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6
/ 2

探讨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萨仁其木格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罕乌拉小学 025550

摘要:现阶段小学数学教材中,主题图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特色。在主题图中有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化图片,借助主题图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深入了解主题图的作用,革新课堂教学观念,充分发掘主题图的作用和价值,保证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图;应用

引言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形象思维是他们的主要思考方式。正是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数学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为小学数学教学创设了相应情境,将数学问题用贴近学生生活和认知的主题情境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题图将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等通过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一、主题图的特点

主题图一般具有三大特点,第一是具备趣味性以及生活化,很多的主题图所融入的元素都和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游乐场、学校、动物园、自行车等,这些元素是学生能够体会到的生活化的场景,同时又充满着童趣,符合了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的特征。第二则是内容丰富性。主题图的设计包含了很多的故事和数学知识,通过一些文字和符号的导语展示相应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等。第三则是能够达到提升学生品质的目的,有些主题图的设置是包含德育的内容的,比如有一些主题图讲述的是接待客人的生活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就体现了文明和礼貌等内容。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主题图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教学情境,创设主题图应用情景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大多以形象思维认知事物,抽象思维能力明显不足,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在这样的情况下,借助主题图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情境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活动充满活力,发挥主题图的课堂推力作用。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的教学中,教材中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游乐场,以此作为主题图材料,发挥主题图的优势,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游乐场的短视频,在学生视频观看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对课本主题图进行观察,分析主题图中的各种内容。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图设计相应的问题:“在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内容?从中可以找出哪些信息?”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完成相关的问题。结合教材主题图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熟悉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体验,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主题图观察方式,有效创设课堂问题,加强学生数感培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二)引导学生的合作交流,优化主题图的探究过程

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行与垂直》一课学习时,教材中的主题图为几名学生利用直尺和笔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并探讨会出现哪些情况。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观察主题图,然后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各组学生按照主题图上的方式绘制任意两条直线,并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得出这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这时小组学生自己亲自绘制直线,与小组成员探讨。老师可以观察各组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情况,随后总结各小组画直线的情况,并提出问题,那些在一张纸上没有相交的直线,如果再接一张纸,会相交吗?如果把纸的长度无限延长最终会相交吗?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向学生讲解有些直线虽然在一张纸或两张纸上没有相交,但经过无限延长最终可能会相交。而有些直线无论怎样延长,最终都不会相交,这样的直线就叫作平行线,最后引出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学生在自己动手探究和小组交流合作讨论中,将抽象的平行线概念具体化,加深了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

(三)深挖主题图,进行德育渗透

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中,课本的主题图采用扇形图将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分类,环保教育的意图显而易见。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我们每天都制造很多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到哪里了?”以此感悟环卫工作人员的艰苦劳动。然后出示主题图,提问:“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废金属和纸张共占生活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巧妙利用图上信息,教学生学习垃圾分类方法,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并且在家庭作业中加入这样的课外内容:调查你家每天产生的垃圾量是多少?思考如何减少这些生活垃圾?如何进行分类和利用?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合理运用主题图,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内都配备了大量的主题图,有些主题非常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可就地取材在课堂上直接运用,但有些主题则相对远离实际,所以需要进行合理取舍。如教学“买电器”时,教材中的价格可能与实际不相符,所以教师可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课后自主调查电器在本地区的价格,然后在课前统一学生的调查结果,根据学生的结果引导学生计算。此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计算积极性,又能够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意义。如当计算活动结束后,学生会发现电器价格差异,并明白只有经过对比计算后才能够选择价格最优、品质最好的电器。

结束语

小学数学课本中,主题图渗透在教材的各方面,比如在单元的导入、新授课练习题等板块。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合理地对主题图进行应用,吸引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教师在开展主题图教学时,要对主题图进行深度解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展现主题图,发挥出主题图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拓展学生思维,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奕.小学数学“主题图”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优化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2):96.

[2]赵旺录.小学数学“主题图”在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23):119-120.

[3]殷庆.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