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于文本 巧妙迁移 阅写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2

立于文本 巧妙迁移 阅写结合

李凤凯

四川省苍溪中学校

我们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对基本矛盾,那就是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在这对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点就在于写作,这也是语文教学中的最终要完成的目标。阅读和写作,互为表里,唇齿相依,关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学生写作的素材源于日常课内外阅读的积累,重视阅读有利于写作。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由于观念的问题,总是将阅读与写作的地位颠倒,重视阅读反而轻视写作。本该以写作为本位,阅读不过是附庸,却将两者的倒置,这是众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误区。

如何走出误区呢?就是将获得的素材巧妙迁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一种知识的学习掌握之后,能在另一个地方灵活运用出来,这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在教学中被称为学习迁移,而能否有效的进行阅读学习,那就要取决于学生能否迁移阅读之后所获得的素材,以及迁移素材的数量和质量。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优秀的范文,学生通过名篇的学习感悟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形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到立足于文本,从阅读教学迁移到写作运用呢?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巧妙引导,让学生有效积累教材资源

大多数学生不喜欢阅读课本,总觉得文章太正 式,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然而不少老师却偏偏喜欢带着学生在课文中寻章摘句,为讲课文而讲课文,结果显而易见,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与灵活性像水土流失一样慢慢减少,消失殆尽。

其实,教材是一个无穷的宝藏。若教师以教材为载体,旁征博引,让学生放飞思绪发散思维,泛舟于知识的海洋,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来,教师抛砖引玉,画龙点睛,让学生目光长远一点地去感受它,品味它,鉴赏它,模仿它,以此代替教师在教学中的反复咀嚼,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我们就会发现,教材也是写作的珍贵资源。
课本中众多的经典篇章,不但可以让学生获得写作的素材,也可以让他们学会作文的技法,尤其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议论及抒情等技法方面。精美诗歌、词赋和经典文言文的积累都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学素养,领略了古今语言的无穷魅力和文化底蕴,自然能腹有诗书,出口成章,写成的文章自然而然能够做到大气有感染力。
认真学习名著导读可以使学生更加方便快速高效地了解中外名著的精髓。经典篇章的谋篇布局(如开头、结尾、过渡及选材)是很有技巧的,我们完全可以在作文时仿效学习。有效地积累教学素材,就等于给学生建了一个写作材料的仓库。
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迁移的规律,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应该先写好下水作文,并以此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应注意联系讲课时学生学到过的写作技巧、写作思路、写作方法,侧重于学生学习写作的迁移,既能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作文,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写作效率得到提高。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在写作教学课的准备中,必须认真研究内容相似的一组课文的选材方法,从中找出学生易于理解,便于学习,容易掌握的一两种写法来指导学生习作。此时,老师的作文教学着眼点必须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这就是阅读与写作之间巧妙地迁移。
以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为例。教材第二单元课文讲授训练的重点是: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感悟到“爱”,让这种博大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掌握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从中领会记叙文语言的特点与魅力。而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让世界充满爱”。这恰好是一次阅读教学的训练,更是一次阅写结合的习作训练。充分体现了阅写结合,学以致用,教学相长。
教师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归类所学经典名篇《三味书屋》、《少年闰土》、《背影》等几篇课文,精读文章部分段落。学习作者如何炼字炼词、遣词造句、刻画人物、谋篇布局、行文构思以及表达细腻感情的方式、方法,并循序渐进的迁移到学生平时作文中去。由于只是对文章结构的迁移运用,学生仿写写出的作文会是结构相似,内容相仿,这样我们教师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完成了,也将阅读与写作的联系、结合与运用,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三、教师巧妙借助文本,引导激活学生的想象

初中语文教材选用的课文题材涉及的范围相当地广泛,囊括了古今中外、历史人物、天文地理等,其中有不少可以作为正面的例子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古今中外一些仁人志士、著名人物无不经历巨大的磨难,遭受巨大的伤痛,最后才有所成就。当代“保尔”式的姑娘张海迪高位截瘫,卧在病床,身残志坚用镜子反射看书,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四国语言,翻译了十六本海外著作,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曾担任中国联残主席。贝多芬年轻时穷困潦倒,又失去了听觉,他却燃烧了生命之火,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还有一些古代的诗人,散文家李白、韩愈、王勃、杜甫等,他们的仕途和生活并不如意,但这些材料都可以直接运用到表现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地作文主题中去。特别是有关“爱和情感”的主题,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最多,引用和学习起来也并不困难,这也是对教材的深化理解。


当然,从课文中寻找写作的实例也不能胡乱地抄袭加以运用,要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安排,甚至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或筛选。而一旦从语文课文中找到了实例,准确无误地迁移运用到写作中,不仅可以充实作文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反过来也加强了我们对语文课文的了解,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以致创造性的写作,自成一家。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提高写作的效率和质量,需要老师在平时的阅读写作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进行写作,常抓不懈。只要有学习这一行为的存在,就同时存在学习迁移。教师让学生通过充分学习掌握知识迁移的规律并熟练地运用,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也能起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发展自主能力的作用。这样教师就能切实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因此,“立于文本 ,巧妙迁移, 阅写结合”,应该引起我们各位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