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3
/ 2

论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

张娇

阿勒泰地区环境应急管理中心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主题,近年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越来越明显的不良影响,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和生态维护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法律约束,生态文明建设只能流于形式,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合理构建相关法律保障体系至关重要,只有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保障体系,才能更好地规范和制约生态文明建设,为其后续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体系;建设思路

一、生态文明建设分析

就生态文明建设而言,主要目的是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氛围,从根本上实现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公正的良好生态循环形态,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和生态进步的重要举措。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强调尊重和遵守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生态环境的内在价值给予一定肯定,在合理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其持续稳定发展和进步。

二、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体系的意义

(一)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可以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可以使人们更好地改变自己的自然价值观,当自然价值观发生变化时,原有的法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有必要进行合理的更新和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良好改善和转化。

(2)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近年来,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经常发生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合理开展的情况,粗放式生产的环境污染和高能耗难以合理控制,处罚和管理依据的缺失容易导致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影响。构建法律保障体系后,可以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和条件,为各项任务的实施和开展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特别是对面临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企业,可以按照法律制度进行处罚和控制,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而且可以形成良好的基础保障功能,从根本上提高各项任务的质量和成效[1]。

三、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措施

为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应遵循基本原则,完善制度内容和模式,在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的条件下,发挥一定的调节和约束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确保工作高质量发展和有效实施。具体施工措施如下:

(一)遵循基本建设工作要点

要构建更好的法律保障体系,应遵循以下基本工作要点。首先要按照生态优先的重点工作,把生态效益放在经济效益之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在法律制度上完善环境保护的内容、规范和要求,如果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出现矛盾,首先要重视环境保护,避免生态文明建设出现问题或不足。其次,要遵循防止生态环境恶化的基本点,统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标准和法律制度要求,把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作为核心和主体,在建立相关法律制度的条件下,更好地改善、保护和完善生态环境。最后,要恪守生态民主的基本点,在制定环保政策和法律制度的过程中给予公众一定的参与权,当公众的环保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在保护自身权利的同时,更好地参与环保监督活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帮助。此外,在构建法律保障体系的过程中,要遵循共同责任的基本要点,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在责任范围内出现环境问题的情况下,要对责任人进行处罚,确保工作的进一步有效开展[2]。

(二)完善地方性法规内容

在构建生态文明法律保障体系领域,要注重地方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支持和指导。一是在建立地方法律体系的过程中,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国家法律为基础部分,对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指导,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内容,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指导思想、未来发展目标和主要工作原则,为各主体设定主要工作权利和义务,在法规中全面涵盖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内容,主要涉及环境治理的法律制度,污染防治的法律内容、生态资源保护的法律内容、能源利用的法律内容等。为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其次,在完善地方相关法律制度的过程中,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以区域环境治理为主体,建立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制度,在地方引入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防治的相关法律制度,因地制宜地完善和修改法律内容,便于指导和管理工作,使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稳定地进行[3]。

(三)合理构建执法体系

为更好地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保障体系,应注重相关执法制度的完善,在确保执法制度全面性和完善性的同时,全方位提升执法效果。首先,要着力打造常规执法监测体系和机制,加强环境问题源头管控,系统开展企业生产监测,特别是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必须定期开展废物检查(包括废液检查、废气检查),一旦结果不合理、不合格,必须停产[4]。同时,相关执法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应用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和设备,如无人机设备和探测器设备等,在企业生产综合监测的情况下,如果发现污染问题,必须从源头上加以制止和消除,确保执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其次,打造跨类型执法工作模式,即抽调县级、省级、市级执法人员,组建中央执法队伍,在执法过程中,如果发现企业存在污染问题但不严重,可以通过发函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整改空间,调整生产行为,消除环境污染问题。如果企业的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就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罚,并将处罚结果公开,这将在法律制度上起到威慑作用。最后,在执法过程中,为提高工作效果,应开展执法监督活动,以纪检监察机构为主体,成立相关巡视工作小组,及时了解执法机构或人员的不足,及时开展相应的处罚处置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震慑效果,提高工作效果,使执法人员严格按要求办事,保证各项执法工作的效率。此外,还需建立相关执法评价体系和机制,对相关执法工作是否存在问题或不足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整改和完善建议,全面提升执法效果,有效避免和预防生态文明建设中相关执法问题的发生,打造系统化工作模式,统一相关执法标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制度法规,对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一定的法律保障功能[5]。

(四)做好法制宣传工作

法制宣传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当地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依法依规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宣传渠道可以选择学校教育、社区宣传、企业教育、机构教育等形式。随着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逐步形成人人有责的生态建设环境氛围,并使个人、企业和相关机构能够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列。另一方面,应适当改进传统的宣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微博和微信,比如建立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微信官方账户需要当地居民的关注,然后根据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定期在微信上推送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信息,包括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以及居民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构建合理的法律保障体系意义重大,是提高成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着力构建相关法律保障体系和机制,完善法律制度内容,加强执法管理,努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提高法律制度实施的有效性,以满足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管理需求。

参考文献:

[1]阳家东.论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7):171-173.

[2]张岩.论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J].长江丛刊,2019,2(224):101-102.

[3]张莉.论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以云南洱海地区为例[J].普洱学院学报,2018,3(45):47-49.

[4]杨智峰.论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外交流,2019,(59):28-29.

[5]单楠.分析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问题[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4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