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外固定技术在四肢骨折急救中的应用有效性及临床意义

/ 2

浅析外固定技术在四肢骨折急救中的应用有效性及临床意义


  1. 高晓鹏 2. 卢培硕

  2. 1.2.新乐市中医医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700

[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技术在四肢骨折急救中的应用有效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入组对象为本院在2019年6月-2020年5期间诊治的四肢骨折患者,共45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对患者分组,即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确外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35%VS18.18%),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急救中采用外固定技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小,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患者使用。

关键词:四肢骨折;外固定技术;急救;手术指标;并发症


四肢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生骨折之后需要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否则会影响康复进程,甚至导致患者肢体发生畸形[1]。为探究外固定技术在四肢骨折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本院在2019年6月-2020年5期间诊治的四肢骨折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患者45例,入选时间2019年6月-2020年5月,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对患者分组。对照组22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21-59岁,平均(39.53±5.42)岁;观察组23例,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22-58岁,平均(39.31±5.44)岁。2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在获得所有患者的同意之后开展,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如下: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骨折情况,对创面进行清理,然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解剖复位以及合适的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内固定方式主要选择锁定钢板内固定以及微创钢板内固定和加压内固定这几种方式。

1.2.2观察组 本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详细操作如下:根据患者损伤情况以损伤部位来确定外固定治疗措施,在现场急救时,首先需要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伤情,如果患者为单一闭合性四肢损伤,则需要使用夹板固定,然后尽快运转到医院。如果患者为开放性骨折患者,则需要初步消毒,使用无菌纱布对创面进行行包扎和固定。将患者运转到医院之后,对于损伤比较轻的患者,直接使用管型石膏以及小腿夹板固定骨折部位,对于损伤比较严重的患者,则首先需要进行有效麻醉,麻醉生效之后开展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首先复位骨折断端,然后根据患者骨折的部位选择合适的穿钉部位,穿钉后安装外固定架,对安装位置进行调节,直到骨折复位满意为止。

1.3观察项目 (1)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数值变量以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描述,分类变量以百分比进行描述。2组间数值变量的比较采用2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2个独立样本的Pearson X2检验。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由表1可知,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临床指标比较(`x±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22

85.51±9.12

313.55±6.47

13.34±2.18

观察组

23

68.44±7.43

200.32±5.44

8.25±1.16

t


8.356

8.614

8.352

P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由表2可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35%VS18.18%),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畸形

延迟愈合

骨不连

满意度

对照组

观察组

X2

P

22

23


1

0

2

1

1

0

18.18%(4/22)

4.35%(1/23)

6.355

<0.05

3讨论

四肢骨折在临床较为常见,属于骨科疾病的一种,导致该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包括交通事故、坠落等外伤因素等。目前临床上对四肢骨折患者现场急救主要是采用手术固定方式治疗[2,3]。固定治疗包括外固定和内固定,具体采用哪种固定方式成为临床上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内固定技术是通过植入异物完成固定处理的一种方式,这种治疗方式感染风险比较高,很容易发生二次感染,并且影响患者血运功能,对患者术后康复是十分不利的[4,5]。外固定技术用于治疗四肢骨折,具有创伤性小、操作简便以及手术持续时间短的优点,治疗的安全性比较高,有利于术后更快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6]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35%VS18.18%),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说明对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安全性比较高,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不易初夏严重不良反应,可以将其作为临床治疗的优良方案。

综上所述,在四肢骨折急救中采用外固定技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小,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患者使用。

参考文献:

[1]曾伟. 外固定技术在四肢骨折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饮食保健,2019,6(3):55.

[2]钟波. 外固定技术在四肢骨折急救中的效果探究[J].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3):254,256.

[3]刘振邦. 外固定技术在四肢骨折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大家健康(中旬版),2018,12(5):64.

[4]韩惠芳. 外固定技术在四肢骨折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健康前沿,2019,28(4):21.

[5]郭剑. 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疗效[J]. 糖尿病天地,2021,18(4):167.

[6]陈明敏. 外固定技术在四肢骨折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浙江创伤外科,2015,20(4):737-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