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30
/ 2

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

张旭

身份证号码: 11010519740117****


摘要:建筑工程的打造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坚持在社会基础设施上不断健全。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减少安全隐患。所以混凝土质量控制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要站在建筑全局发展的角度来探究,对不同的影响因素、不同的风险进行科学把控。另一方面,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对于施工人员的素质也要不断提升,只有具备高素质的工作团队,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过程;混凝土;质量控制

1工民建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概述

混凝土是由水、水泥、砂石以及其他相关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搅拌而形成的建筑构筑物,是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建筑原料。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通常会使用混凝土浇筑技术,将混凝土与一定的集胶料混合搅拌,注入建筑施工工程项目中指定部位的模具中直至塑化:(1)混凝土的原材料是水、砂石、水泥等,这些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的存在,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2)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不易受到外界影响,对设备的要求也不高,使用范围很广;此外,混凝土自身具有隔热、抗压和耐用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混凝土能够受到广泛应用。在工民建系统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运用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逐渐成为影响混凝土结构建筑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涉及多方面内容,包括施工设计、原料选择、拌制与现场浇筑以及混凝土养护等,具有着一定的系统性,如果在具体浇筑中,能针对混凝土利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相关技术,将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混凝土得到高度优化,不仅能使整体性能变得更加良好,还能够强化结构的整体安全性,并且无需进行大成本投入,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工民建结构性价比。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技术已经在建筑市场中占据主流地位,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2工民建施工过程当中混凝土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2.1由于混凝土中的蜂窝、麻面、露筋以及空洞等引起的质量问题

进行模板施工时,模板表面的表面杂质没有进行及时的清理,或者模板表面由于潮湿、粗糙等问题,都会导致污出现泥稀缺、钻孔、开孔等现象。混凝土表面破裂后,会导致张力集中,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另外,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配合比不当、搅拌不均匀、振捣不彻底等原因,造成水泥浆流失,导致混凝土中出现孔洞等质量问题。如果在浇筑的过程当中,在钢筋很密实的部位混凝土下料被截断,再加之振动不均匀,就会出现严重的疏松孔洞,造成重大的安全质量事故。在浇筑混凝土时,当保护层垫块移位或保护层厚度过小,且拆模过早时,就会发生内部主钢筋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

2.2由于混凝土出现裂缝导致质量问题

在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是一种常见现象,也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大部分是由混凝土内外温度不均匀或混凝土外温度变化引起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刚度不均匀引起的基础不均匀沉降,与此同行,碱骨反应也会引起裂纹。这些裂缝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控制裂缝中混凝土质量的方法之一就是控制混凝土质量。

2.3由于混凝土夹芯引起的质量问题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当中,特别是在大型复杂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需要进行分层施工。如果混凝土柱中的杂物没有清理干净,则在下一次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杂物就会混合到混凝土当中,这将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应严格控制各层之间的时间以及混凝土中的碎片清理。

3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对策

3.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工程建筑对于混凝土质量控制,首当其冲的就是原材料控制。由于建筑市场对混凝土的需求量不断提升,想要在质量控制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在原材料的控制措施、控制方法上不断地调整,为建筑行业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

原材料在采购的过程中,要按照货比三家的模式来完成,对不同的供货商进行考察和比对,尤其是对绿色原材料的采购,这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有些供货商在绿色材料的供应数量上较低,对供应质量把握不足,这对于原材料的掌控难度较高。建议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采用抽样测试的方法,观察原材料的特点和应用难点,对绿色原材料、普通原材料不断的研究,加强检查的措施和标准。

原材料的存储非常重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要确保所有的原材料时刻保持在高性能的状态,如果在存储上表现出严重的问题,必定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目标实现造成严重的影响。原材料在存储的空间上要保持充足,在温度、湿度的控制上保持恒定的状态。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原材料在存储过程中建议按照分开存储、独立存储的模式来完成,不仅能够减少原材料的变质问题,同时对原材料的长期应用具有更多的保障。

3.2科学配制混凝土

随着质量意识不断提升,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配制模式要进一步地改良,坚持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完善。大部分情况下,混凝土的配制可根据强度标准来不断的完善,不仅可以借此掌握好混凝土的质量,还可以跟随工程建筑的发展走向来改善。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配制要保持级配的优良性,对建筑工程不同位置的强度、抗震等级、施工要求高度明确,由此在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按照针对性的方法来完成。混凝土的配制必须在和易性方面不断提升,尤其是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可塑性进行更好地提升,由此能够在混凝土的浇筑以及振实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混凝土的打造要确保在粘聚性、保水性方面进一步地提升,由于施工现场的进度与很多的因素存在关联,因此在混凝土的离析问题、泌水问题上都要科学地解决。除此之外,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配制必须在方案上足够的详细,针对配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者是配制的综合目标实现都要不断地加强,严格按照国家现行规范、现行标准来完成。

3.3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建筑工程在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内容中,施工人员的素质提升是不容忽视的部分。员工素质直接关系到混凝土质量控制是否能够按照预期设想来完善,是否能够满足国家的建设规范、建设标准。所有员工在施工前都要接受培训和指导,每一个员工在工作中都要具备较高的意识,并且在施工理念的打造上按照责任制的模式来完成,大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严格履行责任和义务,避免造成工程建设的严重阻碍。施工人员要与技术人员密切地沟通、交流,对不懂的地方或者是混凝土质量控制较难的地方及时地掌握,这对于施工问题的解决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

3.4加强混凝土养护

随着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不断发展,养护工作的进行也非常重要,夏季施工、冬季施工对于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考验非常多,要对保温手段、降温手段科学地落实。夏季施工中,外部温度表现较高,与混凝土内部温度差异较大,直接形成了温度应力的现象,此时一定要在混凝土的温度降低上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完善,减少温度应力的裂缝问题。可通过冷凝水循环降温的方法来开展,减少温差过大的影响。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4d,否则难以在强度上予以科学的提升。混凝土的应用要保持高度的专业性,加强先进的设备运用,为养护水平的提升取得更好的成绩。

结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建筑都采用框架结构。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就是为什么混凝土工程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正因为如此,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要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管理加大重视力度,不断完善相关的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原材料,重视其施工过程,并且对工程进行监测,采用科学的监测管理方法,严格操作,认真控制其中每一个环节,只有进行质量控制,才能够真正做到预防和控制混凝土的各种质量问题,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栋.建筑施工中如何做好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26):166-167.

[2]李静.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防范措施探讨[J].居舍,2018(30):129.

[3]吴家客.论述建筑施工中如何做好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措施[J].居舍,2018(13):116.

[4]彭柱军.浅析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策略[J].居舍,2018(14):66.