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综合性、全灾种”的消防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3
/ 2

浅谈“综合性、全灾种”的消防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莫理朝

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

摘要:消防应急通信保障任务的难度随着社会进步、灾害类型增加等因素变化而日益提升,面临的现场环境更加复杂,保障条件更加恶劣,公网瘫痪、道路损毁、电力中断等通信保障的不利因素急剧增多。此文以2021年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地震灾害事故救援实战演练应急通信保障工作为触发点,分析应对“全天候、全地域、全灾种”的应急通信保障需求,健全反应迅速、联动有力、高效畅通的消防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关键词:应急通信;通信体系;机制;效能

引言

消防应急通信队伍围绕新形势下“综合性、全灾种”应急通信保障任务需要,从应急响应、途中报告、通信组织、战时运维和联勤联动等规范了各级重大灾害事故应急通信保障程序。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构建上下一致、立体协同、衔接紧密、运行有序的应急指挥通信体系,是消防应急通信值得研究的题目。

1 演练应急通信保障经过

1.1基本情况

2021年3月16日6时,演练模拟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工业园区附近发生里氏7 级地震灾害。北海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报警后,启动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预案,调派1支轻型搜救队前往处置,北海市应急局、供电、医疗、交警、气象、住建、民政等部门联动响应,同时向广西消防救援总队报告地震灾情,震中北海市原北海晶牛微晶石项目厂区内部分建筑倒塌,有部分人员被埋压,距震中6公里范围内道路塌方,车辆无法通行,请求调派力量增援。总队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广西消防救援总队重特大地震灾害跨区域救援预案》,成立抗震救灾应急救援指挥部,调集南宁、柳州、桂林、钦州、玉林支队地震搜救队、战勤保障分队和应急通信保障分队实施跨区域增援。

1.2通信力量编成

调集6支应急通信保障队及事发地消防大队通信保障组共7辆通信越野车、4辆动中通通信指挥车、56名通信保障人员,以及北海市通信运营商、供电、气象等联动部门4车20人参与。各单位按照重大地震(地质)灾害应急响应通信保障工作规程,设置前突保障组、遂行保障组、后方保障组分工,接到指令后,迅速集结,通过公路、铁路、航空的运输方式赶赴现场开展应急通信保障任务

1.3现场通信条件等情况

演练现场位于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工业园区原北海晶牛微晶石项目厂区内,厂区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演练区域处于项目更换拆迁状态,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用于演练科目设置的空置建筑厂房8栋、空地2块,模拟公网瘫痪、道路损毁、电力中断。现场多云天气,气温20-25摄氏度,东风4级。

1.4通信保障任务分工

北海支队第一时间就近调派合浦大队通信保障人员赶赴现场并启动直报直调程序。总队、支队应急通信保障队按照后方、遂行、前突保障组分工开展保障。

后方保障组负责后方指挥中心的通信保障,开启各类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建立并保持后方指挥中心与灾害现场的音视频通信网络;统计上报通信保障力量出动情况,协调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厂家做好现场通信保障工作;协调后勤保障部门准备充足的个人物资保障,与地震、交通、气象局等相关联动单位做好视频会商系统调试;组建指挥视频会议调度各类图像资源;落实通信保障工作群值守,做好指令的上传下达。

前突保障组一次性携带轻量化卫星便携站、北斗有源终端、卫星电话、双光无人机、三维建模软硬件、便携指挥箱、语音图像自组网等关键通信装备,确保满足前期灾害现场灾情侦察、航拍测绘、三维建模等需要。

遂行保障组全程负责本单位增援队伍的通信保障并完成指挥部搭建,依托动中通通信指挥车或卫星便携站与后方建立连线,利用LTE专网通信系统、窄带语音通信系统搭建现场专网覆盖,实现救援现场救援队伍、前方指挥部及后方各级指挥中心的通信联络。

1.5主要做法及成效

1.5.1快速响应,建立体系

总队、支队应急通信保障队按照前突、遂行、后方保障组进行分组分工,建立现场指挥部、现场通信中心,对现场通信人员装备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根据不同阶段的救援行动安排,科学设置图传点位,持续保障了现场多点位图像上传,音视频联通,全面展现了现场救援情况及态势

1.5.2科学应用,持续保障

根据现场通信组的安排部署和现场实际,依托动中通卫星通信车、卫星便携站搭建一主一备的卫星网络,利用LTE专网通信系统、窄带语音通信系统等先进应急通信装备,快速构建覆盖现场的宽窄融合、固移结合的“多维立体”通信网络,且根据现场作战阶段变化利用无人机航拍制作了全景图、三维图,供领导指挥救援进行辅助决策。

1.5.3启动机制,联动有力

运营商到场后,启动应急机制,快速恢复附近通信基站,现场网络就近接入移动公司基站、综合业务区传输节点,传输节点通过本地传输网络接入移动通信公司机房,通过永久传输电路,接入指挥调度网,实现现场通信网络公专互补。

2 消防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分析

现阶段消防应急通信保障面临的作战环境更加复杂,保障条件更加恶劣,公网瘫痪、道路损毁、信号无覆盖等通信保障的不利因素不断增多。同时,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各级领导对可视化指挥、扁平化指挥和快速响应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防应急通信保障工作遇到了很大重大挑战。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制以来,各级应急通信队伍在不断夯实原有力量基础之上,持续加强建设。消防应急通信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保障消防救援队伍完成各类应急救援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消防应急通信建设及工作实际,结合上述演练的应急通信保障经验教训,分析发现,现有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还有值得研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应急通信保障及相关联动工作机制实战效能不够明显;通信机构存设置存在断层的情况;应急通信装备建设不平衡,针对区域灾害特点的规划不够合理等等。

2.1人员编成方面

虽然各级已按照应急响应通信保障工作规程明确应急通信保障人员出动编成,但大部分支队未设置信息通信机构,分级负责制落不到实处,通信指令上传下达不畅通;大队、消防救援站层级的指挥员通信意识和通信养成有待加强,通信值守不到位,呼叫不应答的情况时有发生,通信效能打折扣;组建的各类专业救援队伍的通信人员配比和任务安排不合理,导致出现通信力量投送和徒步携行能力不强,人员难以轮换,达不到长时间连续作战的要求。

2.2装备建设方面

现阶段各级消防应急通信队伍已基本完成卫星便携站、卫星电话、单兵图传、无人机、布控球、北斗有源终端等关键设备配备。但大多数消防应急通信队伍满足于完成装备配备任务,未能针对辖区的灾害事故特点,考虑最不利环境下的作战需要,科学合理布局本辖区的通信装备体系。

2.3机制响应方面

前期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均已制定地震、洪涝等8大类灾害应急通信响应规程,也按照部署要求,结合当地灾害特点,制定修订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和工作手册,基本做到了发生灾害事故时快速响应、迅速联通应急通信网络。但机制的实际运用与理论直接打折扣的情况普遍存在。

3 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3.1夯实装备基础

目前通信装备配备不平衡,缺乏针对性,难以保证在发生地震、洪涝等灾害造成公网瘫痪时的通信稳定畅通有序。各级消防应急通信队伍应组织对现有通信装备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和盘点维护,同时按照道路损毁、电力中断、公网瘫痪等最复杂、最不利环境下的作战需要,深入调研,科学合理布局本辖区的通信装备建设。注重加强轻型化、小型化应急通信装备配备,确保有能力解决各类条件下的通信盲点问题。

3.2强化联动机制

在大型灾害事故救援现场,通信保障工作由消防救援队伍单打独斗的方式已成为过去式。通信运营商的高精尖通信设备、电力部门的通信队伍、公安的信息化技术力量、社会救助力量的特种设备、都是应急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打破应急通信保障的网络、层级、地区、行业之间的信息壁垒,拓宽信息通信渠道,推动实现互联共享方面下功夫,更好服务应急通信保障工作,解决好信息资源相互兼容难、内外整合难、上下对接难等突出问题,多拉动、常演练、勤联动,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战中达到预想的联动效能。

3.3完善队伍建设

当前部分类别的支队级应急通信保障队伍人员体系不够完善。建议支队级单位研究一个符合本单位建设实际的措施,进一步充实应急通信队伍,落实在编通信人员并实体化运行,加强队伍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各级通信保障力量严格落实后方值守、遂行出动、前方保障的要求满足24小时执勤备战,确保第一时间建立通信联络体系和指挥信息畅通。

3.4强化技术应用

固化LTE专网通信系统+窄带语音通信系统+无人机+卫星链路的保障经验手段。围绕图像资源高度融合、现场通信专网全面覆盖、信息传输高效可靠、移动应用深化增效的实战要求,强抓技术应用,放眼科技前沿,跟上5G时代步伐,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技术厂商、科研高校等合作,加大高科技成果在消防通信研发、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力度,提升消防通信体系建设整体水平。

4 结束语

随着消防应急通信体系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建设成效更加明显。消防应急通信队伍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加大装备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全面健全“综合性、全灾种”的消防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确保在灾害事故救援的应急通信保障高效有序。

参考文献:

[1]周千里. 重大现场应急通信技术体系研究与探讨[J]. 中国新通信, 2008, 000(023):40-44.

[2]李立平, 李振东, 方琰崴. 5G专网技术解决方案和建设策略[J]. 移动通信, 2020, 044(003):8-13.

[3]刘耕, 苏郁. 5G赋能行业应用与创新[J]. 5G行业应用丛书, 2020.1.


613186313f4a9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