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与语文课程之间的资源整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与语文课程之间的资源整合 | 曹攀红 四川攀枝花南山实验学校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摘要:新课改教育改革的实施与渗透,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需要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学科间的融合,给予学生全面性的教学引导。小学语文学科与道德法治课程相结合的发展创新之中,遵循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将两者课程资源紧密整合在一起,为学生带来具有思想层次的语文课程教学方针,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整合教学;道德与法治;语文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应逐渐从以往过于古板的教学模式中脱颖而出,给予学生正确的教学引导举措。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懂得如何将道德法治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之中,更好地对小学生带来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教育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普及和推广。当然,小学语文教师通过与道德法治课程资源整合的方式,能够更加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刺激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开展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以此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在道德法治与语文课程相结合的课堂中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一、道德与法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1是完善法治教育体系的需求

我国在教育体制改革之下一直追求教育平衡性发展,其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成为平衡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实施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的基础所在。小学语文学科在新教育环境之下也更加追求德育的基本目标,所以,将语文学科与道德法治学科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推动德育教育全方位发展,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融入如何将语文教材中的相关资源,与道德发展教学资源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整合,这样才能够推动小学语文与道德法治教学体系的科学化发展,完善法治教育体系。

2是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需要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是小学生开展小学阶段学习活动的主要课程之一,语文课程伴随小学生时间很长,所以,将道德法治与语文课程相结合,不单单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资源,还能够让小学生在长时间的语文课堂学习之中,提升对法律和道德知识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拓展学生对于其他事业的看法,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具有时代价值,是小学生实现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基本方式。

二、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与语文课程之间的资源整合

1融入积极价值观

在讲到一些具备一定深意、需要学生用心理解和品读的文章时,教师要通过对文本的分析解读,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积极正面的价值观。这会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思考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使其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很好的建立。教师可以让语文课堂教学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一方面,在分析解读文章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更多情境,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思考,促进学生更快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开放课堂教学形式,比如,在学习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写结合的训练,让学生简单写一写读后感,这会加强学生的综合学习体验。在启发学生思维和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个人观点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留意学生考虑问题的方式。当发现学生进入一些认知误区,或者看待问题的方法不合理时,教师应当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并潜移默化地将积极正面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这也是一种在语文课堂上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法,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收获和思维上的启示。

比如,学习完《狐狸分奶酪》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一写读后感。学生在习作中表达了各种感受和观点,有的学生认为诚实的人会被人欺负,不诚实的狐狸最后却分得了最大的奶酪,因此他们觉得偶尔不诚实没有关系。这样的观念明显是错误的,如果一直保持这种观念将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对此,教师可以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给予学生思维上的引导,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如果发现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要及时与学生沟通,纠正他们的思想。这其实就是二者的一种潜移默化的融合。这种教学方法既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又使学生不当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及时得到了纠正,这才是我们期待的教学效果。

2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德育内涵

小学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特点,其教学内容包含了大量的情感与道德元素,通过教师专业化教学引导,能够帮助小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究和理解其中包含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规范学生行为准则,培养思想品质与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懂得如何深层次挖掘语文教材资源,透过挖掘与整合的方式,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为学生带来具有目的性的知识讲解,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形成道德素养发展的良性循环。

比如,在教学《与时间赛跑》一课时,教师应深入挖掘文本内容所蕴含的德育内涵,可重点强调时间的重要性,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词语中让学生切实明白时间是珍贵的,使其学会珍惜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作业。时间观念对于生活与学习都格外重要,准时不拖延也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

3组织开放多元的教学实践活动

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组织更多开放多元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这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多元学科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升。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对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而且会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可以基于活动的展开来综合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并基于一些特定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一些好的行为方式传递给学生。这其实就是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展开道德与法治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学习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向上地成长。

比如,在开展低年级“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模拟过马路的场景,然后让学生来玩“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的小游戏。这里要求学生不仅会唱歌,还要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教育学生在过马路的时候走人行横道、地下通道,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还可以从这个主题出发,给学生讲述一些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的事故,让学生多了解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丰富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尤其是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学生会认识到事物的更深层次,从而引发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就能够明白一些不良习惯造成的恶果,今后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融合方法,在语文课堂上充分渗透了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要让自身的教学思维变得更加开放,并结合语文课程的教学主题给学生组织更多轻松有趣的实践活动。这既能够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学习印象,又给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了更大的渗透空间,让两者的融合得以更好地落实。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学科与道德法治学科资源进行紧密整合,能够充分发挥两个学科的巨大优势,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对小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在确保学生语文知识掌握之下,实现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洪波 . 法治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 2016,000(008):70.

[2] 李宗庆 . 略谈法治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J]. 学周刊 , 2019, 394(10):122.

[3] 娄义碧 .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 [J]. 语文教学通讯 : 学术 (D),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