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调控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3
/ 2

语文课堂调控策略探究

陈妙贤

里水镇教育发展中心 528244

【摘要】课堂调控能力强的教师,课堂上学生的专注度、参与度特别高,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可见,提高课堂调控能力,钻研课堂调控的方法、策略很有必要。本文就课堂调控方法、手段方面,进行了分类研究,提出了多样化且富有特色的课堂调控策略。

【关键词】 课堂调控 组织管理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


课堂调控是指教师对课堂学习活动的调节控制,包括对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学生的组织管理,以及对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等多方面的内容。小学生年龄小,心理、生理发育不成熟,因此他们的适应能力较弱,有意注意的持久性较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我约束力都存在不足。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是高效教学行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我们的课题就教师教学行为中的课堂调控策略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究。

积极热烈、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能让师生间、生生间关系更融洽、和谐、愉悦。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认可度高,学习热情高,对所学知识也能留下更深刻、扎实的印象。研究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很多时候课堂调控决定着课堂气氛,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课堂调控能力强的教师,课堂上学生的专注度、参与度特别高,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可见,提高语文教师课堂调控能力,钻研课堂调控的方法、策略很有必要。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调控的手段是丰富的,为了让课堂调控更有实效,我们在传承中创新,对课堂调控手段进行分类型研究,逐步形成多样化且富有特色的课堂调控策略。

  1. 竞赛式调控

组与组之间的比赛,因为要比较所以产生竞争。各小组都渴望胜利,希望得到老师和其他小组的的肯定,必然努力做好。小组的竞赛,参加比赛的是小集体,于是组员之间会互相提醒监督,形成小组的凝聚力,使教师的课堂调控行为事半功倍。各种用于课堂调控的竞赛表、评价表应运而生。

红 花 榜

61318e44360da_html_998e5d8798b0b24e.png

红花榜、红旗榜、星星榜……都是通过小组比赛形式,采用小组加分、扣分方式进行评比,由于奖励及时,形象直观,易于操作,是低年级语文课堂调控最常用的策略之一。这种评比方式能激发学习动机,使课堂纪律瞬间得到有效调控。

二、游戏式调控

在课堂气氛趋于沉闷,学生开始疲劳的时候,老师采用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脚,让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为下面的教学起到一个良好的辅助作用,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有意注意的有效调控策略。例如用于课间休息的小游戏。每当老师说:“动动手,动动脑,劳逸结合,学习效果好。”学生便站起来,呼应老师,边背儿歌,边做动作,舒展身体。

又如开展模拟动物动作的小游戏,“小袋鼠啊,蹦蹦跳(双手向前弯曲,双脚离地跳);小花狗啊,汪汪叫(双手放于嘴前做喇叭状);小鱼儿啊,游啊游(双手做鱼游状);同学们啊,拍拍手;快乐学习齐坐好!这种小游戏,创造机会让学生动起来,学习小动物动作有趣好玩。下午的语文课,学生疲惫时,带着学生一起做一做,能一下子把“贪睡虫”赶跑。

由于能有效调节身心,而且小学生都比较好动,这类的课堂调控策略也很受学生的喜爱。

  1. 口令式调控

当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及时采用一些简单的小口令,与学生进行对答,对答过程加上动作配合,令学生在动态的对答活动中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教学中来。例如训练学生坐好,集中精神看黑板。老师说:“小小手”,学生马上调整坐直,手放背后并说:“放背后”,老师接着说:“小眼睛”,学生目视前方答:“看黑板。”各种有趣的小口令,得到学生的喜爱,并于课堂上发挥效用。又如:

老师

学生

一、二、三,

我坐好!

小嘴巴,

不说话!

拍拍手,

快坐好。

小耳朵,

认真听。

请坐好,

我坐好!

请跟我读,

我跟你读!

这样的小口令在课堂上使用率最多。由于操练的机会多,学生已形成一种潜意识,一听到老师的口令发出,就能脱口而出,与老师进行对答,并在与老师对答的同时,自己的动作按口令内容要求也做好了:手叠放、腰挺直、嘴闭上,做端正,认真倾听。口令式的课堂调控策略,在小学低年段课堂教学上效果也很明显。

四、儿歌式调控

儿歌以其活泼生动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简洁明快的节奏,琅琅上口的韵律,易读易记易唱,因而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编写儿歌,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来落实课堂常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质量。能起到很好的课堂调控效果。

例如书写前,老师提醒:“孩子们要书写了”,学生马上背儿歌:“头正、腰直、腿放平,胸离桌一拳,眼离书一尺,指离笔尖一寸。”学生一边高高兴兴背儿歌,一边按要求调整书写姿势,儿歌背完了,书写姿势也做好了。

五、诗歌式调控

语文老师在儿歌式的调控策略为基调进行拓展延伸,创作出新颖的诗歌式调控策略。利用学过的诗歌,来作为课堂调控的素材,加以运用,这样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同时起到调控课堂纪律的作用。如语文老师吟诵:“床前明月光,”学生接着诵读:“疑是地上霜”,老师接着:“举头望明月,”学生跟着诵读:“低头思故乡。”诵读结束,学生马上坐好注视老师,继续上课。

不少语文老师反馈运用了以后,发现好处甚多,诗歌的积累更丰富,新学的诗歌掌握得又快又好,且课堂纪律也进步很大。

六、奖励式调控

谁都喜欢受到表扬与奖励,奖励式的课堂调控手段在小学课堂最受欢迎。口头上的表扬有时一晃就过去了,效力不能持续很久,也不能留下给家长看到的“痕迹”。于是,“物轻情意重“的贴纸成为了最佳奖品。当某个小朋友表现好的时候,给他奖励一张小贴纸,就能让他坚持认真上完一节课,而那些不认真的小朋友看见别人得到老师的奖励,也很想得到,于是纷纷认真起来。瞧,一点小奖品就能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有时侯觉得咱们这些“小可爱”其实也很好哄。

当奖励多了以后,就要加入长效机制,来维持这个策略的热度了。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适当增加获得奖励的难度和加大奖励的力度,如十朵小红花可换一朵大红花,十朵大红花可换来一封写给家长的表扬信等。

除了贴纸外,印泥盖的红花,学生也喜欢。于是,有的语文老师专门开设了奖励收集本,每人一个专属的小本子,课堂上谁坐得端正,谁回答问题声音最响亮,老师马上给盖一朵红花,一个星期统计奖励一次,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课堂的纪律,学习的热情,在老师的调控策略下越来越好。

教学实践研究中,语文老师使用的课堂调控策略愈加丰富,课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师灵活地运用课堂调控策略对课堂教学实施了有效的调控,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学生的学习呈现出有序的、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学效果喜人。

【参考文献】

《课堂掌控艺术》蔡楠荣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