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牙周炎的致病因素分析及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1

成人牙周炎的致病因素分析及预防

黄佳

汉源县人民医院 四川汉源 625300

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及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破坏性疾病。牙周炎的症状一般是牙龈出血、口臭、牙齿松动和移位等,会引起咀嚼功能下降,影响外表的美观,牙周袋内及牙周脓肿分泌物不断被吞入消化道还可造成消化功能的紊乱。成人牙周炎又称慢性牙周炎,为最常见的一种牙周炎,约占牙周炎患者的95%。在发病早期经常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当出现疼痛或影响咀嚼功能时,往往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了,所以对牙周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牙周炎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单种因素导致生病是比较少见的。据统计,36岁以上牙周炎的患病率明显增加,且随着年龄增长,其严重程度也增加。我们对18-85岁共893例患者进行抽样调查,18~35岁的患者有157例,占总患病率的18%;36~60岁的患者有474例,占总患病率53%;61~85岁的患者有262例,占总患病率的29%。男性占56%,女性占44%,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成人牙周炎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男性多于女性。这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长,各个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造成机体的整体免疫力下降,牙周组织的抵抗力随即下降有关。

一、致病因素

成人牙周炎的的主要致病因素依次是:牙结石、牙菌斑、对早期牙周炎未防治、吸烟、糖尿病等。其中牙结石占总患病率的90%,居第一位。其次,不采取预防措施的占总患病率的56%,吸烟占总患病率的52%,不良修复体占总患病率的16%。

调查发现,各年龄段的成人牙周炎的发生与牙菌斑、牙结石的关系最大,牙周炎一般是由牙龈炎发展而来的,牙龈炎发病的高低与人群口腔卫生习惯有关。细菌所形成的菌斑,特别是在牙龈1/3处不易清洁部位的菌斑与牙周炎的发生率有关。有报道指出口腔卫生较差者,牙龈炎的患病率为80%,口腔卫生良好者仅占20%,如果停止口腔卫生6h,就可形成菌斑,菌斑逐渐增厚,数日之内就可发生牙龈炎。牙结石是附着在牙面上的钙化物质,是菌斑和其他沉积物矿化而成的。牙石一旦形成,一般的刷牙、漱口等方法难以去除。结石的危害一方面来自本身的机械压迫作用,更重要的是其身上的细菌及代谢产物的持续刺激作用。这种双重的剌激可致牙龈上皮破损、出血、感染。

对早期牙周炎是否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是造成成人牙周炎的主要因素。这与人们不能正确认识牙周炎的危害性及有效预防的重要性有关。

吸烟是引起牙周炎的危险因素,这可能是由于吸烟可促使菌斑、牙石的沉积而引起牙周炎。有报道指出,目前,我国50%~8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这与人们对牙周炎的认知程度较低及社会媒体对牙周炎的健康教育缺乏宣传有关。使人们不能充分认识到牙周炎的危害,间接影响其预防牙周炎的行为,造成牙齿松动,牙齿缺失,影响生活质量。

二、预防措施

以健康教育为基础,增强牙周炎预防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牙周健康的能力。主要方法是通过社会媒体的宣传、设宣传栏及口腔工作者对社会群体进行口腔健康宣教,使人们掌握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如牙周炎的危害及引起牙周炎的原因、如何正确预防牙周炎等等。要启发和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口腔保健,认真执行控制牙菌斑及牙结石的各种措施,做到定期检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防牙周炎的发生。

针对不同年龄段提出不同的预防措施,随着年龄的增大应增加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入量,纠正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及口腔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次数、时间。牙菌斑在初形成的4h内,即可开始钙化,菌斑沉积时间越长,致病性越强。因此要及时给予清除,每天至少早晚各刷牙1次。最好做到每日刷牙3次,每次刷牙3min,刷洗3个牙面,饭后3min内刷牙。每个牙面刷洗6次以上,掌握正确的竖刷法。

去除致病微生物,使牙周支持组织免遭破坏。成人每年口腔健康检查一次,尤其是30岁以后定期检查更为重要,发现牙菌斑、结石及时采取专业的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去除局部剌激因素,控制牙周炎的进一步发展。洁治是成人经常性的口腔卫生措施,每隔6~12个月进行一次。尤其是有轻微的牙龈出血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必要的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牙周炎。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规律。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营养的补充,戒烟、戒酒,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不断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是预防牙周炎的另一重要措施。

对不良的修复体应尽早拆除,治疗食物嵌塞,养成餐后用牙线去除牙缝食物的习惯,以减少对牙龈造成不必要的机械压迫,可以有效预防牙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