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火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3
/ 3

汽车火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陈谋全

北海市消防救援支队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然而然的增加了对于汽车的应用需求。现阶段,汽车已成为生活必需品,走进了普通家庭中,汽车的销售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汽车自燃的比例远大于由于碰撞和其他因素导致的汽车火灾比例;客车的起火风险总体小于货车,但大客车风险仍然较大,货车的高起火风险主要来自中、重型货车,而轻型车风险较低;汽车火灾呈现出典型的季节差异;电气设备是最易起火的部位,电气故障也是最主要的故障类型。提出汽车火灾防治对策以及交通安全与消防技术协作机制,分别从汽车运行阶段、火灾扑救阶段和事后统计阶段进行阐述。

关键词汽车;火灾事故;分析;对策

引 言

202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汽车火灾15 297起。从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原公安部消防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2020年发生机动车火灾事故34500起,日均94起。从事故后果来看,2020年机动车火灾造成24人死亡,1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65545.6万元。从2020年机动车火灾起火原因,可以看出,电气故障是罪魁祸首。但是,传统机动车火灾统计沿用了一般火灾的统计方法,火灾致因不具体,汽车属性不突出,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也给消费者带来了许多便捷,增加了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其中汽车火灾可谓是典型代表,若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火灾将会给驾驶人员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给其人身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所以,本文主要针对汽车火灾事故的诱因进行,而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处理方案。下面首先分析汽车火灾的相关概念。1

1 汽车火灾分析

汽车按用途不同划分可分为运输汽车包括轿车、客车、货车以及牵引汽车四种,对现阶段的火灾事件进行汇总与统计,而后发现火灾发生率最高的当属小型轿车,其次为吉普车面包车。机动车自身的结构较为繁杂,附件大多均为易燃品,例如,织物座椅、橡胶轮胎以及汽油等等,以上物品均属于易燃物,如若部分物品出现起火燃烧的现象,在此情况下,驾驶人员未能及时扑救,那么必然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也会给汽车驾驶人员带来巨额经济损失。汽车火灾的发生诱因极其多元化,其中包括碰撞起火以及自燃等,而接下来则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汽车起火的具体诱因。

1.1 碰撞起火

汽车的行驶过程中极易发生碰撞,不仅会造成汽车外形的机械变形,同时还会致使汽车油路系统发生损坏,造成电路短路,进而引发火灾。对其诱因进行总结,然后发现如若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撞车事故,那么将会导致输油管、油箱以及油泵等均处于破裂状态,与此同时,使得燃油外泄,如若这一过程中遇火花,必然会迅速起火,进而引发火灾。此外,车辆发生碰撞后,车辆自身的电路系统将会发生损坏,进而致使汽车电路短路,从而造成火灾。最后,如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撞击,那么,车内易燃物如遇高温,同样会起火引发火灾。在灭火救援过程中出现最多的为追尾起火。

1.2 自燃

汽车火灾起火的原因相对较多,而自燃占据着极大的比例,自燃的起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油路系统故障。汽车驾驶过程中更多的将柴油以及汽油作为燃料,过程中将会在舱内充分燃烧,燃烧过程中将会伴随着高压,产生活塞运动。这一过程中输油管的应用时间如若过长,将会产生管道高温、管道腐蚀一节管道老化等多种现象,致使管道接头过于松动,进而开裂或破损,同时出现开关不严的问题,此类问题的产生必然会为火灾事故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很可能因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电弧火花而造成爆炸,给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第二,电气故障。内部电气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若出现短路等现象,将极易造成火灾。除此之外,若电源线碰撞、异常连接、电流突增等也将致使电源线发热,使得绝缘层失去绝缘性能,进而引发火灾。比如,长时间的线路摩擦以及导线不稳都容易造成短路以及线路外皮破损,增加了火灾的出现几率。

1.3 其他原因

车辆驾驶过程中,如若驾驶人员未能事先做好汽车内部结构的检查,从而出现异常起火等现象,那么将会造成发动机受损,甚至造成爆炸。除此之外,如若发动机内部卷入易燃物,而后在此区域长时间保留,必然会导致发动机以及其他机械设备内部温度急剧增高,极易引发各类火灾事故。除此外,从新能源汽车发生起火时所处状态可归纳为充电时起火、碰撞起火、浸水起火和停驶状态起火四种,其主要缘由是动力电池热失控,最初出现起火或爆炸。

2 汽车火灾的危害及特点

2.1 火灾蔓延速度较快

从北海市多起汽车火灾事故中调查发现,特别是2020年北海市海城区重庆路6.14汽车火灾中,汽车从起火到完全燃烧时间仅6分18秒;2021年合浦县公馆镇3.13汽车火灾中,汽车从初期到全面燃烧仅4分19秒,火灾蔓延速度非常快。从事故调查中发现,火灾根据火灾扑救中实际情况,如若汽车驾驶过程中发动机,那么两分钟至三分钟的范围火灾将会蔓延至车厢,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快速燃烧车厢内部的可燃物,形成烟囱效应,加快了火灾的蔓延速度。如若为货车内部货物燃烧,属于阴燃,不宜察觉起火和发现起火点,车厢内温度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突破为猛烈燃烧。

2.2 烟气有毒害性

(窗体顶端

汽车内饰通常有各类橡胶、塑料等制品,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浓烟,其烟气含有毒成分,在有限空间内烟气迅速扩散,影响可视范围,吸入烟气后可能造成中毒等。在2020年北海市银海区8.12汽车火灾中,由于是地下停车场发生火灾,部分群众在逃离现场后不同程度出现呕吐、精神不振、反胃等情况,救援现场通过有毒气体检测仪检测出有毒气体烘含量,主要是一氧化碳、含硫等气体。

2.3 火灾扑救难度较大

(窗体顶端

据可靠数据显示及北海市每起汽车火灾分析,汽车火灾事故发生后,60%以上的驾驶人员无法运用有效的措施扑救火灾,一是随车未配备灭火设备,二是火灾发生的起始位置位于发动机内区域,无法打开引擎盖进行灭火,此区域范围内可燃物相对较多,易使火灾发展速度加快,直至蔓延至整个车厢,加大了扑救难度。

2.4 灭火设备不足

部分驾驶员会在车内配有小型灭火器,但是灭火器的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局限,很难对蔓延速度不断加剧的火灾及时扑灭,比如采取干粉灭火器,喷射后能阻止火势燃烧速度,但无法灭火,几分钟后火势扩大。除此之外,也有部分驾驶人员未能掌握灭火器的应用技巧,大大降低了扑救效率。部分车辆起火位置为车轮起火,在第一时间没有水源和灭火器,导致燃烧面积逐步扩大,最终全车烧毁。

2.5 没有专业灭火设备

除日常家用购买的灭火器外,针对汽车火灾的灭火设备很少,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火灾,由于是电池类火灾,往往普通的灭火药剂和少量的水都难以扑灭,甚至部分电池不能用水进行扑救,电池内部处于高温状态且极易死灰复燃,直至汽车全面燃烧不过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在短时间内很难找到专业设备进行火灾扑救。

3 汽车火灾事故的预防方案

汽车驾驶过程中如遇火灾事故,将会给车内驾驶人员造成严重的人身威胁,同时带来巨额经济损失。针对这一问题,建议车辆驾驶人员提高预防意识,首先明确火灾发生后给车辆所造成的损害,还将威胁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重视汽车火灾事故的预防,后再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以下为针对预防汽车火灾事故对策的相关分析。

3.1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重视安全管理

(窗体顶端

在顶层设计上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要出台关于经营性自建房安全管理方面的立法,使出经营性自建房的消防安全管理有法可依。例如《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农村自建房用作经营场所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晋政办发〔2020〕116号),属全国首个农村自建房用作经营场所的管理办法,该办法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依法依规从事经营活动,实行申报承诺制;还明确了市场监督管理、住房城乡建设、应急管理以及各行业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的职责分工,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参考借鉴。自建房经营形式多样,制定的消防安全标准要融入国家层面的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加以界定和完善,也要结合地方具体实际,明确规定经营性自建房安全条件和各方职责分工等。

驾驶人员应当对开关以及电气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查,明确开关连接位置是否存在脱落以及松动的问题。尤其是在检查开关以及蓄电池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绝缘层以及接线柱、连接导线的连接的可靠程度。还需做好日常检查,针对车架、化油器、漏油件、插接头以及限价等位置的完整性加以检查,最后,则要检查底盘以及发动机底部是否存在漏油问题。使用阶段:行车过程中要注意遵守交通法规,减少因交通事故造成的连带火灾;不在车上存放、携带火源和易燃物,车辆停放时也应远离火源和易燃物;不私自改装汽车,尤其是涉及电气设备的改装。检测保养修理阶段:完善我国的车检制度,规范车检内容和流程,将汽车火灾风险检查列入车检范围;及时对汽车进行保养,降低其机械、电气、油气和轮胎故障率;汽车维修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修理完毕后要检查电路接头和油路接口,做到油电分离。

3.2 对车体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提高其防火性能

在车顶设计方案的优化过程中,应当从全局性的角度考虑防火安全,并切实提高邮件系统的安全性,减少火灾的发生概率,将其作为有效的入手点,做好机动车火灾的预防工作。建议在车厢制造的过程中有效利用新型耐火材料,并对座椅以及内部装饰进行有效处理,使之更具阻燃性能,提高防火能力。除此之外,还能有效利用电气系统,使之更具绝缘性能、耐高温性能以及抗老化性能等等。不仅如此,还须在发动机以及油箱等一些漏汽油的区域做好防爆处理,避免出现爆炸等问题。选用电线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选择应用阻燃电线,接头区域同样要做防爆处理,降低火灾发生概率。此后,还应针对大型客车针对性的设置应急出口,车门位置提供手动开柄,以防漏油以及电路烧断险情出现后人员无法打开车门。最后,油路系统的应用过程中,需要选用高强度材质,保证其耐腐蚀性能,规避漏油事故,做好防漏处理。

3.3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重视安全管理

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系统化的消防管理制度,为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制度保障,使之进入法治轨道范围内,做好机动车火灾的预防等各项工作,加大防火安全管理力度。第一,严谨遵循交通法规。现阶段,许多私家车均为新手,他们在驾驶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机械常识,也未能掌握汽车火灾事故后的处理要点,当时火灾发生后无法及时处理。亦或是做好相应的故障预防以及维修工作,甚至存在违章行为。针对以上情况,应当做好安全宣传,定期将车辆进行安全检查,要求司机在车辆驾驶过程中严谨遵循交通法规中的要求,如若行车过程中发现存在故障,选择在路边停靠车辆,而后进行求救,等待专业救援,不可自行动手操作,规避火灾险情。第二,随车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式灭火器材。建议选配泡沫、水剂型等灭火器,便于第一时间灭火又能降温防止复燃,提高灭火效能。第三,起火后不要慌张。机动车发生火灾很多时候在初期阶段均可扑灭,但是,由于部分车辆驾驶人员心理过于紧张,出现了手足无措的情况,很难及时自救。第四,车辆起火后,距离危化品、其他车辆等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事故造成更大灾害。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车辆驾驶人员在火灾发生后保持冷静,尽量避免恐慌,发现存在起火故障,选好停车位置,需要选择立即停车,并将车辆熄火,及时切断电源,过程中还应当将油箱的开关立刻关闭,并远离车辆。而后再进行求救,如果汽车火势过于凶猛,则要选择性的隐蔽,并立即报警,尽可能将损失降低至最小。

3.4 火灾后的处理办法

其中火灾是较为常见的火灾事故,如若发生汽车火灾,将会给车辆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若想做好火灾处理,并保证处理效果,就应当秉承着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运用窒息灭火法以及隔离灭火法,首先完成火灾的扑救工作,后再因地制宜的、选择性的施救。要求车辆驾驶人员在此过程中保持警觉的状态,做好提前准备工作,意识到汽车火灾事故是长发的故障,因此,必须事先掌握火灾扑救的方法与技巧,同时还应当勤检查、勤观察,将火灾事故扼杀在襁褓中,最大限度的降低经济损失,同时也可为车辆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3.5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升防控自救能力

目前汽车火灾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相关部门要加强汽车火灾在预防、事故处置和危害进行宣传教育,把汽车火灾产生的危害进行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认识到汽车火灾的危机性,避免围观、逗留。并且通过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通过有效的处置办法较小事故造成的伤害。提前储备有效的灭火设备,及时检车车辆情况,更高效地避免汽车火灾的发生。

3.6 优化灭火救援装备配备、提升灭火救援效能

以往灭火救援中所派出为1个抢险救援编队,没有针对性的灭火救援药剂和装备,特别是到达现场后面全面燃烧时,不能快速打开前车盖进行处置,只能依靠撬棍等工具,破拆效率不高,或者是汽车电源设备火灾时,用水扑救的效果不理想。应配备锂电池等专业灭火药剂。

4 结束语

交通安全研究对于汽车火灾防治的作用体现在 三个方面:一是在汽车运行阶段,通过人、车、路、管理的综合约束来提高汽车的主被动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或者降低汽车要害部位碰撞的可能性以遏制汽车火灾的发生;二是在汽车火灾扑救阶段,通过交警部门和消防部门的联勤联动,保证消防人员和设施机动地到达救援现场,做好侦查检测、警戒疏散和安全防护工作,并确保通信保障、供给保障、医疗卫生保障等一系列勤务保障渠道的畅通,从而快速有效地排除险情;三是在事后统计阶段,打通交警部门与消防部门的信息壁垒,打造信息共建共享平台,综合两部门技术特长,建立一套专门的汽车火灾事故统计程序和标准,并逐级汇总,为之后的分析、归纳、总结打下基础,改变我国汽车火灾统计不规范、不专业的局面。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汽车火灾事故的发生诱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处理办法,建议秉承着先预防后处理的原则,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方案,而后再明确火灾发生后的处理技巧,将火灾事故扼杀在襁褓中,最大限度的保证车辆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经济损失。最后,希望所做分析可为有关研究人士带来借鉴与参考,将汽车火灾险情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杨灵.浅谈汽车火灾事故起火因素分析及调查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4(22):47-48。

[2]张伟旗.露天矿用电动轮汽车典型火灾事故发生原因和处理措施[J].有色冶金节能,2015,31(6):32-35。

[3]刘载斌.汽车火灾原因鉴定在解决保险理赔过程中的作用[J].职工法律天地,2018,24(14):87。

作者简介:陈谋全(1979 ),男(汉),湖南常德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工学学士,研究方向:灭火救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