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6
/ 2

建筑主体结构 工程 项目施工 技术 分析

闫媛媛 1 刘鹏 2 , 储茂林 3 ,

35052119851205****; 37142119800304****; 37088219910116****

摘要: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决定着建筑后续的使用功能是否稳定,是否安全。在建筑领域竞争积累的趋势下,更要保证结构施工质量,才能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让工程更加长久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1 主体结构的施工意义

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有着直接关系,而主体结构的承载能力以及结构规划是否合理,都取决于前期的设计。因此要首先针对主体结构的设计优化,这样才能够保证在设计环节当中,可能影响结构质量的因素都融入到设计方案当中,保证结构整体性能得到优化。简而言之,结构设计与施工过程都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这是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前提条件。在结构设计阶段,要对结构强度、施工材料、空间规划、整体稳定性等多方面要素加以考量,这样才能保证主体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建筑施工完成后便会投入使用,无论是商业楼宇、民用住宅或是商住混合的建筑,最基本的使用原则都是保证使用者的安全不受威胁。为此必须保证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保证主体结构的性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才能规避安全风险。

2 加强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作为建筑的支撑部分,建筑主体结构如同骨架,决定着建筑能否正常运行,主体结构是建筑构成的核心部分,需要长期承受负荷,并且要将荷载传输到地基,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安全。为了避免出现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结构受力均匀,必须提升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利用创新且可靠的施工技术去保证施工的科学性。反之如果对主体结构施工缺乏重视,则会留下诸多安全隐患,甚至引起严重事故。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主要类型包括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与筒体结构。不同结构需要结合不同施工需求去选择,并且要结合不同结构的施工管理要求选择不同的管理手段,以保证施工的有序推进。

3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施工人员个人能力与素养不足

主体结构施工过程是漫长的、精细的、专业性的施工过程。而施工人员则是决定着施工效果的核心要素。施工人员能否在施工过程中发挥出专业能力,取决于企业对于人员能力与素养的审核,以及后续的培训管理。但是通过近年来的行业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当前的建筑领域施工人员队伍在专业技能水平及个人素养上显然无法满足实际的工程施工要求。这是无法否认的问题,也是需要重点去解决的问题。只有保证施工人员队伍的质量,同时保证队伍的稳定性,避免陷入人才不断流失的局面,必须严格要求、认真培养。

3.2 施工管理体系不完善

主体结构施工包含了诸多环节与工序,要建立起独立的管理部门、聘用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完善管理规章,并且要引入创新性的管理技术,才能得到理想的管理效果。但是当前的管理体系显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权责混杂、规章落实不到位、管理技术落后等等,这都会导致施工过程的管控过于粗放,无法达成精细化管理的目标。随着工程领域的发展,相关部门对于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更高,企业如果无法做好表率,无法做到依照规章行事,便无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体现出优势。

3.3 对于安全管理缺乏重视

安全施工是工程项目施工的基本原则,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利益以及企业的利益,一旦因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而引起安全事故,后果是企业无法承担的。但是当前的许多企业对于安全管理显然依然缺乏充分的重视。一方面体现在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要求不高,即便是在未佩戴安全护具的情况下,依然允许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对于不规范操作惩罚力度不大等等。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于现场设施设备的质量管理松懈,因过度关注前期的成本,眼光过于短浅,所以会导致施工现场的诸多安全隐患无法及时被发现、被解决,这都是严重影响着施工安全的主要问题。

4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4.1 钢筋技术

钢筋技术是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建筑工程的柱体、墙体及梁等结构的构成当中,钢筋都是一个关键部分。作为主体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钢筋材料往往与混凝土材料共同使用,进而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原因是钢筋的粘结力较高,所以使用钢筋与混凝土相互搭配,能够提升结构整体的强度水平。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必须要综合考量以下几个技术要点。其一是要重视对于钢筋材料的筛选。必须以设计标准为基础,要对钢筋材料类别、规格、结构比等做好划分,控制材料质量,从采购环节,到材料实际投入应用,都要做好控制。其二是要做好钢筋的衔接。要结合钢筋的直径、受力方向等进行控制。钢筋直径超过22mm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冷压连接或者机械连接的手段去处理,钢筋直径在22mm以下的情况下,应当使用搭接焊接的手段去处理。其三是要做好钢筋捆扎处理。捆扎作业要在完成模板安装作业前开始,要事先做好间距与排距的设计,才能开始钢筋的捆扎作业。并且要依照捆扎的方向去决定钢筋长度。

4.2 混凝土工程技术

混凝土技术与钢筋技术同样是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当中常用的关键技术,对于结构寿命及安全性有着很大影响。为了得到理想的施工效果,需要首先掌握以下几个角度展开分析。其一是要严格落实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规范要求,必须结合钢筋与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去做好施工规划。例如对于混凝土材料的选材,一般以预制商品混凝土为主。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利用一次性的浇筑手段去完成浇筑,在浇筑的同时,为了避免剪力墙钢筋出现位移或是交叉等问题,保证混凝土迅速成型,要利用高振频振动器设备进行振捣。其二是为了确保混凝土制作的质量,应当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制过程,如果含水量不足会导致混凝土材料过硬,而含水量过高则会导致混凝土材料过稀。即配比的设计决定着混凝土配制之后的质量。如果配制的质量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必然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施工使用效果,导致墙体的强度不足,稳定性不够。这会使得后续的经济效益不理想,所以必须对混凝土的配制过程做好控制,才能保证混凝土材料的优势得以体现。其三是要做好主体结构的保护,在开展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模板施工是必要环节,为了保证施工完成后结构的质量,为了避免墙角出现变形等问题,需要通过预设钢筋头的方式保护墙角部分。

4.3 混凝土浇筑工程

混凝土浇筑是一个关键的施工环节,因为混凝土是结构主体框架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只有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才能确保工程投入使用之后能够长久、稳定运行。为了提升浇筑的质量与效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掌握以下几个技术要点。其一是要保证结构的承压能力,保证结构具备相应的荷载能力。因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内容牵涉的范围包括屋面、墙体、梁、柱等,对于结构的优化可保证混凝土浇筑效果。其二是为了保证浇筑质量,对于水泥浇筑的厚度及搅拌时间必须严格控制,而且在实际浇筑过程中,必须做好监管,避免出现蜂巢等问题。其三是在针对梁结构开展浇筑作业时,要确保对于预埋件的控制落实到位。

5 结语

房屋建筑的主体结构施工是建筑施工的核心环节,主体结构是建筑的骨架,对于建筑安全性与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有许多安全事故都与结构质量有直接关系。随着建筑施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主体结构施工技术需要进行改革,才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徐阳.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7(12):127.

[2]李兴武.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法探究[J].民营科技,2017(3):140.

[3]杨骏,邹玲燕.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6(3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