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自首制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31
/ 2


浅析唐代自首制度

李庆

辽宁省阜新市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123000

【摘 要】自首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量刑制度,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唐朝在我国的封建历史中立法技术空前完善,其立法技术高度成熟与发达,在法制史上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本文从唐朝的自首制度出发,简要分析了其自首方式、成立条件、处罚原则和特殊规定,通过合理的分析总结出唐代自首制度对我国现代刑法的可借鉴之处,完善现行自首制度。

【关键词】自首,唐代,启示

1唐代自首背景及其历史合理性

自首作为刑法的量刑情节之一,在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自首制度有利于犯罪人改过自新、节约司法资源,真正实现法治。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自首制度在刑法条文及司法实践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历代以来,唐代律法内容丰富、立法技术高超、法律思维严谨以及语言精妙准确而被作为后代立法的参考范本。“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是唐代自首制度的核心。将自首作为对犯罪行为人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重要情节,鼓励犯罪行为人主动交代罪行,以降低司法成本和维护社会秩序。
1.1唐朝自首制度的立法背景

唐朝统治者和社会民众崇尚儒学。与此同时,唐朝统治者不仅吸取了隋朝律法律过于严苛的法律制度的教训,并且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在立法上实现宽严结合,为唐朝自首制度的立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1.2历史合理性
由于隋末唐初常年征战,使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不安当中,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损害。随着唐朝社会趋于稳定,相应的侵害财产的刑事犯罪案件逐步增加,唐朝统治者在立法模式上加大了财产犯罪的处罚,同时规定了自首制度,在严厉打击侵犯财产性犯罪的同时,降低司法成本。唐朝自首制度主要具有具有以下特点 1.全面而具体,即法律条文对自首制度的规定较为具体和详细。 2.重思想、轻行为,将此作为自首制度的重要原则。 3.自首制度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征。

2唐代自首的当代价值

2.1首露制度对现代刑事司法的意义

“盗诈取人财物首露”条规定:“诸盗、诈取人财物而于财主首露者,与经官司自首同。其于余赃应坐之属,悔过还主者,听减本罪三等坐之。” 即犯了盗窃、诈骗二罪,若内心真诚悔过,而主动到受害人那里归还财物,这种情形就如同犯罪者本人到官府自首一样。首露制度体现了唐代法制思想的基本精神,既强调治理国家必须兼有德礼与刑罚,又强调了德礼和刑罚在实施政教中的关系是“德本”和“刑用”,而且也符合我国刑事立法的立法精神和立法目的。

第一,首露制度符合现代刑法的谦抑性。对于轻微的财产型犯罪,当犯罪人真诚悔悟并且积极挽回损失的情况下,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第二,首露制度有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利益。首露制规定了犯罪人要归还被害人的财物才成立自首,降低了被害人的损失。第三,首露制度有利于犯罪人。首露制度体现了犯罪人悔罪之心,有利于犯罪人改过自新。

2.2官员犯罪失职自首对现代刑法的启示

唐律中区分官员公罪与私罪自首,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各级官吏执行公务、履行职责的积极性,以便提高国家的统治效能;同时,防止某些官吏假公济私、以权谋私,保证法制的统一。唐律中的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官员积极作为,更好履行自己的职能,而不是惧怕受到法律追究而消极不作为,形成懒政、散政的思想。使得社会管理更加有序稳定的进行。

2.3“礼法结合”对于现代刑事立法的启迪

唐律中儒家思想作为其正统思想,自首制度亦是如此。唐律中自首制度规定了包括有容隐关系的亲属代犯罪者自首或相告言的多种主体,目的是通过维护血缘家庭内部的稳定来达到对社会的控制。在现代刑事立法的模式下,而我国对于传统价值的继承不是很全面。从传统和社会现状来看,立法应当在打击违法犯罪、维持社会秩序的同时,同时也要重视社会现状和传统价值观,在对于家庭伦理的立法层面要有所提现与重视。所以,在我国以后的刑事立法中,对自首制度或许也该加入、借鉴唐律中的人性化规定,现代立法也可以兼顾传统道德。

3唐代自首制度实现路径

唐代自首制度对健全和完善我国现行自首制度具有启示意义。唐朝自首制体现了高超的立法技巧,虽然是以封建思想和儒家思想作为指导的,其自首制度完全服从和服务于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具有强烈的封建主义色彩,但由于其立法上的成熟与完善,对改革与健全我国现行的自首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唐代自首制度对于我国当代立法启示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我国现行刑事立法可以在较为轻微的财产类犯罪中纳入首露制度,鼓励犯罪者积极返还被害人财物。二、在现行《刑法》规定的亲告罪(即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中纳入首露制度。在这两类案件中纳入首露制度,有利于案件的尽快审理,提高办案效率,降低司法成本。 三、对于官员执行公务过失犯罪自首可以在减免其刑罚方面做出特别规定,使其受到更轻的刑事处罚,但同时也必须规定更为严厉的自首认定程序。


参考文献

  1. 张晋藩.中国法制文明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2. 钱大群.唐律与唐代制度考辨[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3. 何永军.中国古代法制的思想世界[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

  4. 袁博.唐代自首制度管窥[N].人民法院报,2017-01-13(5):1-2.

  5. 宋庆阁.略论唐朝自首制度的特点与影响[J].兰台世界,2014(7):49-50.

  6. (唐)长孙无忌等.唐律疏议[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 (唐)李林甫.唐六典[M].北京:中华书局,2014.

  8. 梁雪.浅议中国古代的自首制度对现代自首制度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3(10):15-16.

  9. 邬倩倩.论我国自首制度的演变与发展[J].法制与社会,2012(10):28-32.

  10. 王蓓遥.我国古代自首制度浅析[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