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试法应用于中药鉴定的实践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9
/ 2

水试法应用于中药鉴定的实践效果探讨

马媛 王媛

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57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中药鉴定工作中实施水试法的效果。方法 抽选本院的中药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仪器以及水试法开展中药鉴定,对照组行仪器中药鉴定,观察组实施水试法,对比两种方式鉴定结果。结果 观察组中中药鉴定成本、中药鉴定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鉴定准确率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中药鉴定工作中采取水试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操作简便,成本低,经济成本少,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水试法;中药鉴定;鉴定时间;鉴定成本;准确率

水试法即为入水实验,是临床医学中针对中药进行鉴别的过程当中普遍会采取的一种方法。一些中药药材遇水之后产生比较明显的变化,从而能够了解中药的质量情况,这种方式相对来说操作更加简单和方便,能够呈现出更加准确的效果,并且帮助专业人员了解药物的使用安全性[1]。本文主要针对水试法在中药鉴定过程当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本院的中药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仪器以及水试法开展中药鉴定,每种中药采集样品2份。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按照《中国药典》中所记载的内容使用仪器进行鉴定,而针对观察组则采取水试法进行鉴定。药典中本身所记载的内容就比较丰富,包括各个方面用于治疗各种病症的药物,对其进行研究时需要体现出整体性,综合多种中药,来完成细致的研究工作,从而能够体现出全面性的效果。具体来说,红花的水浸液会呈现出金黄色,实际上红花药物本身不褪色,也不存在其他的沉淀[2]。苏木水浸液会呈现出红丝,在经过紫外线照射之后表现为黄绿色,如果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酸,就会变为黄色,加碱为猩红色。楮实子的水浸液会呈现出淡红色。地榆的水浸液会呈现出鸡血样的红线。栀子的水浸液会呈现出鲜黄色。射干的水浸液会呈现出绿茶色或黄绿色。姜黄的水浸液会呈现出橙黄色透明液体,加碱为桃红色。常山的水浸液会呈现出蓝色荧光,将其放进碱性溶液中蓝色荧光加强。秦皮的水浸液会呈现出黄绿色,日光照射呈现碧蓝色荧光。白芷的水浸液紫外线下会呈现出蓝色荧光。板蓝根在水煎后会呈现出蓝色荧光,马兰根水煎后无蓝色的荧光。地骨皮的水浸液会在紫外线下呈现污绿色荧光。 远志的水浸液经振摇,呈现持久泡沫。香加皮的水浸液在紫外线照射下呈现紫色荧光,加入盐酸后荧光不变,加入氢氧化钠呈现黄绿色荧光。桔梗的水浸液振摇出现持久性蜂窝状泡沫,短时间内不消失[3]。柴的水浸液振摇出现持久的泡沫。葶苈子的水浸液种子处出现黏液层。胖大海的水浸液会呈现出膨大状态,表现为海绵状。牵牛子的水浸液会呈现出龟裂状,用手捻存在黏滑感。菟丝子加热煮沸后存在黏滑感,种皮破裂后出现黄白色卷旋状胚。丁香的水浸液会呈现出萼管垂直下沉状。吴茱萸的水浸液会在果实处有黏液渗出。石斛的水浸液会呈现出黏腻,口嚼为黏性。沉香会沉入或半沉入水中。猪苓会浮于水面。 蒲黄在水中不沉,经手捻存在润滑感。青黛振摇后为深蓝色。没药加水研制表现为棕褐色或黄褐色的状液。乳香加水研制表现为黄白色或白色乳液。血余炭置入水中快速下沉。阿魏加水研制,水浸液会呈现出白色乳液。黄芪:在浸水存在豆腥气味。苦杏仁:加水进行研制出现苯甲酸香气。天麻隔水蒸出现马尿臊的气味久煮不散。藤黄加水研制表现黄绿色或黄色乳液。银耳浸水体积快速增大。女贞子酒水蒸表面出现白霜样的物质。熊胆的水浸液会呈现出桃红色。南天仙子的水浸液会呈现出毛膨胀竖立,黏性增大[4]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中药鉴定的准确率、 鉴定成本、 鉴定时间进行观察分析。
1.4统计分析

利用SPSS18.0软件来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对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利用n(%)进行表示,对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并利用(61399f557113d_html_715b2abb80bfa779.gif )进行表示,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中药鉴定成本、中药鉴定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鉴定准确率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中药鉴定结果差异

分组

中药鉴定成本(元)

中药鉴定时间(min)

中药鉴定准确率(n(%))

观察组(n=34)

12.32±3.28

6.87±1.45

33(97.06%)

对照组(n=34)

133.69±6.88

21.16±2.84

34(100.00%)

t/X2

92.852

26.131

1.015

P

<0.05

<0.05

>0.05

3讨论
中药本身的性状体现出差异,信息来源鸡齐全多样,同时其成分也很丰富,临床医学中针对中药进行鉴定时,就会体现出一定的难度。在针对重要进行鉴定的过程中,主要是来源是现代生物学以及古代的草本学,通过对中药的合理性鉴定,有利于对药种来源明确并且提高治疗的质量水平。

实际中,中药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也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密切关注中药的鉴别工作,当前针对中药鉴别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有,显微鉴定、性状鉴定、生物鉴定、理化鉴定等方式,而传统对中药进行鉴别,主要是包括水试法以及火试法,还有观察法等。在我国的一些基层医疗部门,由于企业条件的限制,在鉴定的过程当中,主要会采取水试法来完成相关的工作,有一些中药材遇水浸泡之后,会表现出一些能够肉眼观察到的变化,通过这些方式来鉴定中药本身是十分合理的方式。当前,临床医学中采取的水试法已经不再局限于水,甚至拓展到了一些亲水性的溶液以及亲脂性的溶液中,甚至还有一些无机溶液。研究人员已经将传统的水鉴定方式作为小水试法,与此同时将拓展后的鉴定溶液的方法作为大水试法,这种方法在中药鉴定中的有效应用,能够使中药用药的准确性更高,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中药鉴定中,应用水试法的操作,相对来说会更加简单,整体操作的准确率也会更高,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价值。这种方式能够为患者的快速用药以及准确用药提供相对应的参考依据,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冰. 水试法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黑龙江医药, 2020, 191(02):43-45.

[2] 陈晓慧. 水试法应用于中药鉴定的实践效果分析[J]. 饮食科学, 2019, No.422(06):83-83.

[3] 邓永建, 李波. 浅析水试法在对中药进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 18(02):195-196.

[4] 冯晓明. 水试法应用于中药鉴定的实践效果探讨[J].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