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软弱的“多余人”――恩·恩――读《阿霞》有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1

意志软弱的“多余人”――恩 · 恩 ――读《阿霞》有感

魏砚文

孝昌二中

屠格涅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家,他为世界文学画廊创作了一系列文学形象,达到很多后代文学家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他塑造“多余人”、“小人物”、“新人”人物开胸个个鲜明生动,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中篇小说《阿霞》讲述了一个悲剧恋爱故事:青年贵族恩·恩与阿霞相遇在德国,一见如故,几经摩擦产生爱情的火花。当阿霞向恩·恩表白爱情时,恩·恩却犹豫了,没有体现男子汉应有的担当,没有给阿霞哪怕是一个字的承诺。阿霞伤心地走了,恩·恩悔恨难当,陷入了无尽的苦楚之中。并不曲折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出身高贵却意志软弱的多余人恩·恩就是其中的一个。

不满现实、无所追求

恩·恩出身于贵族,人年轻,又快活,日子得无忧无虑,随心所欲,吃着金黄的蜜饼,完全的是一个富家公子。受过良好的教育,过着富足的贵族生活,但精神上不免落入空虚,只好周游于国外,漫无目的、毫无计划地各处游玩着。

他也不是不想有所改变,也不是不想有所追求,只是当他幻想工作时,却如鹰般高高在上的翱翔,空中飞过却了无痕迹;他仿佛能震天撼地——可一旦着手工作,马上就松弛疲惫了、倦怠了。他和哈金一样,有着典型的俄罗斯灵魂,正直、公正、朴实,遗憾的是,有点萎靡不振,拿不出力量,干事无恒心,缺乏火一般的热情,聚拢不了自己的力量。现实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恩·恩影子,言语空洞,却没有落实在行动。

渴求爱情、胆怯拥有

青春、热情等字眼渲染着男主人公积极向上的性格品质,我们也不难发现男主人公性格中的复杂面,他渴求爱情,却胆怯拥有,他渴望梦想,却不希望改变现状。他希望一切都维持现状,哪怕一丁点的改变,也会使他惶恐不安。当阿霞大胆向他表达自己的爱意时,惊慌失措的他竟失去了往日的绅士之风,甚至将罪责推到阿霞身上,当他大声呵斥阿霞“这都怪你——这全是你的错”,“现在一切都完了,一切都完了。”向所爱的人真实的表达爱意,倒底有什么错?表达后又是什么“完了”,爱情意味着关心体贴,意味着责任和承担,这样的呵斥,没有担当的男主,不仅震碎了阿霞的梦,也击碎了作者在之前为读者构筑美好爱情梦。

不曾有翅膀,也从未想过要去飞翔。“凡是遇到需要巨大的决心和高尚的冒险精神的事情,他便胆怯心虚,他便软弱无力地退缩,其原因同样是生活只训练他在各方面去应付那些渺小的事物。”男主人公恩•恩正是这样一个人物,有渴望爱情,充满期盼;胆怯拥有,害怕承担。

爱情远逝、心如死灰

恩•恩拒绝了阿霞的爱情,伤了阿霞的心,也伤害了她的自尊。阿霞决定远走,与他诀别。恩•恩意识到自己与幸福擦肩而过,他自责、后悔,追怀不已,也开始寻觅她,呼唤她时,爱情才以无法遏止的力量爆发了……可是为时已晚。

在遭遇爱情破灭的打击后,生命陷入困顿时,有人会总结教训,重整旗鼓,奋发向上;也有人会看破红尘,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恩•恩无疑选择的是后者,尽管追寻一阵,但是最终选择放弃;也不曾为阿霞伤心好久,甚至以为,没有与阿霞的结合是一个好的安排。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阿霞的出现打破了恩•恩内心的平静,唤起的恩•恩心中那些炽热、细腻、深沉的情愫。阿霞走了,也带走了恩•恩灵魂,恩•恩只有像保存圣物般地何在着阿霞给他的旧物,孤苦伶仃,咀嚼着更深的百无聊奈、心如死灰般的日子。

著名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把恩•恩概括为一个“意志软弱的贵族罗米欧”,也有人称之为“多余人”。这些“多余人”形象,反映了当代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司空见惯的社会心理,表现了一些敏感的生命个体,在社会大变革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焦虑感,屠格涅夫试图挖掘出他们因看破人世而又无所作为的痛苦,展示了这类人既对人生无所谓又不甘沉溺的矛盾心理。“多余人”形象中所体现出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精神的探索,具有超越时空和跨越国界的普遍意义,这类形象不会消失,在我们当今以及以后的生活中还会存在和繁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