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公共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7
/ 2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公共教育研究

徐思齐

恒大童世界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纽约艺术博物馆的一大亮点是其在公共教育上卓有成效的探索,在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艺术,把艺术带入每个人的生活中”为构建思想的导向下,公众教育的服务理念、服务样式呈现出了一定的超前性。本文就纽约艺术博物馆在文化教育上的探索之路

进行了回顾,就其在公共教育上的成就进行了价值反思,立足于新时代精神文化建设的要求,提出了新时期艺术博物馆公共教育上的实践方略,在未来的发展当中,艺术博物馆需以时代要求为己任、以公众教育为导向、以平台开拓为路径,为艺术博物馆觅得发展动力的同时,推动艺术博物馆在精神文化建设中的新发展。

关键词:公共教育;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启示

新时期的幸福中国,不再仅仅着眼于区域经济总量的高速攀升,开始更为关注社会的精神文明的发展。文化强国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公共文化部门需在先进文化的指引下,依托自身优势,创新基层公共教育形式,全面提高居民的综合素养,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艺术博物馆是公共服务当中的重要组成单元,以期独特的魅力曾吸引着大量的爱好者参观、游览,但我们仍需要看到这些艺术博物馆因陈列内容、组织样式等问题,导致了其具有着先天的排他性[1]。大量的公众因欣赏水平等原因被挡在了大门之外。这无形中也就削减了艺术博物馆在公民服务当中的价值。本文将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就公共文化教育问题展开探索,以丰富公共服务方面的研究,为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1纽约艺术博物馆在文化教育上的探索之路

纽约艺术博物馆有着九十多年的历史,它由三位女士 Lillie P. Bliss,Mary Quinn Sullivan,Abby Aldrich Rockefeller在1921年共同发起建设,当时展厅的只是一个小的办公室。首任馆长巴尔是当时小有名气的艺术史家,它对于博物馆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定位,在他的建议之下纽约艺术博物馆创设内容涵盖了建筑、绘画、摄影、电影等几乎所有的视觉艺术门类。这一对现代艺术极具包容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美国人的文化习惯,为其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得益于洛克菲勒家族的持续支持,纽约艺术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展示空间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逐步扩大的实力也为其带来了极大的声誉,它在世界艺术博物馆当中的地位日益巩固,成为了世界艺术殿堂中的新贵[2]。在博物馆发展进程当中,它始终秉承一个最纯粹的目标,那就是“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艺术,把艺术带入每个人的生活中。”这使它不仅获得了更多的拥趸,更使其社会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彰显。走进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随处可见的公共教育项目。新颖别致的公众互动项目充斥在博物馆的各个角落。不同于以往公众对于艺术博物馆的认知,它对于信息技术有着更大的热情。这也使得它的艺术教育形式更为前沿。打开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网站可以看到大篇幅的公众项目教育版块,设有“学术性讲座”“实习课程”“研究资源”“社区项目”“少年项目”众多内容。

2纽约艺术博物馆在公共教育上的价值反思

博物馆在时代的发展当中,逐步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正如著名作家艾琳所说:“艺术博物馆的动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地硬化”。如何走出发展的迷局,让艺术博物馆永葆青春,是一个极富时代意义的话题。在长达九十年的发展历程当中,纽约艺术博物馆能够持续性地走向辉煌,有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它找到了艺术博物馆的真正价值所在。它在对现代艺术不懈追求的同时,不断地通过与时代发展、居民生活的辉映,大胆开拓、承继守正,紧贴时代脉搏,尊重公众需求,最终成为了最具前沿,最具特色的艺术机构。它不断地破除公共对于艺术博物馆收藏大师作品、展示优秀艺术品的狭义认知,而是致力于让更多的走进艺术、了解艺术,让公众在于艺术品的互动中,在博物馆所组织的活动中,丰富视野、交换想法、生成知识。在这一过程当中,它也由一个传统艺术品典藏地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着社会责任的艺术传播地,从一个艺术的保管者转化为艺术的教育者,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开创[3]

3新时期艺术博物馆公共教育上的实践方略

3.1以时代要求为己任

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共教育工作,博物馆自身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其需将对居民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的引导和构建放在突出位置,发挥出其应有的思想文化阵地作用,成为居民文化政治学习和思想交流、艺术品鉴的前沿,使居民可以在感受文化艺术多带来的视觉观感和精神享受的同时,自觉地接受文化艺术所带来的熏陶,以实现在党的领导下,居民全面参与的文化大繁荣。要摒弃先前的走形式、摆台面等思维模式,从长远的规划、常态化的工作层面来开展这项工作。在机制健全的同时,博物馆也需要对职工展开公共文化供给的再教育、再认知,使其内心能够升腾出巨大的能动性,以更先进的思想、更科学的方式服务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第一线

[4]

3.2以公众教育为导向

纵观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博物馆在社会职能上的转变主要经历了藏品服务和公众服务两个阶段。在公众服务的过程当中逐步地从艺术的展示逐步地延展到艺术的教育,这是世界博物馆发展的一大趋势。从更为宏观的维度而言,公众才是博物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博物馆的“博”不能之着眼于藏品上的“博”、空间上的“博”,更多的是要放在公众服务上的“博”,文化教育上的“博”,需以公众教育为导向,让博物馆中的典藏在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当中生发出更大的价值,为博物馆增活力,为文化建设增动力。值得关注的是,对于走进艺术博物馆的公众而言,多数应被定义为非专业人士。这就需要在公众教育环节的设计当中,充分地考虑到公众的知识储备、欣赏水平,主动平抑专业艺术与通俗认知间的鸿沟,以更好地达成公众教育的使命。

3.3以服务开拓为路径

在对走近艺术博物馆的公众的观察当中发现,他们更多的是愿意参与到博物馆的“互动环节”当中,这是公众自我艺术意识的觉醒,也是个性化需求的一种表达。公众不能和观众直接画等号。观众是一种被动欣赏的状态,公众将是一个主动探索的状态。当前,博物馆的建设当中都已经将此作为博物馆的一大功能。从博物馆公共教育的视角出发,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将丰富的藏品知识、文化知识融入到多样的交互环节当中,变被动参与为主动探索,变文化供给为文化发现,这对于提振博物馆的公共教育能力有着重要的支点作用。在这一过程当中,可适当地融入市场营销的策略,最大限度地迎合公众的需求,深化自身的服务机能[5]

3.4以平台开发为支撑

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过程当中,互联网及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新媒体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供给途径。在对居民的走访当中发现,新媒体及互联网已经深度地影响了公众的生活。这也就意味着新媒体平台将成为文化建设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端口。因此,要在博物馆的公共教育过程当中,加大对新媒体的建设,注重对新媒体网络的部署,以贴合当下居民的文化需求样式,在为居民文化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推动文化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发展。如在这一进程当中,展开线上博物馆的建设,可开通艺术博物馆的APP或公众号等,使居民能够更为高效、编辑地参与到博物馆的文化建议之中。

4结束语

新时期的居民艺术生活中的新姿态、新气象的实现,将对居民素质提升和人格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加大公共文化供给是新时期保障居民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在过去的90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从一个只有几十平米的小博物馆发展成一个有着6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展馆,成为了世界级的艺术殿堂。难能可贵的是,在它的艺术魅力、影响力不断地扩大的同时,对于博物馆发展初衷的坚守却未曾消减,“让更多的人接受艺术、把艺术带入每个人的生活”也成就了它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佳话。从纽约艺术博物馆的发展中,我们也需在借鉴当中反思,将更多的人吸引进艺术博物馆,不仅将为艺术馆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之力,也会让其社会价值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唐盛健.文旅融合下的博物馆公众餐饮服务发展趋势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3):156-158.

[2]严间开.让博物馆“活起来”——博物馆展览与活动的有机融合[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190-192.

[3]吕金阁. 博物馆城市历史文化教育活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

[4]刘哲,贾清.博物馆教育活动中的“公众参与”[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1,7(03):233-237.

[5]丁露.博物馆资源与小学创新型美术教学策略探究——以安徽省淮北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为例[J].大众文艺,2021(11):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