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8
/ 2



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探讨

赵佳敏 1

武汉文理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为了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坚定大学生的信仰信念信心,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本文从当前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入手,针对大学生党史需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围绕实践育人和开展系统性党史教育活动入手,提高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断优化实现路径,才能达成学习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路径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探讨大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针对大学生所面临的党史学习教育出现的新情况、发生的新变化、呈现的新特征,提出进一步优化的路径和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大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抓手,是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提高其政治认同的必要方式,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路径。

  1. 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党史就是一部鲜活的思政育人教材,同时也是培育高校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当今青年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学好党史是每位青年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大学生在学习党史过程中能够升华思想、汲取力量并持续奋斗,其对大学生的人生具有重要指引作用。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党史学习教育也成为大学生党员的“必修课”,对塑造青年大学生的品格和道德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有效筑牢学生党员思想根基的根本途径。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整个党员队伍中最年轻、最具活力的党员群体,且多为“90”后和“00后”,他们所具备的特点和当前所处的时代背景,都易使他们的思想受到不良影响的冲击。从党史育人的视角出发,学习党史有利于学生党员坚守自身的理想信念、夯实思想防线,是筑牢他们思想根基的有效途径。思想就是力量,学生党员可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找寻并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三个问题的科学答案,从中深刻感悟思想伟力。

  3. 学生党员引领其他青年学生的坚实保证。近年来新加入党组织的主力军来自学生,青年党员也成为党的重要力量。学生党员具有“学生”和“党员”双重身份,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以及思想方面一般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党员这一身份对这些学生而言,是对他们各方面的肯定,但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是一面颜色鲜明的旗帜,常态化学习党史有利于“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作用的发挥,高校通过把稳学生党员思想之舵来把稳其他学生的思想航向。

二、新时代下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以来,随着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增加,个人主体性增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无论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都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第一,虚假信息、错误价值观的传播影响了党史的科学性,损害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灌输功能。科学性是党史的基本属性,是开展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基本要求。它强调党史教育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向学生呈现经得起检验的基本史实、讲授有史料支撑的科学结论。不能随意乱说,更不允许以假乱真,把结论建立在捏造、杜撰、随意裁剪的史实基础上。但是,信息化、自媒体时代传播的大量虚假党史信息却使党史成为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与此同时,唯心史观、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又损害了党史教育应有的政治性,影响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乱。

第二,碎片化阅读影响了党史教育的整体性,弱化了大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当代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党史知识,接受一定的党史教育,但也导致人们的阅读越来越碎片化。碎片化的阅读容易造成大学生在党史学习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过度纠结于历史细节,无法形成全面、整体、辩证的历史思维,培养宏大的历史视野,更无力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透过细微的历史事件窥探历史发展演变的趋势和潮流。

三、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优化

党史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必修课。新时代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找准内容切入点,把党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育方法与载体,营造浓厚的党史学习氛围,提升党史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围绕实践育人,摒弃历史虚无主义。首先,结合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推进教育载体创新。要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党史馆、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实物鲜活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感染青年学生,启发青年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感。其次,以行践学,在实践中感悟党史力量。依靠学生组织搭建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平台,把握学生组织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走出课堂、走进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多领域开展实践活动;成立党员先锋岗和志愿服务队伍,使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学生互助、公益宣讲、社会救助等实践中坚定自己一心为民的立场和服务人民的初心。最后,主动作为,在担当中突显学习实效。应将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长期落实落地,将党史学习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在日常工作中把学习党史同教育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指引学生党员在思想引领、学风建设、科技创新、生活关怀和就业升学等方面主动作为,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他们在服务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实际效果和实实在在的帮扶。

  1. 开展系统性的党史学习教育。首先,应该从整体上了解新一代大学生所思、所想,知晓他们的兴奋点,洞察他们的困惑和迷茫,通过加强针对性来提高实效性。其次,应该关注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层次高校、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的具体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比如,文科大学生和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习教育方式就应该有所不同。对前者应该侧重于思想、理论教育,对后者则要更注重历史知识和历史观教育。再次,要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努力在“常”字上下功夫。应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长期坚持的重大政治任务,做好氛围营造和宣传工作,将“学党史”潜移默化地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通过党团活动、知识竞赛、文艺展演、情景剧表演、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深化学生党员的爱党爱国情怀。最后,要把握关键节日的教育时机,努力在“节”字上下功夫。应充分运用好国庆节、建党节、建军节、五四青年节等重大纪念日的教育资源,用好党史故事、党史人物素材,以“过节”的仪式感增强学生党员的信仰根基。


参考文献

[1]张燕华.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学悟行[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1,13(04):9-14.

[2]胡建,杨香丽.红色文化资源: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2):72-74.

[3]梁晶晶,郭晓倩,王丽英.高校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实现路径探析[J].大学,2021(32):8-10.

[4]黄旭.构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J].重庆行政,2021,22(04):85-87.

1 赵佳敏,女,1990年生,武汉文理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