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设计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30
/ 2


浅谈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设计思路

梁皓哲 殷洪飞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与城市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匹配、监督管理不完善等复杂因素密切相关,导致黑臭水体治理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依托某市的黑臭水体治理成果,从设计的角度提出黑臭水体治理的思路,从治理的原则入手,因地制宜制定策略,提出一系列整治措施。

[关键词] 水环境 黑臭水体 整治 思路

0前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大,污水排放量与处理能力的矛盾问题凸显,导致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到城市河道、小沟小渠,引起水质恶化,甚至出现黑臭现象。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直接影响到群众的生产生活。城市水体黑臭是当今我国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

1整治基本原则

(1)正本清源,清污分流

正本清源改造优先,从源头收污,实现入河污染控制;生态基流与入河漏排污水分离,作为河道生态补水,并采取措施实现生态基流同截流污水的分离。

(2)衔接规划,分类施策根据小微黑臭水体是否在法定图则中涵盖,提出分类整治策略。

(3)因地制宜,问题导向根据每个小微黑臭水体特点,分析黑臭产生原因,循因施策,综合采取整治措施,合理制定方案。

(4)建管并举,长效管理整治方案应充分考虑运行维护的要求,本着“三分建、七分管”的原则,加强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维护等过程的监督管理。

2整治策略

依据小微黑臭水体同规划法定图则的关系,结合排水防涝方案,提出小微黑臭水体整治策略。

(1)小微黑臭水体的线位、用地同规划法定图则一致。此类小微水体整治有规划用地红线,具备整治的规划条件。小微黑臭水体整治应同防洪排涝等综合整治同步开展,结合挡墙修复、河道挖拓等综合整治措施,实施截污治污等黑臭整治工程。

(2)小微黑臭水体线位、用地同规划法定图则不一致。此类小微黑臭水体在规划法定图则中未体现,无规划用地红线,综合整治(特别是挡墙修复、河道挖拓等涉及征地拆迁)缺少规划支撑。此类小微黑臭水体整治应按临时工程开展,先行解决水体黑臭问题,但工程措施应不降低现状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

(3)小微黑臭水体整治原则上不采取额外的工程措施实施补水。对于现状有较大生态基流的小微黑臭水体,应采取措施确保生态基流同截污系统的分离。

3整治措施

(1)优先全力开展正本清源改造

适用范围:所有小微黑臭水体整治。整治措施:对于一年内无成片更新计划、房屋规整、建设有序、巷道宽度合适,排水方向清晰,有条件实施正本清源改造的建成区,优先全力开展正本清源改造,实现雨污分流。对于无条件实施正本清源改造的合流制区域,通过截污措施实现入河漏排污水的收集,原则上截流的污水接驳至已建截污系统。

(2)同步开展排水口整治

在正本清源实施过程中,同步开展入河排水口排查工作。入河排水口整治原则:排水口整治不得影响排水口雨季排水要求;不得降低水体的行洪排涝能力;强化变形监测,工程实施不得影响建(构)筑物安全;设置爬梯、楼梯、旱天清水槽等设施,便于维护管养。

1)截污规模

根据正本清源改造效果,深入调查片区用水构成、用水量、人口构成(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合理测算旱季污水量,以测算的旱季污水量为基数,按照 n=2 的截流倍数,确定截污系统规模。经计算,当截污管管径不大于 DN600 时,截污管管径按照 DN600 选取;当截污管管径大于 DN600 时,截污管管径按照实际计算选取。渠边挂管管径应根据实际计算结果选取。

2)截污出路

原则上,截污水量应接入现状截污系统,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采取措施,实现清洁基流同截流污水的分离。

3)截污型式

根据小微水体排水口分布、流量、周边空间大小等情况,通过采用岸上截污、边渠/涵截污、渠边挂管/渠底埋管等截污方式,对入河排水口进行整治。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现状挡墙和建(构)筑的质量检测和变形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3)淤泥清理

对小微黑臭水体,尤其是重度黑臭水体淤泥进行清理,快速降低黑臭水体的内源污染负荷。调查淤泥污染状况,结合排水口整治中截污管埋设深度,合理控制淤泥清理深度和清理范围;根据气候和降雨特征,合理选择淤泥清理时间,充分考虑淤泥堆放和运输风险,按规定采取安全处理处置方式。清淤方式首选“干河清淤”方式,清淤方法可采用机械清淤、水力清淤和人工清淤。清除的淤泥应转运至正规的处理厂站处理处置。

(4)垃圾清捞

全面整治城市水体蓝线范围内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严禁随意堆放垃圾。规范管理垃圾中转站,防止垃圾渗滤液直排入河,降低雨季污染物冲刷入河量。对水体内垃圾和漂浮物进行清捞,并妥善处理处置,严禁将清理的垃圾和漂浮物作为水体治理工程的回填材料。建立健全垃圾收集(打捞)转运体系,将河岸垃圾清理和水面垃圾打捞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配备打捞人员,及时清理转运垃圾,做好垃圾收集转运记录(垃圾收集转运时间、垃圾清运量等),确保实现无害化处理处置。

(5)水体生态修复

对小微黑臭坑塘开展坑塘水体生态修复,构建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生态型水体,采用湿地、原位曝气增氧、生态浮岛等措施,营造多样性生物生存环境,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持续去除水体污染物,恢复和增强河湖水系的自净功能。综合考虑水质净化、景观提升与植物的气候适应,水生植物物种选择时应合理搭配,尽量采用净化效果好的本地物种,并关注其在水体中的空间布局与搭配;建立完整的水生植物运营管理方案,对需进行收割的植物,及时收割。

(6)加强过程管控

全面摸查鱼塘水污染情况,关停清理涉污鱼塘,严格鱼塘生产运营过程管控,杜绝鱼塘黑臭水体,鱼塘排入下游河湖的水质主要指标不低于受纳水体的水质目标。若经整治后难以达标的养殖鱼塘,坚决予以关停。

(7)强化管养维护

建立健全小微水体维护管理机制和体制,落实区、街道、村各级维护管理的机构、人员及巡查、维修养护经费,建立定期检查的考核制度。

4结论

通过正本清源改造和排污口整治,系统解决污水错乱排放的问题,将黑臭水体进行淤泥清理、垃圾清捞,再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可彻底消除黑臭水体,但最后需建立健全维护管理长效机制,才能长期维持治理成果,确保黑臭水体不再出现。


参考文献

  1. 李艺主编。给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2. 张宝钢、管永涛主编。给排水设计手册第2册建筑给水排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3. 仇振杰等。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成因及治理研究。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20

  4. 周珂。黑臭水体污染现状及治理的方法。科学与财富。2020

  5. 林长喜等。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展望。环境与发展。201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