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握手讲解乘法分配律——听徐长青老师《乘法分配律》一课有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31
/ 2

巧用握手讲解乘法分配律——听徐长青老师《乘法分配律》一课有感

尹伊

江苏省 张家港市南沙小学

“乘法分配律”是运算定律中的一个重点,其意义的理解及灵活应用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有幸聆听了徐长青老师《乘法分配律》一课,徐老师处理这一难点的技巧,令人拍案叫绝。本节课,徐老师教学情感真诚,不断激发着学生的思考与感悟,他主要创设了一个生活化问题情境,即二十年过去了,两位同学去探望老师,进门后分别与学生握手。通过这一事件,同学们轻松地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我讲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真诚的教学情感

徐长青老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硕士,中国当代简约教学倡导者,教育部国培专家,教育学会数学教改研究会秘书长,全国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走进大师的课堂,犹如春风拂面,让人清新而又自然。在徐老师的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徐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尤其是师生互动的场面,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可谓“课堂教学源于情!”

徐老师的语言生动活泼,肢体语言及其丰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堂课我们都在欢声笑语中轻松的度过,徐老师的课太精彩了,从课堂上可以看到学生爱学。徐老师的课堂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除了语言的激励,徐老师还十分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如:眼神交流、扶扶肩膀,蹲下来和学生交流,这一系列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学生的那种真诚的深深的爱。用真情浇灌的花儿分外艳丽,而这也是我们教学中所欠缺的,尤其是数学教学。

二、巧妙的课堂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为:(a+b)×c=a×c+b×c。在徐老师创设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中,他主要展示了三次即兴表演,两位学生扮演a和b,徐老师扮演c。

第一次:同学a和b同学去看c老师,a与c握了手,b和c也握了手,然后一起走进了屋子。于是可以形象地得到(a+b)×c=a×c+b×c。

第二次:同学a和b同学去看c老师,c只和b握了手。于是也得到了(a+b)×c=a+b×c。但由于“c握手不公平”,所以可以清晰地看出式子不成立。例如,可以举个例子,(8+7)×5=8+7×5 ,是错的。怎么办呢?徐老师又找a学生补上握手,让学生也更清晰地记得c要握手两次,也就是要乘两次。

第三次:三个学生来探望老师,请同学们说说会发生什么事?于是同学们开始讲故事,并根据故事写出算式。(a+b+c)×t=a×t+b×t+ d×t。于是,又进一步拓展乘法分配律不局限于两个数与一个数相乘。

看似简单的教学情境却融会贯通了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中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更甚至于把乘法分配律拓展延伸到了初中知识,我惊叹于徐老师巧夺天工的设计!看似无心之举,收到的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徐老师将数学知识生活化,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做到简约而不简单,妙哉妙哉!

三、独特的“三不讲”

听完徐老师的课后,更是让我产生思想震撼,他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他提出“三不讲”, 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而言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这里强调的是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权;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对呀!简约教学,我们天天说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如果我们的数学教育走向简单,不因形式的复杂与繁琐而让学生远离学习,这不正是一种真实、自然、以人为本的学习吗?正如徐老师这节课那样,徐老师仅仅借助一支粉笔、一张白纸和一张嘴就把课上的如此棒,这不是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吗?

教学的艺术,艺术的教学,在徐大师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课堂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他渊博的知识积淀、诙谐幽默的风格、自然得体的教态、和蔼可亲的面容让学生在欢笑中经历了“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的学习的过程,相信参与这次上课的学生们对于“一张纸能否撕出任一个数”的学习会深深印在脑海中,更相信这些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会让这些学生们终生受益。

四、简约的教学理念

徐老师执着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倡导并践行着关注生命发展的生态教育,形成了亲和、幽默、自然、宽容的"简约教学"风格和特色。"数学课堂迫切需要从冗繁走向凝炼,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一一这就是徐长青老师所提倡的"简约教学"。

简约教学追求的是朴素灵动、反璞归真,以真实的呈现突出核心目标。徐长青老师所提出的简约教学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简约思想,“化繁为简”、“博观而约取,厚积薄发”,这一理论的追溯,恰恰体现了简约教学的正本清源、返璞归真的实践特征。在思考和梳理的过程中,一个崭新的理念在我的脑海形成:“数学课堂迫切需要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就是走向简约教学。

看似轻松的一节课,其实凝聚了徐老师多少年艰辛的付出和劳动,凝聚了他多年的思考和探索。徐老师的课堂虽已结束,但留给我们思考和回味的却才刚刚开始,希望我们踏着徐老师前进的脚步,"每天改变一点点,我们便会一点点改变",最终能够使我们的学生也能在我们的课堂上感受绽放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