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中的好妈妈 家长心中的好老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3

孩子心中的好妈妈 家长心中的好老师

段琳艳

九江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江西 332000

摘要: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以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一直是幼儿教育中十分严肃的话题,在当前的幼儿教育环境中,幼儿的自身特性以及家长的不理解、不重视,都严重影响幼儿教师开展学前教育的质量。但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展符合时代要求的学前教育是必须的,因此,为了能够成为孩子心中的好妈妈,家长心中的好老师,本文以教师的视角分析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希望本文的观点能够为从事学前教育的广大幼儿教师提供教学帮助。

关键词:幼儿特点;幼儿教师;尊重;教育质量



开展幼儿教学的基础,便是一位符合当前时代学前教育需求的幼儿教师,但幼儿教师作为“人”就不可避免的产生私心,同时,这种错误在当前高度发达的媒体传播下,为学前教育行业的整体形象造成了巨大影响,为幼儿教师开展教学、与家长建立沟通造成了阻碍。基于此,改善幼儿教师在家长心中的形象以及提升幼儿教师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便成了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好妈妈”与“好老师”应在工作中充满爱心

每一位幼儿教师在最初参加学前教育工作之时都是满怀对孩子的爱心开始的,随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这一份爱心的保持也变得越发艰难。但一位“好妈妈”与“好老师”为了保证教育质量,必须将这一份爱心贯穿至学前教育工作的每一处。

(一)对孩子的爱心

幼儿教师与寻常人不同。在普遍视角中,一位对孩子充满喜爱并且欣然照顾孩子的人,便是对孩子充满爱心的人。但幼儿教师在教育机构中能够接触十数、甚至数十个孩子,若将寻常人中的充满对孩子爱心的人放到这种环境中其结果可想而知,无外乎对孩子的喜爱不复从前[1]。同时,对一位优秀的、能够承担起“好妈妈”称谓的幼儿教师而言,仅仅对孩子充满喜爱并且能够照顾孩子,这种成都的爱心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实例便可得知,任何的工作都有一段“午休”时间,缓解一上午工作的疲惫,但这中待遇对幼儿教师而言是十分奢侈的!中午,为了保证孩子们健康成长,是孩子们午睡的时间,这段时间,教师依然不能放松,需要督促较为顽劣的孩子快快午睡,在孩子午睡时,教师也需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午睡情况。而这种奉献自己时间以保障幼儿成长的责任心吗,全部源于对孩子的爱心,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的爱心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二)对幼儿家长的爱心

对家长的爱心的描述并不准确,准确的说是幼儿教师在与孩子家长沟通中的“爱屋及乌”。在当前的经济时代背景下,人们为了保障自己与家庭的物质需求,都在忙碌奔波,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尤其是与较为顽劣的孩子的家长沟通时,幼儿教师对孩子的未来期望以及对孩子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指正,极易被孩子家长歪曲理解,使得幼儿教师备受埋怨[2]。在这时,幼儿教师需要秉承为孩子负责的原则,以对孩子们的爱心为动力,对家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其能够明白幼儿教师的善意,而非在家长恶语相向之时与其对峙,深化矛盾。

将对孩子的爱心渗透到与其家长的沟通中,能够有效减少因不理解而产生的矛盾,改善幼儿教师在家长心中的形象,为开展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奠定基础。

二、“好妈妈”与“好老师”应在工作中体现细心

(一)对孩子的细心

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中,教师对孩子的细心主要体现在生活和学习两方面中[3]。首先,在生活娱乐中,学前教育机构为了保证孩子的全面发展,会将生活娱乐认为是与知识学习同等的重要教育方式,因此,大部分的学前教育机构生活娱乐与知识学习的时间的同等的。在开展生活娱乐时,孩子们会借助玩具、娱乐设施进行游戏,但幼儿自身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避险常识,这时便需要教师能够发挥其细心的基本素质,将所有的潜在危险都扼杀在萌芽中,让幼儿能够安全、愉悦的通过娱乐探索、认知这个世界。

其次,在知识学习中,教师需要能够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为其开展符合其成长需要的教育。如:在实际的知识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能够超前学习的孩子,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落后于学习进度的孩子。在这时,教师需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及时发现孩子们学习的进度不同,给予其适当的帮助,让超前学习的孩子能够更进一步的获取知识,满足其对知识的渴求,为落后的孩子进行学习上的帮助,让其能够跟的上学习进程[4]

(二)对幼儿家长的细心

在国家鼓励“二胎”的时代背景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度不减反增,但多个孩子的教育需要下,注定家长不能过多的与教师探讨单独的某一个孩子,因此,这需要幼儿教师能够通过对孩子在学前教育机构中的生活娱乐以及知识学习两个方面表现,总结其优缺点与家长进行沟通。

在对家长的细心这一点中,“细”是指教师能够通过孩子的表现总结出一份高质量的幼儿成长指导意见与家长进行沟通,而非事无巨细的与家长长篇大论孩子在学前教育机构中一天的表现

[5]。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与家长事无巨细的交流孩子表现,虽然能够让家长感受到幼儿教师对自己孩子的重视程度,但交流时间过长会导致交流周期过长的问题。长篇大论的沟通使得幼儿教师一天仅仅能够与一名家长或两名家长进行沟通,在全班都沟通后,已是半月甚至一月之后,周期过长,对时间的利用率太低。而教师通过细心整理的一份幼儿成长指导意见虽然与家长沟通时间短,但是能够一针见血的指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在发现孩子的变化后同样能够体会到教师对孩子的关注。并且因对单个家长的沟通时间短,能够在短时间内与班级孩子的家长全部开展沟通,保持三天至五天一次的周期性沟通,有助于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学前教育机构的最新情况,也有助于教师更全面的掌握孩子的成长特点,可谓一举多得。

三、“好妈妈”与“好老师”应时刻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最早是指在党政工作中共产党人应时刻牢记最初的理想和信念,在不断的传播之后,不忘初心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发展的指导理念。每一位幼儿教师在最初踏入这个行业之初都怀揣着为祖国培育花朵的理想,而这份理想也是督促教师个人提升,保持爱心、耐心、细心的关键。

(一)教育理念的不忘初心

教育理念是开展教育方法的观念,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传统教育理念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因此,各位幼儿教师接受到的教育理念便是“立德树人”,而如何将这一份初心保持下去,便是幼儿教师能够被评价为“优秀”的关键[6]

如:在实际的幼儿教育开展中,笔者为了能提醒自己“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会在每一堂的教学方案中都明确“立德树人”这唯一的教育目标,所有的其他方式和方法都在为这唯一的教育目标服务。

(二)工作态度的不忘初心

幼儿教师在最初踏入实际教学时,因刚步入工作、接触的工作情况少等原因,导致幼儿教师最初都是出奇的“好脾气”,但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接触到的情况增多,幼儿教师也变得有底气起来。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无论是在孩子们进行生活娱乐,还是开展知识教学时,幼儿教师更多的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判断实际教学情况,这种判断方式是十分不负责任的。在教学中,笔者曾接触到一次实际案例:在开展娱乐活动的过程中,教师A因见到两次孩子因奔跑而跌倒的情况,但前两次的孩子都比较坚强,并没有过多哭闹,因此,教师A在第三次时便轻视了问题,仅仅过问一下,未安抚孩子情绪,导致孩子在一段时间内都不敢奔跑。开展教学时,教师应回归初心,以实际为基础,以经验为辅助,而非有经验便抛弃实际情况[7]

四、为孩子着想时刻牵挂的心

对孩子的牵挂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在开展教育时的具体体现,也是孩子们认可“好妈妈”、家长们认可“好老师”的重要原因。笔者所在的学前教育机构中的教师都能时刻牵挂孩子们的教育情况,因此,无论是在孩子心中,还是在家长心中,都能得到一个“好”的评价,但获得这份评价却并不容易。在别的行业工作者严重,幼儿教师的工作并不繁重,甚至可以称之为轻松,但不从事学前教学的人并知道,学前教育的工作不止在“工作时间”。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需要能够与家长保持沟通,但在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时间全部在处理孩子的问题,因此,教师只能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与家长建立沟通,这也导致幼儿教师常常在下班之后做饭都手忙脚乱[8]

而一位称得上“好”的教师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幼儿教学与其他阶段的教学不同,如同认床便失眠一般,处于学前阶段的孩子对幼儿教师十分依赖,忽然更换教师会严重影响教育质量,这即是幼儿教师的荣幸,也是对幼儿教师的一个考验。以笔者而言,冬、夏两个季节气温变化较大,而笔者的身体素质较差,这也就导致在温差大时极易染病,但这两个季节也是一个学期的末期,在笔者确定自身的并非传染性的后,为了因自身原因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以药物减缓病情,坚持之孩子们放假才到医院就医。也是笔者这一份为了孩子们甘于奉献自我的态度,让孩子们称呼为“妈妈”,让家长们认同我的付出。

时刻牵挂孩子们的心,是爱心、细心、耐心的结合产物,是将爱心、耐心、细心理解后贯彻到教育工作中的结果,而为孩子着想、并时刻牵挂照料的心便是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

结束语:

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的基石,是家庭与学前教育机构之间的纽带,当代的幼儿教师必须能够掌握孩子特点,引导家长配合教育,成为孩子心中的“好妈妈”,家长心中的“好老师”。

参考文献:

[1]王英媛. 耐心引导 加强体验 讨论思考[J]. 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2):159.

[2]石岳巍. 高慧芳:用爱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把[J]. 山西教育(管理),2020(03):50-52.

[3]王锐. 让耐心和爱心伴随孩子同行——孤僻内向型幼儿家园教育案例与对策[J]. 家长,2020(08):7-8+10.

[4]谷珵,王妍妍. 好老师好家长 彼此成就[J]. 教育家,2019(11):24-25.

[5]周婉莹. 家长眼中“好老师”的叙事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8.

[6]余麗柃,刘乙鑫. 邹贤莲 好教育就是把孩子放在心底[J].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1(12):14-17.

[7]马艳. 爱心是幼儿教育的根本[N]. 周口日报,2021-03-17(006).

[8]李新月. K幼儿家长育儿观念的叙事研究[D].渤海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