第三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评估机制,同时邀请具有评估资质经验的机构专业人员对医养结合服务对象进行评估分类,从而有效地保证养老机构的质量。目前,大部分老年人在对养老服务的整体诉求以及保健意识存在显著层次差异,因此,可以通过新闻媒介等有效的宣传推广方式来提升老年人的健康养老理念,增强老年群体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认知,从而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进一步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3.5重点关注独居、失能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

在社区内营造尊老爱老的氛围。本研究中的三项社区精神慰藉服务对以上两类老年群体都几乎不产生正向影响,而他们在居住情况、身体机能两个维度上都属于“弱势”,患上精神卫生问题的风险更大,因此,在制定政策、实施服务过程中,应特别针对独居、失能老人设计差别化、精准化的社区精神慰藉服务,实现真正从服务上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

结束语

中国传统文化中,子女赡养老年,让老年人群安享晚年是一种传统社会观念,且这种传统观念逐渐被演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现代养老服务体系逐渐取代传统养老服务模式,针对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构建“精准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是应时代发展所产生,其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满足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同时还可规范医养结合护理服务内容,改善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养老质量与生活体验,节约医疗资源,减少医保负担等,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山东,刘星语.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元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6(04):2-5.

[2]向运华,王晓慧.新中国70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评估与展望[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9,32(06):9-21.

[3]王依明,李斌.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状况及发展策略[J].建筑技艺,2019(12):7-11.

[4]王惠.威海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9.

[5]周家贝,张文颖,孙新旺.基于老年人情感需求的江苏泗阳城区养老服务中心景观设计[J].广东园林,2019,41(06):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