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助产护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及对分娩结局及满意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连续助产护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及对分娩结局及满意度的影响

陈蓉,徐桂花,王志芬,曾梅

普洱市人民医院产科 云南 普洱 665000

摘要:目的:探究连续助产护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及对分娩结局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5月-2021年3月期间于我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86例,随机划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干预,研究组实施连续助产护理干预,比对两组分娩结局、初产妇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而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初产妇满意度95.35%高于对照组81.40%(P<0.05)。结论:在初产妇的围产期实施连续助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自然分娩率,改善不良母婴结局,且护理后初产妇满意度高,利于护患关系改善。

关键词:连续助产护理;初产妇分娩;分娩结局;满意度

分娩属于自然且复杂的过程,分娩时胎儿胎头下降压迫产妇骨盆底,从而导致分娩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宫缩疼痛,加之初产妇分娩经验匮乏,疼痛、负性情绪均会延长产程[1]。调查发现初产妇分娩时因负性情绪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生理病理反应,如交感神经长时间兴奋等,进而致宫口扩张延迟、疼痛加剧等,增加分娩时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威胁母婴安全[2]。因此为改变母婴结局、降低初产妇分娩时疼痛,我院在初产妇分娩时实施连续助产护理,分析对不同产程疼痛、分娩结局及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收集2020年5月-2021年3月期间于我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86例,随机划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年龄23-32岁,平均(27.53±2.17)岁,平均妊娠周期 (38.68±0.66)周;研究组年龄22-34岁,平均(27.67±2.31)岁,平均妊娠周期 (38.34±0.59)周。两组平均年龄及妊娠周期等基础资料比较,显示无可比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施行常规干预。初产妇进入产室后,由助产护士负责观察产程变化,在产妇宫颈口接近全开时,引导其进入分娩室,室内指导分娩。

1.2.2研究组实施连续助产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入院后由专业的助产人员实施围产期的助产护理服务,其中助产人员是由1位经验丰富的助产士、2位辅助的助产士组成。②分娩前:加强对初产妇的产前健康宣教,通过健康手册、播放视频等方式详细讲解分娩相关知识及分娩期间注意事项等,促使初产妇了解分娩流程;分娩前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初产妇不良情绪;分娩前加强针对性训练,如分娩呼吸技巧、产后自我护理等。③分娩时:进入分娩室后护士每隔5~10min监测记录1次胎心音,同时观察宫口收缩情况;第一产程时评估初产妇产前宫缩疼痛及心理状态,疼痛耐受性差者按摩其腹部减轻疼痛,疼痛耐受性良好的,可鼓励其多自由活动,加快产程进展;宫缩间歇期间鼓励产妇多摄入营养丰富、高热量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以确保分娩时体力充足。第二产程指导产妇如何掌握宫缩配合、保持肌松的方法;宫口完全扩张后指导其屏气加压,以促胎头下降、胎儿娩出。护士握住产妇双手给予安慰缓解或消除不良情绪。第三产程顺利分娩后护士及时剪断脐带,肯定产妇努力,使用赞赏性语言描述新生儿特征,增加产妇自豪感。④分娩后:快速评估母婴状况,如观察子宫收缩、阴道流血量、膀胱充盈度等;观察新生儿面色及呼吸等,合理评估新生儿Apgar评分,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并处理。娩出后告知产妇新生儿哺乳的技巧及相关注意事项,出院前密切观察产妇及新生儿体征。

1.3观察指标

1.3.1比对两组分娩结局。分娩结局通过分娩方式及不良母婴结局评价,其中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及剖宫产,不良母婴结局包含产后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

1.3.2比对两组初产妇满意度。采用产科自制满意度问卷评价,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越满意,评价标准:满意≥85分、基本满意70-84分、不满意<70分,满意度=(每组例数-不满意例数)/每组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对两组分娩结局

研究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而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1比对两组分娩结局(例,%

组别

例数

分娩方式

不良母婴结局

自然分娩

剖宫产

产后感染

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发生率

对照组

43

37(86.05)

6(13.95)

3

2

2

16.28

研究组

43

41(95.35)

2(4.65)

1

1

1

6.98

χ2


5.127




4.208

P


0.024




0.040

2.2比对两组初产妇满意度

研究组初产妇满意度95.35%高于对照组81.40%(P<0.05)。见表2。

2比对两组初产妇满意度(例,%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3

18

17

8

81.40

研究组

43

22

19

2

95.35

χ2





9.471

P





0.002

3讨论

初产妇因第一次分娩生理与心理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导致分娩时难以达到最佳分娩状态,致使不同产程时产生的疼痛难以忍受,影响分娩结局[3]。因此在围产期需对初产妇实施针对性助产护理干预,以此改善母婴结局。

本研究在初产妇的围产期实施连续助产护理干预,调查发现研究组自然分娩率、初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与陈玉霞[4]的研究结果近似,连续助产护理通过全程陪护,便于及时了解产妇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正确、针对性分娩配合指导及呼吸指导等,同时期间加强心理干预,改善彼此间关系,在第一到第三产程的全程陪护,给予产妇安慰及鼓励,采用不同方式转移产妇注意力,提升初产妇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初产妇的围产期实施连续助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自然分娩率,改善不良母婴结局,且护理后初产妇满意度高,利于护患关系改善。

参考文献

[1]曾玉珊,杨若雅,邹银燕.责任制助产护理结合体位管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7):1250-1253.

[2]奚经钰.连续性助产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疼痛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8):165,168.

[3]曾新梅,刘丽群,曾碧兰,等.分娩球配合助产士一对一导乐陪伴分娩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4):91-94.

[4]陈玉霞.连续性助产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疼痛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5):629-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