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森林康养基地的环境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4
/ 4

浅析森林康养基地的环境评估

汪振宇

(安庆市林业局林检站,安徽 安庆 246001)


摘 要: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品质不断的追求,森林康养产业在我国得到蓬勃地发展,越来越多的森林康养基地为游客提供服务,但是对于建设森林康养基地的科学评估涉及较少。本文以环境场域理论为依据,提出森林康养基地环境评估架构。森林康养基地环境评估应包括森林景观系统和人文系统,而康养的森林环境则为合适且相衬的两系统交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森林康养基地;环境场域理论;环境评估


1、前言

生活压力渐增的现代社会,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以及更好的健康状态是许多人的目标。森林具有林业生产、森林游乐、生态保育、环境绿化、国民健康、自然教育及陶冶性情等功能。通过体验森林环境能产生生理、心理、心灵、社交、教育、美学、舒适、生态等多种效益。因此,森林应该是一个能促进人体健康的环境。游客通过走进森林、体验森林,进而在森林活动中产生多种生理、心理方面的净化效益,森林康养由此应运而生。所谓森林康养是在有科学、完善规划的森林环境中,通过向导的解说,以身体的五感去体验森林及大自然,并感受森林的生命力,达到恢复身心健康的状态。韩国、日本等国是较早进行相关研究的国家,研究内容主要在于森林康养的医学性研究和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标准。我国引入森林康养理念较晚,但是由于政府的推动和民众的需求日益增加,森林康养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016年国家林业局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国家旅游局颁布《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公布了135个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单位,全面推动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进程。对于森林康养的作用许多学者已有精辟讨论,但是对于建设森林康养基地的科学评估涉及较少。李姝提出应对森林康养基地的适宜性建构评价指标体系,但末给出具体评估方案[1]。苏枫喃等从温度等六个物理维度分析森林康养基地的选择和建设方法[2],忽略了人文环境。有鉴于此,本文从自然环境规划观点探讨森林康养基地的理论依据,并以此为蓝图发展森林康养基地环境评估架构。


2.理论基础-----森林康养基地的环境场域模型

森林康养探讨森林环境引发的康养感受(生理与心理),是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互动的结果,自20世纪初,描述自然环境与人类的互动理论大致可分为三类:感知、认知与人文地理学派。感知学派学者视自然环境为“环境刺激”,通过视觉激发人类的情绪反应(产生愉悦感受),因而影响美学偏好(感觉自然环境是美的)。认知学者认为自然环境含有系统性信息,能协助人类发展认知地图,使人类更能生存或适应于既有环境(建立认知地图后容易找到水或食物),进而影响环境感受。人文地理学派则强调自然与人类的情感连结,探讨对自然环境喜好程度与地方认同、生活经验以及情绪情感(如爱与恐惧)之间的关联。

三个学派各有其理论基础,然而单一看法却无法完整描述自然环境从生态资源、 设施设置、组织管理到游客感受等多元而复杂的面向。环境场域理论试图整合各观点,希望能以更全面角度描述经人为介入之自然或建筑环境。环境场域理论认为环境同时具有感知与认知特性,且必须同时讨论,因此认为结合人文设施才是完整的环境系统,另也将人文地理学派所强调的社会环境纳入人文系统,此两大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则为游客全面性地环境使用经验[3]。本研究以环境场域理论为基础,将森林环境的本质分为两大系统:森林景观与人文系统(图1),而康养体验(或康养的森林环境) 则为合适且相衬的两系统交互作用的结果。



森林康养基地



自选图形3

组2组1

6167dc47b5823_html_60808b51a6a1371d.gif



满足游客需求与景观特色


自选图形1





图1 森林康养基地的理论基础:森林环境场域


3.森林康养场域模型

3.1森林景观系统

景观建筑系统包含三个特性:空间、五感与设施特性。空间特性描述森林环境的空间组成,讨论影响游客建立空间认知地图与了解空间属性的因子。举例而言,基地是否有明显的入口意象、清楚的动线规划等因素皆影响使者的感受。五感特性描述森林环境的生态与地形资源如何刺激五感反应(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与味觉),不同森林树木的颜色(与饱和度及亮度),树木密度或韵律(重复性与排列模式),观察者的位置与高度会产生不同视觉体验;听觉则受森林声景(如水声及蛙声)所影响;嗅觉可能与植物所散发的气味有关;味觉与当地可食用的林下作物特色相关;触觉除了包含与植物接触的体验外,更重要的是森林整体气候因子如温度、湿度(或降雨)、 风速与日照等所引起的皮肤触觉感受。设施特性包含人为建物及家具,森林环境的步道、凉亭、厕所、桌椅及水电机工设备等,设施建置能形塑空间感受与五感体验,例如步道分布影响游客建立森林的空间地图,而凉亭位置决定游客的视角与观看内容。

3.2人文系统

人文系统描述三种不同森林游客:个人、团体与组织之特性。个人的健康状况 (如体力、肢体活动力或协调性等因素)能决定感受森林康养作用的面向,身体状况不好的参与者可能难以体验行走于蜿蜒步道的乐趣,森林康养基地因此需提供不同路径选择,游客能依个人身体状况挑选合适的森林行程。团体指三人以上群体,以团体为单位使用森林场域,并在森林执行团体康养活动为主要目标,不同设施如停车场、 木平台、步道或栈道能协助活动带领者规划各种活动项目,森林基地因此需能提供康养活动潜力地图,作为各团体策划活动之依据。组织是指森林康养基地的管理与决策单位,制定基地整体发展方向、配置、维护及永续经营策略,工作项目可能包括与政府单位、民间团体与社区外围产业合作,发展区域式康养计划,或整合社区资源以活化地方特色、培育地方人才为主要目标。

此两大系统决定森林康养的质量。为了发展完善森林康养体验,建置前针对系统做整体评估更显重要,评估结果可成为基地的改善蓝图,分析与分类森林康养潜力基地,建构森林康养基地的特色分布图。


4.森林康养基地评估架构

根据上述森林康养基地的场域模型,评估架构可分为森林景观与人文系统评估,森林景观系统评估整合前人研究,共有5个指标,31个项目(表1)。

表1 森林景观系统评估指标

指标

评估项目

非常不同意

非常同意

区位条件

1.周边社区环境与产业发展符合林园康养场域设置(如:观光农场及休闲游憩园区)

1

2

3

4

5

2.基地不受噪音、空气污染及垃圾等环境影响

1

2

3

4

5

3.气候良好舒适,适合林园康养活动

1

2

3

4

5

4.交通便利,停车位充足

1

2

3

4

5

5.邻近住宿设施,可轻易安排住宿行程

1

2

3

4

5

空间安排

6.有功能分区

1

2

3

4

5

7.空间安排流畅清楚,行走其中不至于迷路

1

2

3

4

5

8.步道连结主要活动空间,能轻易往返各区域

1

2

3

4

5

9.提供动态与静态活动空间,使用上不会相互干扰

1

2

3

4

5

10.基地提供大团体与小团体活动空间

1

2

3

4

5

五感体验环境

11.生物多样性丰富,见到不同于平地动植物

1

2

3

4

5

12.自然景观丰富(如:森林、水域及草原),展现有趣空间与颜色变化

1

2

3

4

5

13.森林环境具有高低起伏地形,创造不同环境视角(如俯视全景及远眺山景、水景)

1

2

3

4

5

14.轻易听见多种自然环境声音

1

2

3

4

5

15.具有多种植物与自然材质(如:岩石及溪水等元素)提供触觉感受

1

2

3

4

5

16.有芳香草本及木本植物

1

2

3

4

5

17.基地提供以当地特色农产为食材之餐点

1

2

3

4

5

18.森林环境气候温和宜人,具有高舒适度

1

2

3

4

5

环境设施

19.森林康养基地具有两条以上康养步道,其中一条设有无障碍设施

1

2

3

4

5

20.步道维护良好,无绊倒或滑倒危险之疑虑

1

2

3

4

5

21.室内外场地完备,能使活动顺利进行

1

2

3

4

5

22.设有服务中心(或办公室)提供信息

1

2

3

4

5

23.设有休憩设施(如:凉亭或座椅)与体验设施(如:木平台、木栈道或观景台)

1

2

3

4

5

24.基地设有指标指引方向、标示路名与吿知地点,并设有警吿标志说明潜在危险状况

1

2

3

4

5

25.基地设有解说牌,引导游客体验森林五感资源

1

2

3

4

5

26.基地提供便利饮水设施、厕所及简易清洗设备

1

2

3

4

5

经营管理

27.自然环境具有良好维护质量

1

2

3

4

5

28.人工设施定期维管

1

2

3

4

5

29.饮食饮水卫生环境良好

1

2

3

4

5

30.基地工作团队具备林园康养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

1

2

3

4

5

31.基地工作员工准确协助林园康养活动顺利完成

1

2

3

4

5

4.1森林景观系统

4.1.1空间特性

对于森林康养基地空间的探讨资料并不多。本文参考户外游憩学者的研究与环境心理学者对于户外康养空间的探讨,建议森林空间特性可经由两个指标:区位条件与空间安排,共10个评估项目(表1)。区位条件类似于选址问题,要实现森林康养基地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必须考虑其周边经济环境和交通环境。晏琪等基于因子分析的森林康养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空间可达性、道路联通性是衡量和评价森林康养空间的重要指标。在我国现在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实践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多建于城市周边地区。例如重庆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在重庆市西部,距县城仅23公里,周围有多个乡镇相联,各行政村客车通行率达到100%,涉水镇街标准化渡口码头31处,临近两条高速公路[4]。河南省南阳市召宝天曼森林康复基地在建设的总体定位上,根据《南阳市南召宝天曼生态旅游区提升策略与总体规划》,以纯净的空气环境,宜居的海拔、宜人气候环境等生态环境为依托,结合当地极具特色的森林、山地、泉水资源,打造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

空间安排可以理解为基地内空间布局。森林康养基地要有合理的功能分区。主要应包括游客接待区、康体养生区、休闲游憩区和必要的医疗服务区。各区满足游客不同的功能需求,结合当地地方特色,达到整体的康养效果。 例如史长峪森林康养基地,根据康养活动的分类和场地现状条件,将基地内场地设立不同的主题,划分为森林疗养服务区、森林康养园艺区、森林康养活动区、森林康养作业区、森林康养运动区、森林康养观赏区。基地内空间安排应流畅清楚,在步道上行走其间不至于迷路,各步道联结主要活动空间。

4.1.2五感特性

目前针对环境的五感资源缺乏客观研究方法。现有的评估法中以视觉及触觉研究较成熟,森林生态环境颜色可透过颜色分析软件,分析环境颜色种类、饱和度与亮度,利用测光仪了解光度,然而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包括PM2.5)除了会造成身体不适 (咳嗽、过敏等),也会产生薄雾般的朦胧感,使能见度降低,影响视觉。各气象与空气质量监测站的资料可作为实时参考。例如邱祈荣等透过多种气候因子(日间热舒适度、降雨、日照及风速)计算旅游气候指数(TCI),评价溪头地区对于各月份从事观光旅游的活动舒适度,这些因子影响游客体验环境与空气的触觉感受,结果显示溪头地区夏秋TCI数值明显高于春冬两季,而舒适度高的季节游客人数也明显增多。五感特性也是森林康养基地的主要设计基础。例如广西六万大山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以中医药文化为核心,以林海和彩色植物为游客带来视觉体验,以静谧的环境和自然声响为游客带来听觉体验,以各种植物的花香为游客带来嗅觉体验,以斋化食物为游客带来味觉体验,中草药泡浴为游客带来特色触觉体现,起到不同的康养效果。五感体验环境可自成评估指标,共8个评估项目了解森林五感特性(表1)。

4.1.3设施特性

森林步道能引导游客通达主要景观和游憩目的地,森林步道多是利用原有山野小路、古道、林区道路。但森林康养步道则要满足游客在步道上能体验森林并认识和了解大自然景象,进行享受感性、知性的旅游。森林康养步道除可提供休闲健身、舒解压力、增加自然体验,环境优美的森林康养步道对休闲游憩欣赏森林美景亦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不同的步道可让游客依自身需求选择行程,不同森林路径可藉由地理信息系统作动态路线分析,了解各步道坡度与长度,推算所需的时间成本与体能消耗,找出最佳路径(时间成本最低而体能消耗最高)与分类路径种类(如以体能消耗程度排序路径),提供游客与管理者规划最佳或最有效行程以达康养目的。其他设施项目如桌椅、公厕、凉亭与水电设施可利用游憩活动及适宜性评估,了解设施的完善与合适度,而良好设施环境需要定期维护与管理,评量设施特性因此可分为两指标:环境设施与经营管理,共13个项目(表1)。

4.2人文系统

4.2.1个人需求

游客的社会经验、身体特性及地方认同(情感需求)能影响森林康养感受,游客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不同活动区域。而基地管理者可通过对游客的基本了解,将森林资源或挑战程度分区,提供不同能力和需求的游客选择合适性的康养场所。例如美国伊丽莎白和诺那埃文斯康复花园位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植物园内,在原有植物园的基础上,为了达到康养的效果,重建了3个区域,静思园可供游客休息和冥想,探索园可用于探索和开展教育活动,园艺康养园用于有针对性的医疗项目,在园区空间设计上,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公共活动空间和满足特殊人群的私密空间。 基地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游客个人档案,记录游客基本信息、身体状况、康养喜好等,以便在以后对于该游客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4.2.2团体需求

团体需求主要决定于团体人数、团体特色(年龄、工作或背景等)与活动内容,森林基地可通过检视基地资源,提供可供多人聚集活动的区域。例如设置公务会议区,以方便在此召开会议的团体游客。开发团体活动,例如文艺表演,篝火晚会,团建基地等项目。

4.2.3组织特色

基地营运组织可通过考察森林基地整体的组织管理、制度发展、维护措施、推行体制与持续经营计划等方面进行评估。森林基地应有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宜,加强同旅游行业、医疗行业、体育行业以及政府的合作。同时应有森林康养人才培养计划,以提高康养效果和客户满意度。


5、结论

总结上述讨论,森林康养基地的评估架构包含对环境与游客特色的评估,整体概念可总结于图1,此架构能协助解决现有森林康养缺乏理论基础问题,也提供依据发展全面性评估指标(人文与景观系统),环境评估的结果可让管理者了解现有森林资源,并提出改善方案以强化游客五感体验而达到康养效果,个人或团体游客评估是为了规划合适的行程,而组织评估是为了发展健全管理体制与持续经营策略。我国森林资源丰富,场域各有特色,本篇研究提供方法,希望能针对森林康养场域的建置提出系统性分析,有些场域可能五感特性较强,有些场域则具人文优势,未来若能对我国森林场域做全面性调查与分类,以各区特色为基础,提升建置森林康养场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旅游管理研究,2020(01): 20-21.

[2] 苏枫喃,刘健行等.基于“六个维度”的森林康养基地的选择与建设探析[J].绿色科技,2020(01):56-59.

[3] 刘聪,基于生态场域理论的北京城市公园健身环境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4] 王延坤,基于森林康养理念的重庆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研究[J].西北农林大学,2019.


作者简介:汪振宇(1973-)男,安徽桐城人,大专,林业工程师,安庆市林检站站长,从事森林培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技术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