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竹山县践行两山理论的思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7
/ 3

关于竹山县 践行两山理论的 思路 探讨

杨耀坤 邓 亮

竹山县林业局 湖北竹山 4422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是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重要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建设美丽家园的行动指南。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国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决定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关键词:生态;建设;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等系列重大战略,着力构建“一核两带三区”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一体系三驱动”产业布局,系统化推进“1115”产业体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探索“两山”实践创新,做好绿色发展、生态修复、资源保护“三篇文章”,以 “一山(荒山)五区(河库沿岸、城镇周边、市域门户乡镇、通道沿线、社区村庄)”绿化为重点,打好堵河两岸造林绿化专项战役,建设高效林业产业基地,进一步巩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公园建设,加大生态修复与保护力度,构筑秦巴生态走廊和鄂西北重点生态屏障,确保一江净水送北京,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 竹山县践行“两山理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阶段,是“两山理论”实践建设的关键期,是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五年,也是我国“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林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在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同样存在着新的挑战。

1.1 是中央、省市县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明确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省委“一芯两带三区”发展战略,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推动湖北绿色发展。市委“现代新车城,绿色生态市”发展战略,指出把十堰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县委制定了“一核两带三区”发展战略,提出了打造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实现产业强县目标,着力突出产业培植规模化,厚植绿色转型新优势。中央、省市县一系列生态建设举措是竹山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新时代“美丽竹山”建设的指南,特别是县委、县政府抓住政策机遇,成立竹山县鑫森林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竹山县林业发展提供了融资平台,只要抓住机遇,竹山林业前景十分广阔。

1.2 是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近年来,竹山县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大力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和理念,引导群众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倡导绿色消费、低碳节能,养成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提高了全县人民生态环保意识,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社会发展新常态。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新常态下顺势而为,必将为林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1.3 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作支撑。我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生态环境直接关系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全面落实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涉林、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依规加强监管,全县还尝存在在线监控、热点网格、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滞后的现实问题。湖北堵河源国家自然保护区、湖北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湖北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点生态区位和竹山县“三张”国家级生态名片,推进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体系现代化建设迫在眉睫。竹山县水源区地处深切割高山地貌,生态立地条件差,加上人为不符合科学过度垦伐历史欠账,水电、交通、高速路、工业园区等县域重点项目建设征占用林地森林植被恢复力度不够,造林绿化成本增高,森林资源管护任务艰巨。积极应对人为破坏森林植被、病虫害、森林火灾威胁,都将是竹山县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

2 发展重点与布局

根据竹山县的区位、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十四五”期间,林业将紧紧围绕“一核两带三区”发展战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重点发展以竹子为主的林特产业,不断完善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做好“两山”创新实践文章,着力推进国土绿化。

2.1 依托现有资源,系统化推进现代竹产业

以“一心(城关镇、潘口乡、上庸镇、文峰乡为核心)四线(堵河沿线、城镇带沿线、十巫高速路沿线、北星河沿线)多片(庭院、村庄、集镇、园区、景点、河道等)”为重点,以经济为导向,统筹规划布局,强化要素保障,系统化推进竹产业基地建设、主体培育、精深加工、融合发展、着力做大产业体量、提升发展质量,助力乡村振兴。采取分散种植与集中连片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新建以斑竹、金竹、水竹、楠竹等大中径竹为主的竹产业基地10万亩,保护利用已有竹林资源45万亩,使全县竹林基地面积达到55万亩以上,其中高产高效笋竹两用林40万亩,建成竹产业发展示范乡镇5个以上、竹林示范村50个以上、千亩示范片10个以上、示范庭院1000个以上,推动竹产品系列开发、多领域应用,做大“竹山”竹品牌,将竹山县打造成秦巴山区竹产业发展示范县。

2.2 以“二带三区”为重点,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产业

以“二带三区”为重点,即竹房城镇带(包括城关镇、潘口乡、溢水镇、麻家渡镇、宝丰镇、擂鼓镇、文峰乡等7个乡镇)、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和西区(包括得胜镇、秦古镇、竹坪乡和大庙乡等4个乡镇)、南区(包括上庸镇、官渡镇、柳林乡和深河乡等4个乡镇)、北区(包括楼台乡和双台乡等2个乡镇),充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通过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模式,发展小林果、耳菇林、木本药材、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等传统特色产业,引进龙头企业,深化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拓展传统特色产业发展空间。 充分利用湖北省沃森生态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与湖北东洛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数字沃森大健康发展有限公司、福建南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双台乡建设10000亩红豆杉基地的发展规划,延伸擂鼓、柳林、官渡适宜区域推广种植红豆杉10000亩,使红豆杉基地达20000亩,完成红豆杉深加工配套设施建设,引进南方制药落地竹山。

2.3 着力培植森林康养业,创新健康旅游新业态

凭借区域内群峰嵯峨,涧峡纵横,溪河交错,地形地貌复杂,环境气候独特,野生动植物和水能资源丰富,旅游开发前景广阔的优势,采取分区施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健康旅游新路径,培植森林康养业,打造县城至神农架大九湖、重庆巫溪旅游长廊。通过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加快构建现代林业康养旅游产业,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围绕以九华山林场、文峰乡太河村、上庸镇、官渡镇、柳林乡及堵河源为中心的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动周边农户田园生态种养面积1.2万亩,完善休闲娱乐设施,建设“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森林康养基地30万亩,逐渐将我县打造成森林健康游、美丽乡村游的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2.4 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夯实生态文明

扎实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森林质量提升、石漠化综合治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国有林场森林抚育、国家储备林等项目,科学谋划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林业,夯实生态文明。通过林业项目的实施全面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着力打造全市绿色发展高地。

2.5 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现代林业

按照标准化林业站(场)建设要求,完成全县17个林业站标准化建设;完成森林防火体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林权交易平台建设;完善堵河源、九女峰、圣水湖三个“国家级”保护区(公园)及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加快建设现代林业。

3 践行两山理论的政策保障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围绕全县林业发展总体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充分认识林业建设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营造“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封、造、管、育”相结合,推进林业产业生态化。压实工作责任,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强化督办检查,及时解决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形成上下同心、齐抓共管的格局,让绿山富民目标责任落实、落地,促进林业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3.2 立足生态林业,培育市场经济。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打好绿色牌、念好山水经。围绕“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标,培育以竹产业、木本中药材和传统小林果产业为主的绿色经济增长极。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野生林果采集产业、食用菌产业、林下养殖等林业产业,培育林业经济新业态,形成山上建基地、山下建工厂、山外抓市场的产业体系。以“一山五区”(荒山、门户乡镇、通道沿线、河库沿岸、城镇、乡村)造林绿化为重点,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和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林业投融资改革等。

3.3 加大林业投入,实现促农增收。一是通过林业改革发展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等资金渠道,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林业重大项目投资支持竹山县林业发展。二是增加县级财政预算。将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行政执法、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加大地方财政资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三是深化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以竹山县鑫森林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重点,大力发展实体林业、民营林业、社会林业,推进林业供给侧改革,通过林业投融资,解决资金瓶颈制约。加快竹山县林权交易平台建设,推动我县林木林地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工作。

3.4 加强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持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实现林业行业转型升级。依靠成熟的林木嫁接技术、林木良种选育技术、森林营造及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森林经营管理、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提高林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市场化经营水平。加快推进产学研联姻、贸工农结合,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和应用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应用率和贡献率。加强技术创新,组织科技攻关,集中力量研究解决生产、贮藏、加工、包装和运输等各个环节的关键难题,提高林业产业的整体科技水平。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咨询、技术参股、领办企业等多种形式,参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增强林业发展内生动力。推广林业技术,提升科技水平。通过科技创新,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3.5 坚持依法治林,加快林业发展。

3.5.1 是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森林防火条例》、《退耕还林条例》、《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湖北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林业法律法规,随着森林公安转隶,成立相应执法机构,充实执法人员,加强执法人员培训。

3.5.2是加强林木采伐管理,确保科学、有序、合理采伐林木,严格木材加工经营许可,确保森林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总体要求和资源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3.5.3是加强林地征占用审批,确保林地征占用服务管理“两手硬”。

3.5.4是树立生物安全观,认真做好全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

3.5.5是继续开展长江生态大保护林业专项行动及守护自然保护地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践行两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会让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市民保护森林、重视生态的意识进一步提高。生态治理、生态修复投入取得明显成效,林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林业经济持续发展,林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增强,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的作用更加强大。


参考文献:

[1]竹山县“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202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