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6
/ 2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张涛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务局,山东 济宁 272100

摘要: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可显著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施工过程更为复杂,人们更加关注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的稳定性。工程施工中,要认真分析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全面提升基础处理施工水平,以促进水利工程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具有复杂性,施工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地基处理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重点,对后续施工会产生较大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工作人员务必高度关注地基处理,要切实的满足施工的规范要求,避免后续施工中出现不良地基,确保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特征

与其他类型建筑项目相比,水利水电工程更具特殊性,具体体现在施工操作、环境及场地等几方面上。从基础处理角度展开分析,可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特征概括如下:

首先,施工范围大、面积广。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涵盖水库大坝、水电站、进水建筑、泄水建筑等内容,此类建筑规模大,涉及范围广。

其次,地形复杂程度高。水利水电工程与农业、电力均有着紧密联系,为保证水电供应的及时性、可靠性,一般会将工程设置在郊区,而这些区域经常会面临地形地势和水系复杂等特点。但由于面积较大,通过科学规划能够完善工程质量,提高使用率。

最后,技术种类多样。水利水电工程因为面临较为复杂的地形环境,所以使用的施工技术种类也会存在多样性的特征,要求结合现场情况及工程需求进行科学的选择。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积极意义

基础处理是水利水电工程中较为重要的项目,对基础处理项目展开科学分析和研究,能够增强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渗漏、沉降等问题的出现,进而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具体作用为:

2.1保障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层,土体结构的稳定性、抗压能力较差,如果在这样的土层结构上施工,则难以保障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需要采取基础处理施工方式,对软土层予以科学处理和加固,增强可靠性,避免沉降、坍塌等问题的出现。同时,做好基础处理,能够完善结构性能,提高结构强度和承载力,更好的应对后续高负荷的施工作业,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率。

2.2 保障基础防渗效果

水利水电工程主要在水域中施工,所以基础防渗施工在工程建设中尤为重要。如水利水电工程防渗处理效果不理想,就容易出现工程坍塌、结构裂缝和变形缝等安全隐患,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基础处理,可改善工程防渗效果,提高工程的作业质量。

2.3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基础施工质量对工程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关系到工程后期的应用安全,对工程寿命产生了较大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发展中,完善基础处理能够延长工程寿命,保障工程的经济效益。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3.1基础防渗

3.1.1灌浆技术

1)高压填充式灌浆法

灌浆前需于结构顶层钻孔,相邻钻孔的间距为1.5-2.0m。钻孔深度应保证钻入基础穿过砂层,进入砾石层,灌浆压力控制在127.40-166.60kPa之间。底部灌浆施工后,孔洞位置可利用黄泥浆作密封处理。蚁穴、溶洞则可采用30型钻机于蚁穴、溶洞周围设置孔洞。之后置入适量泥浆即可。

2)卵砾石层的防渗帷幕灌浆技术

卵砾石层灌浆形成的钻孔缺乏完整性和稳定性。目前,防渗技术日益完善,该方案的应用也显著减少。主要可作为勘探和防渗处理的补充及辅助方式,该方法在渗漏位置少量灌浆便可解决渗漏问题。

3)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技术

土坝灌浆多分为填充式灌浆和劈裂灌浆两种,后者的作用原理为在一定的灌浆压力下,浆液的置入会造成应力变化,如初始应力和抗拉强度,从而引发岩石或者土体结构层的变化,地层中的孔隙范围扩大,形成新的裂隙,使低透水性地层中的浆液迅速扩散。

3.1.2防渗墙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施工中,钻进、固壁和混凝土浇筑是工程的施工重点。施工中需连续开挖空槽,钻进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两端空槽比的松散度及层次化压实作业。以泥浆固壁方式组织沟槽施工作业,增大槽壁的强度。防渗墙施工中,要高度重视浇筑过程的跟踪监测,并结合工程现场概况和构筑物实际科学选择施工工艺,并注重施工工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3.2基础加固

3.2.1换填管理法

换填施工中,要切实开展基础工作,根据工程施工要求加强土质处理。土质填充需分层开展,首层为碎石层,可增强地基的透水性,且合理的碎石分布能够增大地基的强度,全面优化工程的建设和施工质量。二层为灰土层,可增强地基的负荷能力,使地基处于稳定、平衡的状态。三层为砂层,适量填充砂土能够有效降低地基的含水量,也可控制地基土的缝隙,从而不断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2.2排水砂垫层法

排水砂垫层施工中,排除软土地基中含水量较多的土质,是提高土质强度的重要途径。排水砂垫层施工可有效提升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地基土顺应工程的建设和施工要求。

3.2.3固结灌浆

固结灌浆施工技术能够优化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如岩石结构完整性受损,则在挖掘破碎较为明显的岩石时,为减轻岩土结构变化对工程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负面影响,需要在结构开挖前高度重视准备工作。如在固定范围内的斜孔或水平孔组织灌浆施工中,于土石堤坝的底部设置混凝土垫层,优化混凝土地层的防渗性能和抗压性能。

3.2.4化学加固法

化学加固法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方法的施工程序更为简洁,且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工程施工中合理配置化学溶液,之后利用旋喷方式将溶液渗于地基土之中,地基土与化学溶液融合后,便可形成高强度的土壤结构。但是在工程施工期间,应用化学加固法对化学溶液配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配置的溶液浓度较低或渗入不足,则易于出现土壤强度和硬度不符合标准的情况。若过量应用化学溶液,则区域土壤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所以,在应用化学固结法的过程中,应深入考虑工程的施工现状。

4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合理确定施工时间

基于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首先确定工程的施工时间。水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影响最为明显,水利工程受时间变化、地区变化的影响,水利概况存在明显差异。施工人员需要在枯水期施工,以减轻水利作业对整体工程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枯水期具有一定的限制,施工时间较短,工期较紧。为此,相关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并依据工程实际灵活调整,以促进工程作业的有序开展。

4.2结合实际开展图纸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施工期间,图纸设计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图纸设计前,要求技术人员做好施工环境的勘测工作,成图后比对图纸和现场施工环境,出现误差时要及时修改,确保图纸环境和信息数据的高度统一。
4.3加强施工材料检测

现阶段的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施工材料直接影响着基础处理的质量。为不断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效率,施工人员应将施工材料质量检测作为重点,如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合水质量检测和掺合料质量检测等。混凝土质量检测中,可利用放样测试的方式组织检测,掺合料质量检测中可采取成分分析和杂量分析方式。混合水检测中则需采用PH值测试方法,以有效规避混合水过酸或过碱所引发的混凝土质量不达标问题。

4.4高度重视隐蔽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施工阶段,忽视隐蔽工程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一旦隐蔽工程中出现问题,就会对工程整体质量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但是隐蔽工程中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且很多问题无法在工程施工中或完成初期立即发现,多是在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隐蔽工程问题才能表现出来。为此,在水利水电工程作业中,务必高度重视隐蔽工程的管理,第一时间发现隐蔽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规避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4.5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工程管理人员需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管机制。管理层可将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到实处,确定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人员在施工生产活动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及时发现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重视施工单位的安全措施的监督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紧急处理方案,增强人员随机应变和紧急处理的能力。与此同时,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深化工程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确保所有员工上岗前均参与到系统化的安全知识和操作培训中,且开展考核工作,符合要求的人员方可上岗。

5结束语

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是工程建设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项目施工中,工作人员需要依据项目施工地的概况和特点,选取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优化施工方案,高度重视施工现场组织管理及技术管理,以此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工作,推动整体作业的高质量完工。

参考文献:

[1]陈俊.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城市周刊,2019,000(034)

[2]刘涛.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建材,2019(01)

[3]邓超,龙琼.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建筑发展,2019,003(009)

作者简介:张涛(1973-10-16),男,汉族,山东济宁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