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运营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3

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运营管理

王精 通讯作者:李永红 *

新疆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830054

[摘 要]目的:研究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情况,提出大型医疗设备的运营管理评价标准。方法: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与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上提供的各地区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数据,结合各地区人口数据,计算各地区大型医疗设备的分布情况;根据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提出大型医疗设备的运营管理标准。结论: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存在地域和医院等级差异,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运营管理时,要纳入设备投资收益率、大型医疗设备开机率、大型医疗设备负荷率等指标。

[关键词]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管理;运营管理

0 引言

大型医疗设备属于使用技术复杂、资金投入量大、运行成本高、对医疗费用影响大的特殊医疗资源,直接关系医疗质量安全、医疗费用和人民群众健康权益[1]。为促进大型医用设备科学配置和合理使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国办〔2004〕62号),2005年起,国家正式开始对大型医用设备按规划实行配置管理。

大型医疗设备分为甲、乙两大类,分别由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配置管理。其中甲类医疗设备有:重离子放射治疗系统、质子放射治疗系统、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英文简称PET/MR)、高端放射治疗设备及首次配置的单台(套)价格在3000万元人民币(或400万美元)及以上的大型医疗器械。乙类医疗设备有:X线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英文简称PET/CT,含PET)、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手术机器人)、64排及以上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64排及以上CT)、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1.5T及以上MR)、直线加速器(含X刀,不包括列入甲类管理目录的放射治疗设备)、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包括用于头部、体部和全身)、首次配置的单台(套)价格在1000—3000万元人民币的大型医疗器械[2]

大型医疗设备的运营管理是对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对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价值进行衡量,进而进行价值的合理分配的管理过程。

1 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现状

1.1 从地域人口上进行分析

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与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上提供的数据。经过整理后发现,如表1,截止至2020年我国一共配置甲类医疗设备314台,乙类医疗设备24904台。由此可以看出:从总数量看,甲、乙类医疗设备多配置于华东、中南、华北等地区,呈现东中部多,东北、西南、西北部少的形势;而从平均每百万人拥有甲、乙类医疗设备数量上看,华北、东北、华东地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南、西南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北地区甲类设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乙类设备与平均水平大致持平。

地区

人口(百万人)

甲类设备数(台)

台/百万人

乙类设备数

(台)

台/百万人

华北(京津冀晋蒙)

174.79

54

0.31

3658

20.93

东北(辽吉黑)

108.36

31

0.29

2360

21.78

华东(沪苏浙皖闽赣鲁)

411.72

100

0.24

8127

19.74

中南(豫鄂湘粤桂琼)

396.27

76

0.19

5885

14.85

西南(渝川黔滇藏)

202.08

34

0.16

3017

14.93

西北(陕甘青宁新)

102.79

19

0.18

1857

18.07

全国(除港澳台)

1396.01

314

0.22

24904

17.84

表1 大型医疗设备各地区分布表

1.2 从医院等级上进行分析

根据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的要求,我国的甲类医疗设备需按照区域功能定位、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和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等实际情况,配置于人口密集,医疗辐射能力强的医院。这就是要求甲类医疗设备配置于各地区医疗最高水平的医院。同时根据郭佳凯在《中国大陆二、三级医院大型医疗设备配置与使用情况分析》中的研究:以CT、MRI、DSA为例。二、三级医院CT配置率均较高,三级医院更是达到了100%。二、三级医院之间,CT 配置率无差异,CT台数三级医院显著高于二级医院;MRI和DSA,无论是配置率还是配置台数,三级医院均显著高于二级医院

[3]。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还是以大型三甲医院为主,二级医院为辅的形势。

  1. 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1. 配置存在区域差异

以大型乙类设备为例,华北、华东地区多属于经济富裕省份,人民生活相对富裕、医疗资源较丰富且医疗技术水平发展迅速,无论从总体数量和人均水平都高于全国水平。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虽然总体数目不多,但近些年存在人口流失现象,人均水平高于全国。中南、西南地区存在多个人口大省,虽然总体数目较多,但人均台数低于全国水平。在西北地区,国家投入大笔资金进行医疗建设,地区平均台数已经略高于全国平均台数,但西北地区幅员辽阔,每台设备需要辐射的面积高于其他地区。

    1. 配置过程中重审批轻管理,大型医疗设备运营管理缺失

卫生管理机构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评审时,缺乏医疗技术方面的专业性,侧重资质审查,轻视配置后大型医疗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收益分配情况的审查。而医疗机构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论证时,大多以简单临床需求出发,辅助以简单的经济预测进行决策。整个过程缺乏规范性,也缺乏全面、充分、详细的临床数据和经济数据支持,因而在决策上有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造成医疗设备在投入临床使用后,实际的使用情况与预期不符,导致了引进的设备使用率低,甚至处于闲置状态等不良结果[4]

3 建议

3.1 进一步加强配置的合理规划

卫生管理机构层面,在区域上,加强中南、西南、西北地区的医疗机构的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人才培养,在医疗机构等级上,加强二级及基层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人才培养,通过提高这些医疗机构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的数目和使用效率,既可以缓解北京、上海等地的高等级医疗机构的诊疗压力,也可以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各级医疗机构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规划时,可以参考所在地区相近地域、人口、居民收入数近的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对比,了解该地区医疗机构的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情况及其经济效益,同时将其医疗机构人员专业素质及该地区病人数目与本医院、本地区进行对比,作为配置规划标准。

3.2 完善大型医疗设备审批资料、做好大型医疗设备运营管理

卫生管理机构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评审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配置规划。在配置评审时,根据申请设备的不同,从不同的功能定位、临床服务需求、技术条件、配套设施、专业技术人员资质和能力、质量保障方面严格评审。医疗机构在进行申报时,需从医院等级、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诊疗及科研能力、设备操作人员资质、服务病人的数量、设备的使用经验和资质、相关配套设施、质量控制能力及应急预案准备等多方面提供材料。

各级医疗机构在使用大型医疗设备时,做好大型医疗设备的运营管理方案,合理安排大型医疗设备运行保障措施、运营的各项资金,减少开支,合理分配收益,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做好大型医疗设备运营管理。

3.3 建立大型医疗设备运营管理评价标准

在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运营管理时,要从经济效益和运行效益两方面进行评价。将大型医疗设备的收入、支出、使用率、负荷率等指标进行量化。

其中,大型医疗设备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有设备年净利润、设备投资收益率、设备年净利润增长率;大型医疗设备运行效益的评价指标有设备运行负荷率、设备开机率、设备工作量增长率。

(1)设备运营成本=设备年折旧金额+药品与耗材支出+设备维护支出+人员总支出+房屋水电支出+贷款利息。

(2)设备年净利润=设备年业务收入-设备年运营成本;

(3)设备投资收益率=(设备年净利润/设备总投资金额)×100%。

(4)设备开机率=年开机天数/365×100%

(5)设备运行负荷率=年实际工作量/(日最高工作量×年开机天数)×100%

在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时,主要考虑的指标为设备投资收益率,设备投资收益率>50%,即2年内收回成本,为优秀,>25-50%,即2-4年内收回成本为良好,>16-25%,即4-6年内收回成本为一般,<16%,即大于6年收回成本为较差。

在进行运行效益评价时,可综合考虑大型医疗设备开机率和大型医疗设备负荷率。大型医疗设备开机率>95%,即大于347天,为优秀;85-95%,即310-347天,为良好;75-85%,即274-309天,为一般;为<75%,即小于274天为较差。 大型医疗设备负荷率维持在70-85%之间为良性区间,负荷率>80%为优秀,70-80%为良好,60-70%为一般,<60%为较差。>85%则设备负荷较重,<60%则设备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在决定是否新增大型医疗设备时,也可参考大型医疗设备负荷率,避免重复配置。

3.4 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经济效益与运行效益

第一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工作效率,学习先进技术;针对大型医疗设备,进一步普及各项常规技术,积极开拓新业务新技术,提升使用率。第二控制各项支出,避免浪费。对耗材进行集中采购议价,或者更换经济较好的耗材;降低维护成本,提升本院医工人员的维护技术水平,对大型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组织论证,对应该购买保修的大型设备购买保修。第三对大型医疗设备使用人员进行规范使用培训,合理排班,这样既能提升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使用不当造成的损失。第四要化解环境限制因素,做好大型医疗设备的配套措施,提高使用效率,减少等候时间,让大型医疗设备能全面发挥性能。

4小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医疗设备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价格也越来越高。各种高精尖医疗设备层出不穷,在近些年,大部分医院都引进了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在医院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前,医疗机构先做好资质、人才、资金、技术的储备工作,做好保障大型医疗设备的运行的基础预案。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时,医疗机构真实合理的申报各项数据,卫生管理机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规划严格把关。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后,医疗机构合理使用,参照各项运营管理标准,做好大型医疗设备的运营管理,提升大型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和运行效益;卫生管理机构对大型医疗设备的后续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纳入医院考核指标中[5-6]















5 参考文献

  1. 熊琨,顾建钧,陈海涵,俞步青,廖兴斌,薛迪.上海市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09):774-777.

  2. 简讯[J].医院管理论坛,2018,34(4):3-4.

  3. 郭佳凯,郑黎强,岳阳阳,纪超,王卓非,柴英杰,潘楠,王毅,王斐,郭启勇.中国大陆二、三级医院大型医疗设备配置与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6,27(02):127-130.

  4. 冯世领,周嫱,刘志成.基于需求和成本的医疗设备配置模式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03):109-111.

  5. 阎嶂松,刘兆宇,朱国庆,陈旭东.研究型专科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运营评估体系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0,17(06):139-142.

  6. 张璞,吕顺超.新建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安装与基建工作结合的实例[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0,21(08):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