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的心灵播种希望的种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31
/ 2

为学生的心灵播种希望的种子

梁洁容

吴川市博铺中心小学 广东 吴川 524552

摘要: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维护好学校、社会治安与秩序,保证家庭的幸福。现在,小学生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妒忌、自卑、焦虑、孤僻、逆反、学习障碍,厌学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种希望的种子。

关键词:学生;心灵播种希望;种子

引言

心理教育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小学生心理问题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小学生心理教育存在一定缺陷,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意识,加强小学生团体合作精神

1、在学习中渗透团队合作精神。在班级管理中,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团体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团队合作精神,如将团队合作精神引入到教学中,给课堂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形成小组的意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中,你会发现:小组成员各有分工,把简单、容易获得成功的环节留给理解能力较差的孩子,难解决的问题留给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学习中,他们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2、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加一些健康的活动,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团队精神也会得到很好的培养。我们班在课间开展了跳绳活动,会跳的孩子把技巧和方法教不会跳的孩子,他们相互切磋技艺,PK双摇数量。从她们满头的汗水中,就看出他们都是为小组的荣誉而来的。这种和谐、竞争的活动,不但能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学校教育中,还体现在家庭生活中。学生在家里的时间很多,父母的一言一行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要善于与人合作,那么孩子就能够从父母的为人处事中学到与人相处的技能,也会把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合作精神融入自身的品质之中。

  1. 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我们要及时干预

目前很多学生出现自卑、焦虑、孤僻、逆反心理,让教师,家长倍感压力,也是摆在学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而我们当代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或家庭的溺爱,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困难、自卑怯懦、孤独自闭,逆反心理等心理问题。因此,对小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结合小学生当中的一些案例谈谈心理干预的方法。

(1)案例一

欧某,男,小学三年级学生。该生自控力较差,因迷恋于玩手机、电子游戏而无心上学,经常一放学就看手机和玩游戏,父母批评、打、骂都不起作用,和父母作对,甚至采用欺骗手段以满足自己贪玩的需要。

根据该生的情况,运用以下的心理干预方法:

1、多次找他个别交谈,以诚恳、温和的口吻询问他的情况,了解他的思想。在消除了他的敌对情绪后,指出过度玩游戏的危害。

2、定期与他的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提醒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多与孩子交流思想,对孩子既不能迁就也不能放任自留,更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打骂。

3、设法让他多参加学校各项活动,使他的兴趣发生转移,培养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还可以通过参加班级组织的文娱活动,提高他说、唱、表演的能力帮助他树立信心。

4、教会他掌握一些自我控制、自我暗示、抗拒诱惑的方法,对他先采用一些合情合理的制度,也就是给自己制定一个玩游戏的计划。例如每到周末,每天给他玩一小时游戏,过几周后,再把计划调整为两周玩一次,一周玩一次,直到能完全控制自己为止。老师和家长要多关心配合,在精神上给以鼓励,在物质上给以奖励,以促进孩子巩固效果,消除不良行为。

5、班级举行团体心理辅导课,开展“怎样看待玩游戏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安排两名同学主动与欧某组成学习小组,帮助和监督他按时完成作业,课外多和他交流,帮他树立信心,走上正常的学习轨道。

(2)案例二:

杨某,男,学习成绩不稳定,上课爱搞小动作,自控能力差,他常常管不住自己,常常和同学打架,老师进行说服教育,但效果不大。根据以上情况,对其进行分阶段、有步骤的心理干预。

1.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帮他树立信心。根据他的特点和爱好,发现他最喜欢体育和文艺工作,为了让他发挥自己的表演才能,只要有机会,就安排他参加这种有意义的活动,发现他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让他满满的自豪感,从中也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对于他的缺点,在课堂上,老师的尽量以温柔的语言暗示他改之,培养他发现错误并学会改正。

2.通过班队会活动教给他一些正确的交往方法,让大家谈不正当交往的感受和危害,并通过生动的事例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和感受。

3.与其家长密切配合,布置课外作业,检查后互相签名,培养他的责任感,督促他完成家庭作业,做到多表扬,少批评,为他的学习动机从被动动机向主动动机转化。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健康成长

我们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特点制定了面向特定年级的活动。1、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2、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

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推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通过轻松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如:开展“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组织“心理健康讲座”,“珍惜生命,善待自己”主题班会、“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监督岗”、“班级心理健康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为教师、学生、家长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在健康快乐中成长。

四、结合学生实际,适时改变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有耐心,和颜悦色、细心指导,充分给于学生展示的机会。课堂中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爱护每一个同学,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还要善于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姿态、行为、兴趣、爱好甚至衣着等外部表现中,去透视其内心秘密和个性特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五、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开设心理讲座,让广大家长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学校的咨询机构不但针对学生,而且也要对个别家长进行咨询与辅导。通过定期举行家长会议,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要求他们多了解和关心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密切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孩子进行一些心理疏导。让他们学会一些教育孩子科学方法,争做一名合格家长,通过家长配合学校来共同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尊重学生个体生命。各学校通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家校沟通,为学生创设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更好地守护学生心灵健康。总而言之,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校、教师和家长不可忽视的重点。

结束语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不断需要教师的探索与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带动他们全面发展,为他们迷茫的心灵播下希望的种子。

参考文献

[1]蒋欢.家校合作视野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智力,2021(09):160-161.

[2]杨燕英.分析与探讨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关键点[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10):86-8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